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策略研究

2018-06-28肖绍良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课程衔接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摘要:我国一直就有体育强国的美称,习近平主席也在十九大中提出“终身体育和竞技体育”的观念,由此可见,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离不开体育素质的提高,我国国民要想从根本上提高自身核心素养,必须要从小抓起,培养国民的体育锻炼观念。本文将围绕“核心素养下的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策略”进行论述。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策略

针对小升初的学生来说,处于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重要时间段,更加需要中学体育教师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学,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初中教学节奏,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

一、 检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策略

小学阶段的学生由于教师教学水平与家长教育观念的不同,身体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体育观念也是各不相同,或者说学生还没有养成一定的体育锻炼观念。而且小学阶段的体育课程相对来说比较基础,主要是一些慢跑、跳高、跳远等基础项目,一些名校择优招收学生时也没有涉及体育考试,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观念,认为考试科目才是学生的重点学习和锻炼的科目,学生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升学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中学体育教师应该做好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应对准备,做好家长的工作,同时也帮助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锻炼的积极意义。因此教师可以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中,为刚刚升入初中的学生进行身体素质水平测验,检验学生身体素质水平,以帮助教师了解班级学生的身体素质,为教师下一阶段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提供信息基础,以保证教师课堂教学计划安排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安排体育测试,利用不同体育项目和类别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检验学生真实水平,同时向班级学生询问小学阶段体育课程安排情况,了解班级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了解班级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安排的兴趣和偏好,从而为教师教学计划的安排提供信息基础,帮助教师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策略。比如,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800及1000米长跑,立定跳远,身高体重,肺活量,50米短跑等测试,同时使学生明确此次测验安排的目的并不在于比赛,而在于检验学生真实水平,学生只需要尽力而为即可。这一课堂教学安排,有利于增进师生关系,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教师今后课程安排做铺垫。

二、 终身体育观念的宣传和讲解,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

在如今全民健身,竞技体育的大环境下,教师应该及时了解习近平主席所提出的“终身体育”观念,秉承教育要从小抓起的原则,向班级学生进行宣传和讲解,同时针对性地改进课堂教学活动,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践和锻炼,在过程中激发学生对于体育锻炼的浓厚兴趣,进而使得学生能够积极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达到教师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在中学体育课程教学过程中,向学生宣传和讲解终身体育观念,阐明体育与升学、就业、工作业绩的关系,同时辅以案例教学,以激发学生参与锻炼的积极性和向先进模范人物学习的自信心。

例如:教师可以首先简单地为学生讲解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所提出的终身体育观念,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策略和政策,同时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和安排,引导学生了解当今社会对于人才全面发展的要求,从而使得学生能够自觉自愿的参与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甚至在课下积极地参与体育锻炼。“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中提出:体育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凝心聚气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习近平主席看来,体育强国梦与中国梦息息相关,是我国文化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分支和领域。同学们也可以明显感受到,全民体育开展的热情,不论是大妈的广场舞还是老爷爷的太极拳,抖空竹,公园和广场上随处可见的人群中,洋溢着的都是人民体育锻炼的激情。”教师类似的讲解,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国家相关政策,而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人民体育锻炼的激情和热情,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在国家强大的文化氛围中,培养自身体育锻炼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完善个人发展理念。

三、 多元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

如果说小学阶段的课程安排是为了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体育水平,那么中学阶段的体育课程设计就是为了提高学生体育领域全面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体育不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的重要途径,体育使得一个人的精神面貌更加积极向上,对生活充满热爱和激情,这有利于中学阶段学生蓬勃向上的发展面貌的培养,同时为学生紧张的理论知识学习提供放松身心的机会,引导学生劳逸结合,更有助于学生智力的发展,增强学生的体育技能与竞赛水平。因此,教师可以在中学体育课程安排过程中,进行多元化课堂教学内容的设计,合理利用学校的教学设备和资源,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长。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太极拳,垫上体操,刀剑,柔力球,舞蹈,籃球等一系列体育课程,帮助学生确定自己擅长并且感兴趣的领域和体育项目,保证学生能够在课下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活动,达到教师多元化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目的,为学生今后个人更好的发展和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 总结

体育作为强国之路,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身体素质的提高与我国文化建设息息相关。而学生作为我国建设美好明天的中流砥柱,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受到家长和广大社会群众的高度关注,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的提高,也成了当代核心素养教育下讨论的焦点和中心。在这种文化背景和环境下,中学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做好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准备,在了解学生身体素质和体育水平的基础之上,针对性的改进课堂教学活动,从而使得师生合作更加高效,学生能够健康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德利.地方性中小学体育课程衔接的尝试与思考[J].中小学教材教学,2015(11).

[2]郝梦雪,王永生.三四十年代安徽中小学体育发展概述[J].当代体育科技,2017(23).

[3]赵青松,孙运源.小议中小学体育课堂实施强制体育的途径和方法[J].运动,2017(15).

作者简介:

肖绍良,湖南省娄底市,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维山乡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课程衔接小学体育核心素养
中高职衔接的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中高职综合英语课程衔接相关问题探究
专本协同育人课程衔接探讨
广告设计与制作专业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的研究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快乐体育教学策略探讨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