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日积月累 抒发语言之美

2018-06-23王忠民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发现积累写作

王忠民

【摘要】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要从持之以恒的积累开始。首先,要让学生理解和感悟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心底真正被语言文字之美折服;然后,在平时的教学中、在课外阅读中,按照一定的格式对优美的语言文字进行摘抄,形成丰厚的积累;最后,创造宽松的氛围、调动写作的兴趣,使学生在写作中逐步体现语言文字之美,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终极目标。

【关键词】写作;发现;摘抄;积累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陆游有诗云:天机云锦用在我,裁剪妙处非刀尺。是说作者能够随心所欲地驾驭语言文字,别出心裁地写出锦绣文章,这当然是一种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是从事语言文字理解和运用的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但在小学阶段,我们面对的是写作刚刚起步的小学生,他们的写作水平有待于切磋琢磨。我觉得,得之俄顷,积之须臾,提高小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重要法门还是在于积累。积累是基础性的工程,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积累了大量的优美的好词佳句,学生才可能在自己的写作实践中挥洒自如。在指导学生积累运用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唯美的熏——语言文字之美的发现之旅

根据心理学上的测试,记忆的东西我们不一定理解它,理解了的东西我们才容易记忆它。以前我们讲解语言文字优美的时候,只是硬生生地把这个句子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死记硬背。有些同学之所以对我们称为美轮美奂的句子熟视无睹,是因为他根本没有感受到它美在何处。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调动他们审美的触角,当好词佳句映入眼帘的时候,一下子便如电光石火,令之怦然心动。

(一)激活五官的感知

学生对外界事物的接触,是以眼、耳、鼻、口、手为载体,以触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为途径来进行感知的。只有经过了这些器官的综合使用,学生才能对所接触的东西了解全面、理解深刻。比如,学习句子:荷叶上的露珠,像晶莹剔透的珍珠。我问学生,你们见过珍珠吗?学生通过商场、电视、实物,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珍珠是透明的;有的说,珍珠闪闪发光;有的说,珍珠小小的,有的说,珍珠清凉的。这些发言,从不同侧面阐释了“晶莹剔透”的含义,也让学生准确生动地明白了这个词。把五官的感知激活了,学生就能走进事物的内涵,洞察事物的神奇。

(二)运用肢体的语言

人在兴奋的时候,总是不觉手舞足蹈,这是人的肢体语言对外界事物的热烈回应。肢体语言如果能够恰如其分的运用,说明人的神经已被事物的生动性给充分调动起来了。比如学习句子: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在想象荷花就像一位婀娜多姿的仙子,穿着白玉无瑕的纱裙在翩翩起舞后,我启发学生想不想模拟荷花来一段舞蹈,在我的引导下所有的同学都欢快舞蹈,整个教室就是一个激情四射的舞池,各种各样的动作,即使显得稚嫩,但都是弹奏着心旷神怡的美妙音符。学生对一池荷花随风而舞的美妙也就感同身受、不言而喻了。

(三)插上想象的翅膀

文章中有不少留白的空间,可以让读者插上想象的翅膀,身临其境的纵横其间,实现物我两忘、与文本合二为一的水乳交融的境界,从而在认识上完成了对语言文字之美的升华。学习课文荷花的时候,作者感觉到蜻蜓飞过来,告诉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在脚下游过,告诉昨夜做的好梦……我启发学生,你会变成什么,告诉荷花什么?学生开动思维的机器,有的说:会变成清清的溪流,告诉荷花一路的风景;有的说,会变成小鸟,告诉荷花田野的广阔……学生顷刻之间,把自己物化了,和荷花已然融为一体。见缝插针的引导,联翩而至的想象,将美的因子深刻地烙印在学生的心中。

二、摘抄的培養——语言文字之美的英雄联盟

学生在老师的点拨诱导之下,逐渐认识了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但记忆力是呈逐渐衰退的趋势的,心领神会过后一段时间,学生可能就记忆模糊了,甚至淡忘了。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摘抄习惯,做到随看随记。

(一)摘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要学生准备一个厚厚的笔记本,将一至六年级的语文课文中好词佳句,逐课摘抄,逐册累积,将沉重的任务分解指标,落实到每日每夜,学生不觉其重,不觉其苦。学生按部就班地摘抄之后,每当拿起摘抄本翻阅时,过去的集腋成裘的美好时光就会浮现眼前,这不但是自己学习的点滴记录,也是自己成长的一个坐标,伴随着好词佳句的收集,自己的生活也变得越美好。

