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堂因互助而精彩

2018-06-28叶世锋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合作教学改革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地强调教师对知识的讲解与传授,简单地只把学生当成知识的获取者而不是技能的习得者,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简单直接注入,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讲的“填鸭”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将知识通通传授给学生,以应对各种检测、考试为目的。这种急功近利的教学方法既机械、单一又枯燥乏味,违背了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客观规律,在一定程度上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情感,进而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严重的是限制了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结果不但影响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而且妨碍了学生潜力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完善。这些都不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不是我们作为教育者想见到的。

关键词:教学改革;互助學习;合作

我校这几年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倡导学生“互助学习”,落实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提高学习能力上狠下功夫,大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的学习能力,让课堂成为施行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和主阵地。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负面影响,人们总是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教学中唯一重要的关系,总是普遍提倡和采用师生之间的互动,而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自始至终都未受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还被误认为学生间互动只会形成闹哄哄的课堂、给课堂带来不良的影响和严重的破坏,根本不利于教师顺利地、完整地授课,不利于教师掌控整个课堂进度。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个人认为这种错误观念存在,必然会对素质教育的施行形成碍阻,不利于当今教育的发展需要。其实学生之间互助合作探究是现代教学互动观实现的关键因素,也是有心理学和教育学作为实施依据的。

这里所讲的“互助”,就是在学生互动基础上的互相帮助,主要是通过学生教学生、学生帮学生、学生评学生、学生影响学生、学生启迪学生。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可以实现教学相长,相互间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提高,这不但有利于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挖掘学生潜在能力,而且能形成融洽的、有活力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间团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凝聚力,让学生感受到小组的温暖和友爱,感受到自己在小组中所起的作用,让他们有归属感。

“互助”要求我们在思想品德课堂中把传统的“独白式”教育改变为“对话式”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把“时间”和“时间的支配权”还给学生,从而淡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的过分依赖,最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在互助中成为独立的、快乐的、自由的人,进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思想品德课堂的“互助学习”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就是学生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解疑,在这个环节里,学生按照科任老师之前分配好的小组进行合作互助,由每组的学科小组长带头,对所学的内容进行讨论解疑,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要进行全面的掌控,每个小组由学科小组长负责组织,围绕着教学的内容进行交流、讨论甚至争论,小组成员之间对问题进行讨论后形成统一答案,如有疑问或不能统一的提交给班级,由其他小组回答,当所有小组都不能解决的才由教师进行点评。我们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的优秀学生带动、帮助后进生,不仅如此,我们还希望通过这种模式让全体同学把思路打开,让每位同学都能在通过讨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聆听他人看法和建议,发现自己思考的局限性,从而能激起个人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当自己的观点被一个个小群体肯定和认同的时候,心中便会充满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满足了自己被别人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在互助合作的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自由地表达他们的想法和情感,把知识运用在具体生活中,这样扩充和拓宽教材内容。教师是互动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评价者。教师可根据教材的具体内容来设置既生动又有意义的教学场景,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并适时做出指导和帮助,还可以作为一名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去,与学生相互交流心得体会,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人经验和感受,重视每个学生的情感和意见。互助合作学习之后教师再进行课堂的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思想品德课本身就是一门非常生活化的学科,所以我们就应该充分创造条件,创设情境,要让小辩论,小访谈,表演剧等等多种学习形式走进我们的课堂,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受,在感受中提高,在提高中成长。教师应该充分体现思想品德与时代同步、与社会共进的学科特色。及时地将时政热点引入课堂,让学生去分析现象,充分培养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能力;透过现象看本质,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创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初中学生正好处在活泼好动的年龄,形象思维达到最强势,抽象思维开始形成,并逐步发展。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孩子们的这一特点,深入挖掘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全力体现能力,让每个学生的心灵都充满力量。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中,学生互助学习,实现“生教生,生帮生”的效果,经过多次反复和重复一个知识点,这样的学习方式,效果会远远超过一个老师乏味枯燥的单一讲解。在小组互助合作学习中,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对于德育教育这一块也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获得的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正确的价值取向,是心灵美的陶冶,合作的体验,领导能力的锻炼,创造力的启迪。

只有当学习变成自己乐意做的事情时,高效学习就不仅仅是一句空话,作为教师,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具有这样的能力,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在合作学习获得知识、体验成功的愉悦。在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更新观念,要更加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学习能力,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体会,教师要从“教”转变为“导”,促使学生由之前的听、说、读、写向“探”的转变,这样真正做到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和“寓教于乐”。这样的教学模式打破一贯以来教师抑制学生学习天性的课堂专制,真真正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得学生在轻松和鲜活的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从而真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这应该就是我们当前所大力推进的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学习中收获,在收获中丰富自我和完善自我,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大化,达到教育的最大目的。

作者简介:

叶世锋,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顺德区龙江丰华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合作教学改革
例谈自主识字的有效方式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