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多元情境,激活语文教学

2018-06-23王萌

课外语文·下 2018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王萌

【摘要】新一轮课程改革与全面推广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同仁应当想方设法地优化教学方法,激活他们与生俱来的语文天赋,从而不断提升学业水平。

【关键词】多元情境;小学语文;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如何创设适合小学生实际并且同时适合教学需要的教学情境,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已经成为我们小学教师共同探讨的焦点。本文作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创设多元情境来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的方法。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同仁应该善于利用通过感官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可以体会到感同身受的体验。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如何创设感官情境。

一、通过感官情境、具体的画面展示情境,让语文具象化

图片是引导学生产生视觉直观感觉的最主要手段,课前运用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上运用图片,缓解学生疲劳;课后运用图片,记忆力更加深刻。特别是对于小学生,他们想象力丰富,对直观形象的画面更容易接受。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重现课文的情境,也就是通过一种学生喜欢的方式重现课文,这样既契合了学生心理,使他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又留下深刻的印象,不易轻易忘记。

就如我们在《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课文中对邓小平爷爷的音容笑貌描写得生动形象,但是很多学生想象力不够,很难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画面。所以我为同学们准备了邓小平爷爷的标准照片,还搜集了“香港回归”小型张供学生观摩。在课文学习结束后,我还开展了讨论邓小平爷爷的小组互动活动,让他们自由结组,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把自己想说的说给同学听,将邓小平爷爷慈祥的面容牢牢记在心底。

二、优美的音乐烘托情境

音乐可以用来表达人的丰富情感,可以用来反映现实生活,这一点上,音乐和语文极其相似。同时,音乐是跳跃性的,能够抓住关键结点与语文课文学习进行良性的互动。而且把音乐运用到语文课堂中,可以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用恰当的声音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与老师产生共鸣,从而更好地互动交流。学生在优美的背景音乐中,饱受文学知识的熏陶,他们的道德品质也获得了有效的发展。

在《春晓》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为学生播放了轻松愉快的钢琴曲,学生跟着节拍朗读课文,效果十分令人满意。在进行《美丽的小路》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为学生播放的是二胡名曲《二泉映月》,乐曲悠扬婉转,好像行进在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上,学生很快就融入了课堂氛围当中。在教学《小小竹排画中游》这一课时,我在导入时播放了音乐《小小竹排江中游》,既引导学生产生入情入画的审美感情,还可以根据这首歌曲进行提问:为什么说红星照我去战斗?我则告诉同学们,在万恶的旧社会中国人民被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产阶级压迫得喘不过气来。自从毛主席带领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革命的红旗推翻了三座大山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使学生更快地进入课堂学习的氛围,理解了为什么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能够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解放全中国的伟业。这些音乐都极大地渲染了课堂气氛,烘托了课文内在的情感。使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愉悦和快乐,使他们能够将知识化为跳跃的音符,牢牢地烙印在脑海之中。

三、精彩的表演体验情境

表演阅读教学课型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课型,其过程能够带给孩子们足够的快乐,让学生在参与表演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认识课文,并通过表演获得与同学之间的友谊,学会与他人合作。我们在教学中为学生配备了相应的表演道具,使学生利用道具化妆表演,完善了表演学习的情境。

就如我们在《小熊住山洞》一课的表演学习中,我们先用课桌进行布景,搭建了一个简易的“山洞”。之后扮演小熊的同学穿着小熊模样的衣服与熊爸爸、熊妈妈一起登场。之后“熊爸爸”对小熊说:“我们去砍些树,造一间木头房子住。”“小熊”就和“熊爸爸”一起拿着纸做的斧子去用椅子搭建的“森林”里了。之后报幕的同学说:“春天,他们走进森林。树上长满了绿叶,小熊舍不得砍。”到了最后“小熊”一家还是住在山洞中。之后其他同学扮演各种各样的小动物,有小象、小牛、小羊、小猴子等等。他们为了感谢“小熊”一家,纷纷拿出鲜花作为礼物送给“小熊”。

这次表演过后,我为学生总结了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并表扬了扮演小熊一家和其他各种小动物的同学。同学们听到表扬可开心了,纷纷露出了满意的笑容。经过了此次表演教学,同学们在实践中感悟到了课文的魅力,加深了对知识的掌握。

四、组织学生进行朗诵,创设文化意境

朗诵是人类将心灵之中的激情投入到朗读文学作品的过程,我国自古以来的“训蒙”教育,就极为重视用朗诵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文化意境。学生清早来到校园,打开那丰富多彩的课本,尽情陶醉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是对他们心灵的一种沁润。组织学生朗诵可以由一名学生面对全班进行朗诵,展示自己的才华;也可以组织全班学生齐声朗诵,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此外,朗诵还对于學生发展心肺功能有显著的助益,和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有很大帮助,最终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例如我们在《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的朗诵过程中,首先要求学生把课文中每句的最后那个字翻译成拼音,以体会课文的韵律。之后进行分段落朗诵,由一名同学朗诵“下雪啦,下雪啦!”之后第二名同学接着朗诵:“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其他同学分别依次朗诵课文后续的句子,他们彼此间互相配合营造出了课文中欢快的意境。学生在朗诵过程中,不时鼓舞雀跃,那是感受到了课文中优美的文字力量所导致的。我们的学生在朗诵中收获了友谊,收获了快乐,学会了与他人合作,锻炼了体能。可以说,组织学生朗诵为班级同学们创设了高雅的情境,使同学在朗诵中陶醉,在朗诵中获得自我的提升。

五、组织学生互动讨论,创设学习研究情境

自从新一轮课程改革以来,参与互动式学习逐渐在基础教育的各学段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我们在小学一年级的教学中,利用参与互动式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研究情境,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交流彼此的思想,看到同学的优点,找出自身的不足,增进同学间的友谊。这种学习情境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爱上了对语文课程的学习以及对教学内容的研究。我们的学生表示,在互动讨论过程中他们能够像玩游戏一样与小朋友真诚交流沟通,可以收获到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小松鼠找花生》一课的教学中,我们就组织学生讨论“为什么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开始有的同学认为,花生被其他小动物拿走了,所以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我找到曾经有农村生活经验的欢欢,让欢欢给大家解释为什么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欢欢说:“我在姥姥家的时候,看到过花生。花生的果子是长在地底下的,所以小松鼠没有找到花生。”其他的同学听了之后都感到很神奇,认为欢欢是个知识丰富而又聪明的孩子。接着我又站在科学的角度为同学们介绍了花生的相关知识,使同学们通过学习研究课文,获得了知识视野的拓展。

总而言之,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我们应该站在小朋友的角度去理解事物,通过更好地研究教材,创新出更易于孩子们理解和学习的方法,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当然创设情境应该符合实际,尽可能多地变换方式,让孩子们开阔视野,让教学任务不知不觉地实现。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组.小学语文教学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李家清.原理、方法与案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

(编辑:张驰)

猜你喜欢

教学效率小学语文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谈如何提升农牧区小学汉语文教学的效率
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