(二)增

摘抄的习惯养成之后,随着阅读范围的扩大,摘抄的范围也从课文走向了课外。每学期的摘抄本之中和之后,都留出大量的空间让学生添枝加叶。这样,课内和课外交相辉映,老师和学生相得益彰,学生的摘抄本就会像是七彩的宝库,储藏着学生享之不尽的写作上的玉液琼浆。

(三)读

摘抄如果仅停留在语言文字的积累上,后来束之高阁,那便成了形式主义,起不到真刀实枪的促进作用。写在纸上的文字,要内化为学生可以信手拈来的语言资源,必须诵读在口上,记忆在脑海。常言说,一日不读书,则百事荒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抑扬顿挫的朗读,是语言文字之美的声音上的体现。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利用晨读或自习课的时间,把积累的语言文字朗朗而读,一方面可以心有灵犀、温故知新地感受语言文字前所未有的美感,另一方面巩固了记忆,达到了背诵,以后在自己的写作中便可以意在笔先、左右逢源了。

三、不懈的写作——语言文字之美的凤凰涅槃

如果说积累是一条河的此岸,文章是一条河的彼岸,架在水流湍急的河面上的桥梁就是写。写作也好像是挖掘,只有持之以恒地挖土掘地,最终那些积累在深处的泉水才能源源不断地汩汩而出。在写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循序渐进,螺旋提高

写作是一个日积月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老师要保持充满期待的耐心和热情,不要操之过急,更不能拔苗助长。要遵循着由浅入深、积少成多的原则,依次推进。低年级以一句话为主,可以先说后写,高年级以片段为主。一个角度描写完后,不要就戛然而止,而要从其他的角度再尝试一下,用其他的手法再描绘一下,把一样东西具体而微地表达出来。这样,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写作的能力,学生就会由弱到强,使自己的文章越来越精彩纷呈。

(二)不拘一格,鼓励表达

作文就是要我手写我口,就是要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这样,才能激发出学生的智慧的火花,才能飞扬出拍案叫绝的文采。学生的视角不一样,学生的感受不一样,他所表达的结果可能就千差万别。教师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要有多棱的视角,要用学生捕捉事物的频率,向学生的习作投去欣赏的目光,并热情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学生积累的内容多了,极有可能就是在描写的时候,把别人的东西投机取巧地生搬硬套地拿过来用一下,既有文采,又方便快捷。但长此以往,就会形成千篇一律的现象,作文就会少了个性,少了生气,少了灵动。以前的积累,只能是材料,是参考,如何融会贯通,如何别有天地,还得靠学生自己去思考创作。《我的“长生果”》的作者曾说,他在上学习作的时候,看见别的同学写秋天,都是一些老生常谈,而他却独辟蹊径,把秋天比作一个穿着金色衣裙的仙女,她那轻飘的衣袖拂去了太阳的焦热,将明亮和清爽撒给大地;她用宽大的衣衫挡着风寒,却捧起沉甸甸的果实奉献人间。人们都爱秋天,爱她的天高气爽,爱她的云淡日丽,爱她的香飘四野。秋天,使农民的笑容格外灿烂。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和表达方式获得了成功。宽松的表达环境才是文字创作的助推器。

(三)学会欣赏,获得赞同

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获得别人赞赏的欲望,小学生更是强烈。我们要刻意安排一些机会,让学生彼此之间交流习作,互相欣赏,互相取长补短。别人哪里写得别具匠心,你就在哪里勾勾画画;你认为哪里对你有启发,你就写下你的思考和评价。那些起起落落的波浪线,那些热情洋溢的话语,就会给对方打上一剂强心针,让对方获得成功的喜悦,产生勇往直前的无穷动力。赞赏的话语是战胜困难的神兵利器,欣赏的目光是通向成功的星光大道。在互相欣赏的友好氛围中,学生的写作之舟就会幸福启航。

语言文字犹如一枝花蕾,只有经过日积月累,提供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才会绽放绚丽的光彩。通过习惯的养成,通过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在轻松中夯实文字基础,在快乐中增加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余映潮.趣读——语文教师课文美读的角度之七[J].中学语文,2012(4).

[2]蒋关寿.动用多种感官 让语文课“活”起来[J].小学教学研究,2011(23).

[3]曹子杰.三个课堂教学做合一——整体推进生活教育[J].生活教育,2011(1).

[4]張凡华.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4(4).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发现积累写作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