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素养策略

2018-06-28蒋玉国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

摘要:在对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害怕数学学习的学生有个共同的特点:不能准确理解和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尤其是在处理应用类的问题时,不能准确领悟题意,转化为数学符号语言,从而完不成问题的解答。原因除了小学生语言发展的特点外,教师课堂教学中忽视数学语言表达的交流训练也是重要因素。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交流训练

心理学讲,“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语言,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现实的概括的、间接的反映。”数学是思维的科学,就需要教师借助语言这个物质外壳,在数学课堂有效组织活动,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进行充分的对话,在理解、交流数学语言的过程中,掌握数学知识,发展数学交流素养。

一、 创设有效情境,提升交流兴趣

小学数学课堂创设的情境,应该是学生相对熟悉,能够乐于参与到学习任务中,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与思考,用数学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数学问题来源于真实生活,从现实情境中识别问题,抽象概括出数学问题,从现实世界走向数学世界是数学教学的起点。”因此,创设数学情境,激起学生用数学语言交流表达的兴趣,是判断课堂情境有效的重要标准。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路程时间速度”一课时,提出问题:“学校要开运动会,班上要选一个人参加跑步比赛,三个同学的跑步成绩为:小明跑了800米,正好用了4分钟;小磊4分钟跑了840米;小军3分钟跑了660米。选谁呢?”多数学生说:选小磊,他跑840米最远,应该选他。个别学生认为:不好比,因为小军只跑了3分钟。于是学生纷纷想出办法。一个说:让小军跑4分钟,看能跑多远。一个说:让三个人都跑800米,看哪个用的时间短。看到学生有了交流的兴趣,老师提出要求:就用现在的数据,你能公平准确地确定人选吗?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经过充分的交流,想到了求出每个人一分钟跑的路程。由此引入了“速度”的概念。

二、 训练规范用语,提高交流水平

首先,要领会教材上的语言表述。数学教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资源,课堂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就是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从而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表达。如,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中有一句话:“像1/2、1/3、1/4、1/5这样的数,都是分数。”小学三年级学生对其中的“这样的”理解有困难,不能抓住其中的含义。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时提出问题:“这样的”是什么意思?就是把一个饼、一张圆形纸或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三份、四份或五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就是分数。

其次,要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完整表达。教学设计时,教师要预设学生对数学本质可能不完整的语言表达,及时加以引导和纠正、补充。尤其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因为他们很多连生活语言都很难说完整,教师应当有耐心,一点一点地教他们把话说完整,并由简短的句子逐步拓展到中长句子。如,乘法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就预设到学生可能对“几个几”不能完整表达,于是就注意引导,学生在叙述2乘8表示的意义时,一般说成8个2相加。教师就引导成说“2乘8表示8个2相加,这里的2是相同的加数,有8个这样的相同加数”。

三、 组织有效对话,促进交流深度

首先,组织课堂有效对话,需要师生聚焦核心問题。核心问题能启发学生深度思考、热烈讨论、持续地探究,以及新的理解和更多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其他的选择、权衡证据、支持自己的概念、证明他们的答案;激发对大观念、对假设,以及对以前的课堂学习进行重要的、持续的重新思考;对之前的学习和个人经验激发有意义的联结;自然而然地重视概念——产生将概念迁移到其他情境和学科的机会。如,在教学三年级《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时,考虑到学生学习这个知识是已经掌握了三位数的减法法则: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从个位减起。同时,在前一个例题学会了个位不够减,向十位退1,而十位上是一个非0数,可以直接给个位退1。这里的关键是十位是0,没有数退给个位,需要向百位退1。一位教师教学时,设计了一个核心问题:个位不够减,十位上是0,该怎么退1呢?这个问题一提出,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看似这道题以前学过,但是又和以前学的有区别,引起了学生的思考。这样就很好地把握住了教学的起点,学生聚焦这个核心问题,去探究、去合作、去交流。解决这个问题后,使自己的知识体系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次,组织课堂有效对话,需要学生之间的真实交流。有的老师在提出问题后,学生有了回答,正中老师心里的答案,这时老师一高兴就叫全班鼓掌。这种情况只有少数人的交流,是少数优生和老师的交流,而多数学生还没有明白过来。这时正确的方式可以追问:对吗?还带有质疑的表情。有可能就有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如果学生都认可,可以请另外一个人解释,看是不是大家都明白。这样一对话,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素养。

第三,组织课堂有效对话,要使用恰当的评价用语,以激励学生课堂上自信交流。

一些老师在课堂上常说“谁能比他说得更好”,看似把孩子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但恰恰忽略了第一个孩子的心情。“还有没有比他说得更好的?”在这句话的引导下,有把握说得好的孩子往往会举手,可差一点的就不会再举手了,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差一点并有“自知之明”的孩子就更不敢举手了,从此这部分孩子就会逐渐远离大家的活动。课堂上应该关注的是那些需要帮助和支持的孩子。因此,组织课堂有效对话,需要改进教师的评价用语。

四、 突出自我小结,发展交流素养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要高度重视学生自我进行课堂小结。记忆规律告诉我们,课堂结束有着重要的作用,能有效促进学生将新知纳入认知结构体系中。因此,教师预先要设计好课堂结束的方式,强化学生自我的课堂小结,发展学生数学交流素养。

一是小结学习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自我小结本堂课学到的主要内容和关键问题,这是最基本的小结方式,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二是评价他人的观点与解题方法,分析学习内容的难易程度,可以提高批判性思维水平。

三是交流学习方法和认知体验,可以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长期坚持可以有效地发展学会学习的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

蒋玉国,四川省德阳市,教学研究教师培训中心。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
我们爱数学
取舍有道,方为有效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