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探寻

2018-06-23杨清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优化改革措施创新策略

杨清

【摘要】新时期教学改革以来,我国小学阶段教学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特别是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施行后,在学生之间收到了显著成效。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理念是适应语文课程价值的优化选择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它强调小学语文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教学重点和最终目的,即培养学生在文化理解和传承、思维方式及提升和语言准确表达及运用等多个方面的共同成长和发展。同时教学中要逐步重视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和思维、情感等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本文则以核心素养导向的提出和初步建构为切入点,重点探讨了在核心素养导向之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实现进一步的优化提升,从而为教育事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导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措施;教学优化;创新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核心素养”概念的提出始于2014年,近些年随着教育教学改革步伐的逐步加快而日益走进大众视野,并为大多数家长和教师所熟知。教育部在颁布的《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将“核心素养”纳为我国新课改的关键步骤和环节,使得这一策略有了更为稳定的施行基础。但是近几年,尽管这一策略有了显著成效,但是仍旧存在不一样的声音,质疑的焦点在于这一培养目标的具体实现途径是否科学、相应的测评手段是否值得信任等。由于核心素养理念的贯彻落实需要各个学科的通力合作,因此在这一多学科的复杂背景下,小学语文课程的优化就需要借助本学科的核心素养理念施行,因此,采取何种教学手段让这一理念真正落地生根已经成为摆在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难题和挑战。

一、核心素养导向在小学语文教学建构优化中的重要性

(一)语言的逐步建构和过程运用

语言的逐步建构和过程运用是最为基础的语文课程价值之一,这在语文教学中则体现为语言文字的日渐积累和运用。因为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在小学阶段,主要任务就是了解汉语和汉字的特征,并进一步学会利用语言文字表达固定的所指,这是一种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方式,也是学生初入语文课程大门展开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从而帮助学生为培养自我阅读的语感、理解力、沟通力奠定基础。

(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之得到实质提升

思维的开拓、发展和提升是学生通过核心素养导向实现语文学科价值的主要途径和手段。它主要表现为学生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方法,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养成健康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有感情地阅读课文,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大意,还能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对所遇疑问之处提出质疑并与同学和老师交流请教,从而在沟通中进一步反思,让思维得到提升。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创造精神

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升也是核心素养在语文课程中的价值体现,美的事物是需要鉴赏的,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作为一个审美者,需要在语文素养的培养中逐步建构属于自己的创新创造能力以及主观能动力,从而掌握欣赏美的主动性,发现美的规律。语文教学实践可以让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为学生形成良好健康的人格提供保障。

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优化策略探寻

上文已经提及,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架构具有四大重要性,即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能力拓展和提升、审美和创新创造能力提高、中华优秀文化传承。所以,下面主要围绕这四个方面阐释小学语文教学的具体优化策略。

(一)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能力

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要求就是培养学生基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即对低年级来说,掌握字词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目标,高年级学生则需要在掌握字词的基础上对文章的大意有初步把握,大致理解文章所要传递的情感色彩,从而能够做到在教师的指导下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例如《葡萄沟》是人教版二年级的教学内容,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十二个生僻词,学会用生词组词、造句,并在此基础上掌握一些四字词的具体用法,从而了解葡萄沟维吾爾族的风土民情。但是对于人教版小学五年级的课文《梅花魂》的教学来说,难度要相对提高。除了课文篇幅增加之外,学生在学会了基本的字、词、句之后,还要在教师的指引下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能够在理解之后具备独立写作类似文章的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对语文教学来说,最主要的过程就是文章的阅读与鉴赏,从中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作者产生共鸣。这和过去传统教学中轻理解、重死记硬背相比,更具人性化,更加倡导学习过程中的讨论交流,而不仅仅停留在课后背诵和复习阶段。核心素养导向要求将学生的思维培养作为教学重点,要求学生敢于提出不同见解,注重自我判断,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小学教材中《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教学目标的设立中除了生词学习和组词造句练习外,更多强调的是要求学生领会小兴安岭的美以及作者是如何运用优美恰当的句子将这种美加以表述的。教师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教会学生学习作者是如何抓住小兴安岭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如何利用准确的字词对小兴安岭的四季美景进行刻画塑造的。

(三)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和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语文课相较于其他学科门类来说,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运用,但受我国教育制度弊端的影响,其工具性更为突出。事实上,人文性才是语文课程的教学重心,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才是语文教学的精髓所在。例如课文《山居秋暝》的教学,学生的学习重点在于通过诗中“明月”“清泉”“石”等多个意象领会作者的意图,在头脑中勾勒出诗人所描绘的美丽图画,从而形成对自然界的初步认知,进一步丰富学生对自然界美的事物的认识,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并具备能够独立创造新的诗句或者通过新的意象描绘大自然万物的能力,最后达到提升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教学效果。

我国是文化大国,随着近些年的改革变化,国家逐步将意识形态和文化价值选择作为青少年教育教学的总要求。同时,文化理解和传递是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的最终目的和最终价值追求。语文课程包含了丰富的五千年华夏文明,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的缩影和撷取。在提倡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时,语文课程教学就会发挥较大作用。因为课程就相当于一种文化设计,它着眼于未来,具有塑造未来社会公民的功能。教学在于育人,在于培养人,除了要求学生具备健康良好的个人人格修养外,还要以增强学生或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为己任,担好中华文化传递的艰巨责任。

三、结语

总而言之,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提倡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将学生作为教学中心和主体,以培养并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轴心,施行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鉴赏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语言运用能力等的情境帮助学生实现全方位、多层次的发展,为国家培养更多人才。

参考文献

[1]于治芳.小学语文教学优化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5).

[2]陈怀远.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方法探讨[J].新校园(中旬刊),2015(6).

[3]周丽珠.小学语文教学优化课堂气氛浅议[J].时代教育,2017(14).

[4]赵祥楼.创设情境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优化中的效果[J].读与写(上,下旬),2015(22).

[5]崔英丽.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策略[J].学周刊,2017(3).

[6]王以强.“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小学语文教学优化探析[J].课外语文,2017(4).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教学优化改革措施创新策略
我国高等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影响因素及改革策略
电子商务与物流课程的教学优化与项目教学的实施
互动与互补:《新周刊》微博传播策略浅析
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