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四缺”成“四激”变“自卑”为“超越”

2018-06-28孔堰宏

考试周刊 2018年58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转化

摘要:在当下,我们小学对问题学生的教育尚存在“四缺”,即教育理念缺位、关怀之情缺少、宽容之理缺失、关爱之心缺乏。为改变现状,笔者自2014年秋季以来开始着手研究,本文例析了“问题学生”扭转的重要性,提出了用“微课题”的形式对“问题学生”进行“四激”转化措施,促使这部分学生由自卑转变成自信,从而使他们形成良好的自尊、自信、自主、自觉的习惯,进而变为正常、阳光、自律、自强的好学生。

关键词:问题学生;四缺;四激;转化

一、 审视:不容忽视的小学问题学生学习现状

问题学生是指那些与同年龄段学生相比,由于受到家庭、社会、学校等方面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及自身存在的有待改进的因素,从而导致在思想、认识、心理、行为、学习等方面偏离常态,需要在他人帮助下才能解决问题的学生。在小学,“问题学生”的表现主要为上课捣乱、逃学旷课、作业拖拉、屡教不改等等。如何对待这些“问题学生”,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 审行:耳目一新的问题学生四激转化优势

面对当前小学“问题学生”存在的诸多问题,笔者在归纳、总结以往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尝试实施了改“四缺”成“四激”,变“自卑”为“超越”的引导

方法。以下是笔者的践行措施:

(一) 利用真情实感,激起学生自尊

有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难教育的孩子,都是具有强烈自尊心的孩子。教育者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孩子最宝贵的东西——自尊心。”保护问题学生的自尊心,更需要教师善于通过激励来帮助问题学生转变心态,建立对自己潜能开发的自信心,化外力为内力,鞭策鼓励,收获快乐。

【案例1】2016年夏,笔者接手五年级某班语文教学工作。班内个别“后进生”成绩较不理想,于是,除了采取针对特点的教学方法外,还从“心教”着手,给以自尊心培养,使之学习成绩逐渐有所提高。转眼期末,某天的课间,笔者与学生小A谈笑,当问及期末考试目标时,他满脸自信告知我必将拿到优秀!殊不知基础薄弱,态度不端的他招来了数学老师的质疑:“优秀?能合格就不错了!”英语老师也在一边不假思索地抢白说可能性几乎为零。话音没落,小A的脸唰地红到了脖子,羞愧埋头……那一刹那,笔者的心灵受到了强烈地震撼,小A那交织着自卑与痛楚的窘迫,至今记忆犹新。教师一句漫不经心的话语无情地刺伤了一颗稚嫩向上的心!笔者赶紧圆场,与之约定,相信他必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成绩公示,合格级!虽然还未达到预定的目标,但已是零的突破,得之不易!可贵的自信、自尊在他内心扬起!久久不息的掌声实至名归……

(二) 凭借真心实意,激扬学生自信

自信心是在对自己的自我肯定和充分估计的基础上,相信自己力量的一种心理状态。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作为辅导员和教师应及时充分地发现“问题学生”的闪光点,用为人师的爱心和真心逐渐激起他的自信心。

【案例2】笔者曾教过一位学生小林,经过期初的观察和了解,发现该生喜欢爱摆弄物品,尤其是爱对班级事宜指手画脚,在班内“问题学生”圈有一定号召力。笔者决定因势利导,发挥特长,正确疏导,任命其担任卫生监督员,并定期对其工作成绩加以肯定。一番耕耘,他的行为习惯随之好转,不再“愤世嫉俗”,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谦卑和和善,真心实意地付出换来不小的收获。

(三) 依托真材实料,激励学生自主

让爱点燃“问题学生”心中的明灯,让他们感到师爱的温暖,前途的光明。

爱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过程中最崇高、最圣洁、最伟大的情感。少先队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更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辅导员要爱字当头,用体贴与爱抚的态度对待“问题学生”,让师爱发挥更大的教育效力。

【案例3】某天,学生小李悄悄告诉502班班主任钟老师,调皮的小吴私拿他人物品。这一棘手的问题该怎么办?引导小吴主动认错并不失自尊的处理是极具挑战的。钟老师思虑良久,终于想出对策。在趁学生上体育课的空档,吴老师悄悄地把小吴的水彩笔拿到了办公室。美术课前,小吴十万火急地来向钟老师倾诉水彩笔不翼而飞,钟老师淡定自若,只叮嘱再找找。结局当然不出意料,没找到。此时的钟老师平静地开口:“只能再买,别无他法了。”这样的答复无疑让小吴急得团团转。便在这时,钟老师一拍脑门道:“对不起,我想起来了,是我借了用的,现在还给你。”言毕,便拿出水彩笔并郑重其事地说:“过一会儿,我给你补一张借条。”

