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游戏对幼儿教育的作用

2018-06-20黄梅燕

黑河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幼儿教育作用游戏

黄梅燕

[摘要]游戏是幼儿产生高级心理现象的重要源泉,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途径。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符合学前幼儿年龄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游戏已被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游戏已经成为幼儿有效的学习手段,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对幼儿的教育起着重要作用。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结合幼儿游戏进行思考,通过厘清幼儿教育和游戏的概念及两者间的联系,并深入阐述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幼儿教育离不开游戏,它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游戏;作用;活动

在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时时处处都能看到幼儿游戏的影子。在游戏中,幼儿是快乐的、幸福的,游戏对幼儿有着非同一般的重要性。那么,游戏与幼儿的教育有着怎样的联系?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什么作用呢?

一、游戏与幼儿教育的概念界定

幼儿教育又叫学前教育,主要指的是对3到6岁年龄阶段的幼儿所实施的教育,是一个人教育与发展的重要而特殊的阶段,是幼儿的启蒙教育,在正规的学前教育中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游戏在幼儿教育中十分常见,最常见的游戏莫过于一种由幼儿模仿成年人的角色扮演游戏,即角色游戏。对于幼儿来说,爱玩的天性决定了游戏是他们最感兴趣的事情,他们能在游戏中快乐地学习。

二、游戏与幼儿教育的内在联系

游戏和教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但就其活动的方向来说,游戏和教育又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游戏是以幼儿自主选择为主的活动,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等丰富游戏情节,有很大的自由性,充分体现了幼儿以游戏为主、快乐学习的宗旨,教育目的是让幼儿在自主、自发的游戏中促进幼儿五大领域的综合发展。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由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的活动,教师在活动中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和支持者的角色,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探索和学习,是一种双向的学习活动,即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比如,大班在进行歌唱活动《小蚂蚁搬家》时,活动目标为:积极参与并大胆表现,体验歌唱活动的乐趣;能根据图片情境和教师手势提示理解、记忆歌词内容,完整演唱歌曲,并唱好切分音符。结构游戏《东湖公园》的活动目标为:能围绕主题,积极地参与建构游戏,体验建构的乐趣;学会运用延长、垒高、围合、连接、拼插等技能完整建构作品。后者在建构中幼儿自主性比较强,前者要依托教师的逐步引导,虽然活动不同,但其目标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发展。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游戏对儿童来说具有自然发展的价值,教育对幼儿来说具有的是引导发展的价值,两者不可分割。

三、游戏在促进幼儿综合能力发展中的作用

1.游戏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养成

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应从幼儿期开始,这一时期是幼儿个性自发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的学习和生活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品质,而游戏就是一个很好的载体。在此时期使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可为幼儿未来个性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良好的个性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让他们自由发挥,充分开展游戏,游戏中的规则对幼儿有一定的约束,使幼儿能理解、体谅他人,从而促进幼儿良好品质的形成。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来履行角色的职责,从而体会每种角色的工作及辛苦,懂得理解和关爱他人,学习与他人进行交往,通过模仿人物来进一步认识这些角色,学习这些角色具有的良好品质。比如,扮演妈妈的角色,可以更加懂得关爱自己的家人;扮演医生的角色,可以更加懂得为病人减轻痛苦;扮演教师的角色,可以培养幼儿的爱心。在这种活动中,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2.游戏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游戏是幼儿运用智慧的一种活动。比如,以“幼儿园”为主题的建构游戏可以这样进行:第一,引导幼儿欣赏幼儿园、感受幼儿园的整体建筑格局,对幼儿园的基本景物有初步的了解;第二,引导幼儿动手搭建印象中的幼儿园,建构幼儿园的主要建筑物,如教学楼、操场等;第三,完整建构幼儿园,引导幼儿从建构幼儿园的主要景物到较小的景物,如大型玩具、走廊、小景观等,建构较完整的幼儿园形象;第四,利用不同的材料来建构自己喜欢的幼儿园的景物,并从心目中的幼儿园再到未来想象的幼儿园,这样一步步拓展搭建。整个主题分四次活动,层层深入,推进建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建构水平得到了提高,同时,思维也在积极地活动,这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记忆力和想象力,而且能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幼儿的思维模式从形象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转化,在活动中应先引导幼儿观察、了解自己实际生活中的幼儿园,幼儿根据实际的幼儿园进行建构,通过动脑和动手将幼儿园的形象在自己的思维和动手中化為实际的建构作品,充分体现了“行动”的游戏特点。幼儿在行动中参与游戏,游戏能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

