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能力导向的课外阅读指导与落实

2018-06-20黄华

黑河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指导课外阅读检测

黄华

[摘要]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语文能力和素养的有效突破口,也是学生成长的“加速器”。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却令人担忧。究其原因主要是缺少阅读书籍、缺少阅读时间、没有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指导没有执行到位。所以,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适时地进行阅读效果检测,让学生真正形成能力是我们语文教师应尽义务和重要职责。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指导,推荐合适的阅读材料,提供有针对性的课外阅读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另一方面,还要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以求精益求精,培养学生长期阅读的习惯。

[关键词]课外阅读;原因;指导;检测

一、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把每一名学生领进书籍的世界,培养其对读书的热爱,进而踏上阅读的旅程,关键取决于教师,取决于教师在学生进行阅读时的有效指导。

1.激发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在目前信息视觉化的时代大潮中,如何让学生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回归到文本的阅读上,对于语文教师来说,确实是比较棘手的难题。想要引起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教师必须首先使学生意识到从文本中能够获得他们从视觉媒介中难以获取的东西,并在课内阅读的教学中适时给学生灌输这种意识。如课上阅读完《普罗米修斯的故事》两周后,有学生问“宙斯为什么不给人类火种?我在网上查,没找到答案。”我就推荐他去读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几周过后,该生兴奋地告诉我,读了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后,他不但弄清楚了他之前的问题,而且知道了更多的故事,他觉得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很精彩,还要再读一遍。从之前教师“要他读”到后来的“他要读”,其中的转变无疑是兴趣使然。

在辅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教师除了要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更要扩宽学生的阅读范围,让其涉猎范围更广。对于进入小学高段的学生,其阅读兴趣不能仅仅停留在配有插图的读物上,教师要把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到纯文本的读物上,使他们的阅读与年段特点和思维水平相匹配。新学期伊始,我将一套国际安徒生奖作品和一套冰心系列优秀获奖作品放到教室的书架上。一段时期后,纷纷有学生告诉我那两套书很好看。“引诱”法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的阅读范围不仅仅仍停留在漫画层面。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时不仅要激发其兴趣,更要激发他们的广泛兴趣。

2.推荐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

一本好书可以影响学生一辈子,而坏书也会引人误入歧途。可现实生活中学生并没有那么多好书,也不明确哪些书适合自已。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时要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籍。

(1)向学生推荐健康书籍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书籍时应让学生了解健康向上的读物,甄别和远离不良读物。选择健康读物的标准应是养性立德、陶冶心灵、感悟人生。向学生推荐的阅读书目应以教育部推荐阅读的名著为突破口,注意注入时代的活水,补充介绍现当代名篇,捕捉各个时期的阅读热点,增强学生对流行文化的免疫能力。

(2)根据课内阅读文章推荐阅读书籍

学生的课内阅读教材中有些文章是长篇文章中的节选或者是有些文章的改写,学习这些文章的时候,可以向学生推荐原著来读。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掌握更多的知识,学生对于课堂上教的文章也能更好的理解。对于处在小学高段的学生,在向他们推荐原著的时候应选择儿童版,以便他们更好地读懂文章。如学习完《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推荐学生阅读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学习完《冬阳?童年?骆驼队》后,推荐学生阅读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等。

(3)根据不同学生推荐不同阅读书籍

不同的学生阅读能力存在差异,在向他们推荐阅读书籍时可以根据他们的阅读能力选择不同的内容。在一般的学生的阅读还停留在阅读寓言、童话故事层面上时,有的学生已经有了阅读名著的能力,这种情况可以借机推荐同类的著作。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班上的一个学生在读《三个火枪手》,经过与其交流,发现他能读懂这本著作。对于这样的学生,可能已不再满足于普通儿童读物的阅读,于是,我推荐他继续阅读大仲马的作品《二十年之后》《基督山伯爵》等。

3.让学生掌握课外閱读的方法

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让其掌握阅读的方法才是提高其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首先,指导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应精读与博览相结合。“精读”就是要精思熟读,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扫除字词障碍,弄懂句段含义,领会全文中心。要让学生的语文基础功牢固,就必须让他们精读文章,这可以让学生先从阅读历史名著、优秀的文学作品开始。“博览”俗称“略读”,略读不是粗略地读,而是提纲挈领把握全书的概貌,抓重点提取全书的精华,有针对性地搜集书中的有用信息。此外,略读还可以扩展知识面,开拓视野,积累丰富的知识。只有把“精读”和“博览“相互结合,我们才能拥有牢固和全面的知识体系。

其次,指导学生读、思、写相结合。阅读广泛虽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只是走马观花,则并没有多大用处。所以,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勤于思考,并且要认真的做好阅读笔记。例如,当阅读中出现无法理解的语句时,可以将其做好标注,稍后寻求教师的帮助;对于文章中体现中心思想的语句可以重点标注,并且在阅读时结合全文,帮助更好地理解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如果只阅读而不训练书写能力,那么,所掌握的语文知识则不能得到有效的巩固。所以,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之后,必须要让他们写读书笔记,这是提升学生课外阅读质量的重要方法。

二、采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阅读效果进行检测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要高度重视学生课外阅读评价的教育性,更要建立起完善的评价指标。苏霍姆林斯基为了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列出了课外阅读评价指标体系的七大标准:第一,清楚的知道自己所要阅读的书籍。第二,可以通过书籍解决相关的问题。第三,能够理解文章,并且能够声情并茂的阅读文章。第四,能够理清文章中的各种逻辑关系。第五,可以分析文章中存在的逻辑关系。第六,对于不理解的内容会找出问题并提出问题。第七,能够书面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该指标体系对学生课外阅读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的过程和成果都做了要求。

学生的课外阅读对学生知识、能力增长的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对学生阅读效果的检测也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

第一,阅读过程检测法。给学生一篇文章并让其流畅的朗读,在规定的时间内,看看其能否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列出文章提纲。如果是精读文章,看其能否在规定的时间,对文章的重点词句以及中心进行理解。该方法可以对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进行检测。

第二,读书笔记检测法。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的好坏,通过他们写的读书笔记就能够基本判断出来。学生读书的喜好、读书的习惯、读书是否用心都会在读书笔记上有直观的反映,因此,定期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对于教师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不失为一个良策。对于优秀的读书笔记应适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从而达到促进作用,对其他学生来说,又是一种不错的激励机制。

第三,习作检测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课外阅读是分不开的,所以,通过对习作能力的检测就能看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学生的习作能间接地检测学生吸收课外书籍中的思想、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课外读物中的一些优美词句、好的段落,学生在习作中加以巧妙运用,是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转化;学生习作的思想性源自于其认知水平,而学生认知水平的提高离不开广博的阅读。

“日积月累,方能生悟”。要提升学生在语文方面的能力,就必须引导他们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吸收和掌握更广泛的知识。通过老师持续的引导和鼓励,阅读必然可以成为学生的兴趣爱好,他们可以在书的海洋中体会无尽的乐趣。当学生开始主动的阅读,积极的学习,那么,他们的语文综合素质一定会出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王维.浅析语文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指导学生课外阅读[J].作文成功之路,2016,(10).

[2]宋军锋.提高小学生语文阅读效果策略研究[J].课外语文,2015,(03).

(责任编辑 陈始雨)

猜你喜欢

指导课外阅读检测
“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检测题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检测题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浅谈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与评价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