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2018-06-20姜淼

黑河教育 2018年4期
关键词:培养音乐能力

姜淼

[摘要]中学阶段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項重要的任务,注重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视听能力和歌唱技巧、想象力、音乐欣赏能力、情感以及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音乐;能力;培养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音乐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初中音乐教学中,要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积极引导学生感知音乐、欣赏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情感,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一、培养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

人的嗓音就是一个能用不同语言表现音乐的奇妙乐器。学生要学会正确科学地发声,并利用好嗓音这件乐器表现音乐。首先要了解发声原理,即声带在气体的冲击下产生振动发出声音,经过胸腔、咽腔、喉和口以及鼻腔和头腔的共鸣来发出响亮而动听的声音。音质、音色以及演唱能力都是由共鸣腔体调节出来的。无论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只要是能唱出美妙动听的歌声就是好方法,切忌乱模仿,压着嗓子唱歌,唱出一身的毛病。

乐谱是构成音乐的基本符号,就像我们要读好文章必须学会认识字一样。识读乐谱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也是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识谱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关键是要结合音乐实践活动进行,特别是在进行器乐教学和歌唱等活动时也要学习识谱。在识谱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调动学生的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不仅要引导学生注意谱表中音符的位置、节拍及各种符号,还要指导学生迅速、准确地演唱,使学生在内心听觉、音准、节奏感、节拍感、速度感和力度感等方面都得到一定的提高。

二、培养学生的视听能力和歌唱技巧

首先是听觉能力的培养。通过音调、音色、力度、时值等让学生去感知和认识声音,进而听旋律、听和声、听辨各种人声和各种乐器的声音,提高学生听觉的选择性和敏感性。其次是视觉能力与唱歌技巧的培养。在发声练习和视唱中初步要求学生视谱歌唱,视奏也同样要“一目数行”,培养学生的速视能力。在教学中还应特别注重讲练结合、学用一致,帮助学生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学生逐步具有识谱、唱歌的能力。教师应做到讲一点、练一点,或者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切莫只讲不练。如讲了切分音符,就要唱有切分音符的乐句,把识谱能力的培养贯穿到整个唱歌教学中。教唱新歌时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唱好曲谱。在学生初步认识并理解音符的时值、高低后,不要一句句带唱,这样会造成学生的依赖心理,学无长进。可从曲谱中选出难唱的乐句或乐段,重点指导。难点突破后,其余部分让学生独立练习视唱,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视唱中有所收获。

三、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和文字不同,文字表达明确的概念和具体的思想,而音乐则是通过感知使人们对作品所塑造的形象产生联想和想象,引起共鸣。可见,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方面的作用是很独特的。通过视唱、欣赏音乐,不但训练和提高了学生的视觉、听觉能力,而且学生的大脑在随着音乐紧张活动的同时,想象、记忆、情感等心理活动也非常活跃,这些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音乐课上我积极为学生搭建“舞台”,让学生展示自我。在设计“小小舞会”这一活动时,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在教唱《青春舞曲》时,我和同学们共同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伴奏下跳起了欢快的新疆舞。在学习七年级新教材中的《游击队歌》时,我引导学生用歌曲和肢体语言把游击队员的机智勇敢表现出来,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使学生在律动中充分感受到创作的成就感。

四、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在教学音乐作品时,教师可结合听音练习,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可以从实际出发,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如分别在风琴的中音区、高音区、低音区弹奏学生喜爱的乐曲片段,让学生欣赏三种不同音区弹奏出的效果。还可以加深难度,提高要求,如采用合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法给学生讲音乐故事。这种练习充满音乐情趣,适合学生的口味,学生们都非常喜欢,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为以后欣赏音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培养学生的情感

情感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主要标志。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它比任何艺术都能更直接地进入人的情感世界。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是情感,它既是音乐审美感受的动力,又是音乐教育的一项重要培养目标。音乐教育应牢牢把握情感性原则,积极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中进入审美的圣境。俄国作家托尔斯泰说:“音乐是人类情感的速记。”不同歌曲的节奏、旋律、力度、速度变化等都能够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音乐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整地听赏歌曲,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因为纯粹学唱歌而产生的厌倦心理,而且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学唱欲望,促进学生主动持久地投入到音乐学习中去。例如,歌曲《念故乡》表现了一种孤独、悲凉和思念家乡的情绪。在教学中教师不必过多地介绍歌曲的背景和特点,可以直接让学生听赏歌曲,在欣赏中体会和感受歌曲的情感和内涵,也可以与学生一起讨论和分析作品的处理方法和表现手段,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鼓励和夸奖的话语对学生来说都是意义非凡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不管学生唱得如何,只要大胆参与,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和表扬。评价语言要亲切、自然、真诚,能够感染学生。

音乐教材中有一些民族音乐的内容。教师应利用好这些知识,努力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民族情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能纸上谈兵,要积极为学生创造一个学习民族音乐的良好环境。首先,在学校方面,无论是在音乐课堂中还是在课外活动中,都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民族情感教育;其次,在家庭方面,父母要努力培养孩子对民族歌曲、民族乐器的兴趣;再次,在社会方面,广播、电视等媒体也要积极宣传民族音乐,引导孩子们热爱民族音乐。

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1.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在学习歌曲时,我教完歌曲旋律后,请学生分组学唱歌词,一组学唱一段,再分组展示,最后请其他小组进行评价,说说同学表现得怎么样,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该怎么样改正。为了小组的荣誉,同学们在合作学习时都很认真,学习效果也很好。

2.在器乐演奏的过程中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器乐演奏是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不管是齐奏还是合奏,都需要与人合作,不会合作就不能很好地表现整个音乐作品。器乐齐奏是器乐的一种演奏形式,学生演奏时,要求情绪把握准确,速度力度均衡,这就在无形之中给学生提出一个比独奏更高的要求,即既要顾及自己的演奏,更要兼顾到同伴的演奏。

器乐齐奏教学时,我按个人器乐演奏的能力把学生分成四组,每个组都有能力强、中、弱三类学生。集体演奏时,请学生注意在速度、音量、情感等方面积极配合。学习吹奏时,小组成员互相帮助,能力强的学生帮助吹奏有困难的同学。这样的合作学生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有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喻先贵.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考试周刊,2010,(39)

[2]周世斌.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方法[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培养音乐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