3.游戏促进幼儿基本动作发展

陈鹤琴先生早就指出:幼儿教育的第一任务就是保证幼儿的健康和身心的正常发育,游戏有具体实践性的特点,教师应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人协调灵敏,这主要是通过开展丰富多样、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各种身体活动来发展的,即通过体育游戏来实现,比如走、跑、跳、钻、爬等。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体育活动材料:平衡木、椅子、轮胎、跳袋等,通过体育游戏引导幼儿自主探索不同的玩法,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比如体育游戏“一物多玩”,可以促进幼儿的动作发展,选择椅子、跳袋、平衡木和轮胎四种材料,先让幼儿进行自由选择,分区探索和游戏,最后,在尊重幼儿意愿的基础上创设闯关的游戏情节,引导幼儿挑战。从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能积极参与活动,并能在教师的启发和鼓励下自主进行游戏,探索不同材料的多样玩法,充分体现幼儿学习的主体性。比如,平衡木的玩法有很多种,有走平衡、倒退走、尺蠖爬行、跨坐、双脚并拢向前跳;跳袋的小朋友有的学袋鼠跳,有的放在地上助跑跨跳、翻滚、学毛毛虫爬等,幼儿在体育游戏中玩得不亦乐乎,并在玩中掌握了基本的体育动作,在玩中学促进了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

4.游戏促进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

幼儿期是审美情趣的萌芽时期,在这一时期,幼儿的审美情趣是朦胧的、不确立的,他们凭着直觉、想象等刻画自己的所见所闻。提高幼儿审美情趣是促进幼儿成长的需要,这可以使幼儿对周围世界逐步认识和把握。游戏可以融入幼儿审美情趣的培养,譬如语言类、美术类、音乐类的集中活动,能将游戏与装饰、表演、欣赏等方式相结合,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美化环境,反映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美好事物,用语言、动作、舞蹈等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通过游戏,可以让幼儿从色彩、形状、方位上欣赏美和感受美,还可以拓展到平时的生活中,使幼儿逐渐认识到社会中的美丑与善恶。

5.游戏提升课堂趣味性和幼儿的积极性

教师应以教学为目的进行游戏,而不是单纯地玩游戏,恰当的游戏可以寓教于乐,不恰当的游戏则会将教学引入歧途。游戏的形式要丰富,不能过于简单无聊,那样就丧失了游戏的本质。游戏的内容应人性化,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用换位思考的方式确定幼儿是否会喜欢。当然,幼儿在课堂上要注重集体观念,游戏要以团体游戏为主,鼓励幼儿进行合作,让全体幼儿都成为游戏参与者,而不是游戏的参观者。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为学生提供多种教学方式,如绘画、童谣等。教师在教幼儿文明礼貌时,可以进行教学延伸,比如提醒幼儿注意在公共场合有“禁止吸烟”等文明标志,然后让他们凭印象画下来,最后展示实际生活中“禁止吸烟”的警示标志,从而达到深化记忆的目的。

如今,人们对幼儿教育越来越重视,打破了以往游戏只是毫无意义玩耍的观点,从而理解游戏的重要性。幼儿教育离不开游戏,它对幼儿身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应关注并正确运用幼儿游戏。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幼儿教育学基础[M].北京:北京师范大學出版社,1999.

[2]梁周全,尚玉芳.幼儿游戏与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虞永平,王春燕.学前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4]李萍.游戏对于幼儿教育的意义[J].教育教学论坛,2010,(03).

[5]林琳,朱家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责任编辑 冯 璐)

猜你喜欢

幼儿教育作用游戏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