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析

2018-06-28吴鑫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创新能力培养

摘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既是我国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革新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本文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了相关分析。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来看,依然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以知识灌输为主,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不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发展。现行社会形势下,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基于人才需求,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工作者就必须革新教学方法,以围绕学生来开展教学。

一、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分析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通过道德与法治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律意识,促使学生做一名合格、守法的公民。创新能力是现代人才必须具备的一项素质,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培养智能型人才的关键。面对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越来越重要和迫切。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应当认识到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仅要注重学生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教育,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勇于探究、钻研、创作,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创新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长期以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实施的“以教师为主”的课堂结构,在这种课堂结构下,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能动性受到了极大的打压,学生只能跟着教师的步伐来学习,从而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进而更好地发挥其能动性,促使其主动去学习。如针对“网络犯罪”这一知识,教师可以让学生负责该知识的讲解,先给学生准备的时间,让学生去查阅资料,准备课件。在学生准备好后让学生站在讲台上讲解这一知识。由于课件是学生自己准备的,学生在准备这些课件的过程中也是自我学习的一个过程,有利于学生不断挖掘新知识,发散学生的思维。

(二) 案例教学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以案例为核心,让学生分析案例、探讨案例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引导者、组织者,没有人告诉学生该怎么办,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创造,使枯燥乏味的学习变得生动,让学生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提高能力。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形成能力。如,在教习“犯罪”这一知识时,教师可以选用一些经典的犯罪案件作为题材,让学生去研究这些案件,让学生找出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实施犯罪行为的原因。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角色转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思考,继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创新,让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能力。

(三) 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能力的培养取决于意识的高低,在创新能力培养中,要想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注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去学习,形成创新能力。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应加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设想,敢于对同一事物产生质疑,敢于对同一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同时,教师要尊重学生,尤其是学生提出的质疑,哪怕学生的质疑是错误的,也要给予一定的鼓励,引导学生多从正确的方向去思考问题,进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去创新。

(四) 互动教学

以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问什么,学生就回答什么,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进而造成教学比较沉闷,而在这种沉闷的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互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有效的互动,可以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在互动的过程中激发学习兴趣。因此,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与学生互动,鼓励学生互动,让学生认识到互动的好处。如学习《维护国家利益》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題,通过提问的方式来与学生展开互动,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创新,促使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

(五) 加强实践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理论性较强,而单纯地进行理论知识教育很难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应当重视实践,结合道德与法治课教学内容,设置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能力。如在学习《积极奉献社会》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在校内组织关爱他人的活动或者组织学生深入社会实践,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进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创新和发展。

三、 结语

综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重要内容,而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育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发散思维,形成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何旺生.浅谈思品课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7(03):145.

[2]席兴会.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J].新课程(上),2014(07):138-139.

[3]张红伟.细雨润物 潜移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之我见[J].新课程(中学),2013(06):167.

[4]董生荣.提高中学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3(14):123.

作者简介:

吴鑫,福建省漳州市,漳州市第五中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创新能力培养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