铃声响起,钟老师拿着预备的借条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述原委,小吴红着脸接过借条的那一刻,一切不言而喻。第二天,丢失的文具物归原主,温馨的借条也一并附上。从此,班內时常的失窃事件再未上演。

经此一役,笔者反复思考:孩子便是在不断地“犯错”与“改错”中成长,“犯错”不可避免,教师能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地引导他们认识、改正错误。让当事者体验自己的行为带给别人的麻烦,从而设身处地、将心比心、深刻地认识自己的“过失”并加以改正。非常之时,非常之方,事半功倍。

(四) 巧借真凭实据,激发学生自觉

“问题学生”的心理,思想中并不完全都是消极的因素,也有积极的因素,即闪光点。我们要努力透过消极因素的迷雾,去捕捉发现的“问题学生”闪光点,点燃他们内心的星星之火。贯彻多表扬少批评,多赞许少指责的原则,善于发现,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从心底体会成功的喜悦,进而自觉主动地扬起学习和生活的风帆。

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体验成就感。“问题学生”成绩差、行为习惯不良,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教师不能期望在短时间内将其转化,应足够的耐心和爱去等待。引导孩子把今天的他和昨天的他、明天的他相比,体验被人肯定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案例4】一次无意间,405班班主任傅老师发现问题学生小丁的卫生工作非常到位,于是抓住这一闪光点,在班上予以表扬。的确奏效,在之后的几次大扫除中,小丁的积极性越加高涨,总是主动要求干重活,干脏活,保质保量。趁势,傅老师又委任其担任卫生监督员,扩大了影响,重拾了他阔别多年的自信。同时,原先那个作业拖拉的身影也随之消失!

一个个的案例,引起笔者深思: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希望自己是受别人关注的对象,问题生的这一想法更加迫切和强烈。然而在校园中,他们无形中被人重新定义,于是他们便通过其他渠道来满足内心这一强烈的渴望。“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问题生也有长处和兴趣,不能一概而论。作为老师的我们应尽可能地为其谋求多种成功路径,既能解除后进生的逆反心理,又能使他們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从而为帮助他们克服缺点、改正错误创造条件。

三、 审效:令人欣喜的问题学生四激转化成效

(一) 不忘初心,求得始终

经过近三年的思考践行,笔者认为“激起自尊、激扬自信、激励自主、激动自觉”的教育措施转变“问题学生”是行之有效的方式。在平素的教育中,我们改变对稍有问题的孩子以一味地指责和批评,尝试用足够的耐心和温厚的师爱去呵护、去引导、去激励、去转变,它山之石,的确可以攻玉。

(二) 结对教育,携手共进

1. 亲子结对,让爱导航

家长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对问题学生的结对式教育,首先是父母亲与孩子的亲子结对,因为亲子结对教育所起的作用是老师都无法替代的。

【案例5】502班小韩同学态度习惯都较欠缺,于是,与他母亲签订了协议,每天放学回家,邀请他母亲坚持陪孩子一起完成作业,从开始的10分钟到20分钟、再到30分钟、一小时。期间他母亲还不停地进行鼓励和奖励,同时允许孩子劳逸结合。在学校,他母亲也对儿子进行观察,送其上下学。一段时间下来后,转化效果明显。

2. 师生结对,助力圆梦

原先被冷落的学生得到重视,他们感受到了关爱,麻木结冰的心就会开始复苏,他们潜藏已久的能量便能开始释放。

3. 生生结对,灵动互勉

在学校里更多的时间是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生活和活动。为问题学生物色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来进行帮助教育,是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案例6】403班小杨同学,自我克制力较差。辅导员特意安排能干的三好学生小许成为同桌,来帮助小杨进行较好的自我约束。一学期的并进之后,小许更为表率,小杨明显改变。这样结对,无异于是一种互勉。

(三) 循循善诱,预约精彩

学生问题的形成“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其转变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辅导员和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应有足够的耐心。同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应该具体化,不停留于一般的鼓励和教导。

(四) 持之以恒,终将闪光

竭尽全力去描绘了人生的最佳底色,让学生体验到成功从而对学习有信心;给予学生具体的反馈从而让学生增强自信心,就是证明。持之以恒的帮助,以及具体指导的背后同样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对学生进步有信心以及进而对学生的细心观察,才能促使“问题学生”真正从内因上改变自我。我始终坚信,再矮的小草依然能触摸春天!

参考文献:

[1]吴增强.学校心理辅导活动指南[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1996.

[2]陈雪枫.中小学生心理测评与心理档案[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1997.

作者简介:

孔堰宏,浙江省杭州市,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渔浦小学。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转化
正本还需清源
浅谈年画中人物的变化与人的自我意识觉醒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浅谈学困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后进生转化和提升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