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部分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对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的调查

2018-06-20旃春云李雄菊

卫生软科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慢性病子女养老

尹 玲,旃春云,李雄菊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快速老年化的国家,201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以达1.71亿,占总人口15%,至2015年底昆明60岁以上老年人95.04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1%[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老年化的问题将成为昆明的主要人口问题。社区老年人口不断增加,70%以上的老年人患有各种慢性病[2],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的慢性病。慢性病是影响老年人身体健康、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的重要因素。日常生活能力状况的好坏是评价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客观指标之一,决定了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活动能力及社会功能[2-3],同时日常生活能力与躯体精神健康互为因果[4],为了解患慢性病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的现况,在昆明五华区、西山区开展了此调查研究,以期为改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1.1.1 样本量计算

根据Kendall所提供的工作准则,在进行问卷调查时,样本量至少应为需要测量的变量个数的5~10倍,本研究各问卷的维度分别为一般情况调查表8项,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19个维度、Barthel指数量表10项,统计分析变量共计37项。同时考虑到样本回收时无效问卷和遗失问卷情况,再将其扩大15%,因此本研究所需要的样本量范围是N=(37×5)×(1+15%)=213,N=(37×10)×(1+15%)=426。本研究共纳入589例。

1.1.2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昆明市两个不同社区60岁及以上的589名患慢性病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问卷515份,有效回收率87.43%。其中男性330人(64.1%),女性185人(35.9%),平均年龄78岁。

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昆明市五华区、西山区下设两个不同社区,自愿参与本研究,有正式的户口登记,到被调查的日期为止,年龄≥60岁。

研究对象排除标准:①三种以上严重疾病、精神障碍、老年痴呆、严重认知障碍者。②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表达不清,沟通障碍者。③拒绝调研者,调查时外出居住者。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包括自行编写的一般情况调查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Barthel指数评分法。

1.2.1.1 一般情况调查表

在自行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人口学特征、婚姻状况、文化程度、职业、收入、患慢性病、饮食习惯、居住方式。本调查组根据研究对象近1年的主要居住方式将其分为独居组(无子女配偶或子女在外地独自居住的老年人),与子女、夫妻同住组(与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已婚、配偶健在状态,夫妻双方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以及机构养老组(子女由于多种原因无法照顾家中老人,将其送往养老院、福利院等社会机构养老的老年人)。

1.2.1.2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

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由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I)11项(到家附近地方、进食、穿、梳、行走、上下楼梯、上下床、洗澡、剪脚趾甲、入厕、独自在家)和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ADL)9项(搭公共车、备餐、做家务、吃药、洗衣、提水煮饭、购物、打电话、自理经济)组成[5]。各项按1~4级评分,1~4级分别代表自己可以做、有困难、需要帮助、没法做,得分范围是20~80分,总分20分为正常,>20分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有两项以上≥3分或总分≥26分为功能损害,(ADL)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能力越差。

1.2.1.3 Barthel指数量表

Barthel指数涉及大便、小便、修饰、用厕、进食、移动、活动、穿衣、上下楼梯、洗澡十个项目,总分为100分,根据总分多少划分为三个等级,得分≥60分表示有轻度功能障碍,能够独立完成部分日常生活活动;59~41分为中度功能障碍,需要极大的帮助才能完成日常生活活动;≤40分表示有重度功能障碍,多数日常生活活动不能完成或需人照料。Barthel指数总分高生活质量高,总分低生活质量低。

1.2.2 调查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研究两个不同社区(五华区、西山区)≥60岁老年人患慢性病对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2014年3月初开始准备调查表,统一培训后由专人负责。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60的589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一对一的调查方式,征得患者知情同意签字后亲自填写,进行评估按顺序进行编号。如有文化水平、躯体原因等因素限制无法自行填写,由调查员采用面对面的询问方式协助填写完成,填写完后采用不记名的形式当场收回问卷。实际调查515人,回收率87.43%,其中男性330人(64.08%),女性185人(35.92%)。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一般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量表和Barthel指数(BI)量表。

1.3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一般资料计数资料用频数、百分比描述,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应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一般情况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因素。

2 结果

515名社区老年人的患病率为93.70%,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占27.50%,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次之占23.97%,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最低占0.98%;患有1种慢性疾病的占39.90%;患2种慢性病以上的占38.50%。同时患2~3种慢性病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比患一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差,社区独居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比养老院及与子女同居住者好,对ADL及Bethel指数评分做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后发现,慢性病种类、数目、居住方式是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主要因素。

2.1 老年人基本情况

本次共调查515人,其中以80~89岁最多占41.41%,≥90岁最少占5.66%;婚姻状况中已婚最高,占69.20%,离异最低,占1.75%;文化程度初中和高中占54.99%;月收入1000~2500元的占46.29%;独居、与子女居住分别占35.05%和50.50%,在养老院的占14.46%。

2.2 老年人患慢性病情况调查

515名老人的患病率为93.70%,其中患有1种慢性疾病的占39.88%,患2种及以上慢性病的占39.49%,其中高血压患病率最高占27.50%,高血压合并脑血管疾病次之占23.97%,脑血管疾病合并糖尿病最低占0.98%。

2.3 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影响因素的分析

2.3.1 不同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ADL评分影响的比较

本研究结果显示:患两种、三种慢性病的社区老年人的ADL指数评分总分(48.32±19.94、54.74±16.63)高于患一种慢性病的社区老年人的ADL指数评分总分(39.45±1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2 不同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Barth指数影响的比较

Barthel指数量表中洗澡评分最低(2.09±2.51)。患两种、三种慢性病的社区老年人的Barthel指数评分(53.27±32.08、43.15±30.83)低于患一种慢性病的社区老年人的Barthel指数评分(69.12±2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不同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ADL)指数影响的比较

注:与0种疾病比较,*P<0.05,**P<0.01;与1种疾病比较,△P<0.05,△△P<0.01。

表2 不同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Barth指数影响的比较

2.3.3 不同居住方式对社区老年人ADL影响的比较

不同居住方式对老年人ADL指数评分从高到低为:养老院(61.66±15.17分)、与子女居住(45.45±19.23)、独居(39.45±19.15),三者两两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2.3.4 不同居住方式对社区老年人Barth指影响的比较

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Barthel指数评分从低到高为:养老院(32.22±31.27分)、与子女居住(59.37±30.29分)、独居(67.94±28.02分),三者两两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大小便控制、用厕、进食、移动、活动、穿衣、上下楼梯、洗澡等10个项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不同居住方式对昆明部分社区老年人ADL影响的比较

注:与独居比较,*P<0.05;**P<0.01;与子女居住比较,△P<0.05,△△P<0.01。

表4 不同居住方式对社区老年人Barth指影响的比较

注:与独居比较,*P<0.05,**P<0.01;与子女居住比较△P<0.05,△△P<0.01。

3 讨论

3.1 老年人一般情况分析

本次研究,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最高的是高血压(占27.50%),这与国家卫生服务调查结果基本一致[6]。不良居住条件、长期营养不良、不良生活习惯、不健康的心理都可能造成老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3.2 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分析

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分值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差;Barthel指数评分高日常生活能力高,评分低日常生活能力低。

据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评分,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中逛街、购物评分最高,躯体性日常生活能力(PADL)中煮饭或洗澡评分最高;据Barthel指数量表评分,洗澡评分最低。“洗澡”损害率最高可能与洗澡对老年人肢体活动能力和灵活度的要求较高有关;修饰损害率较高,说明老年人的认知、运动障碍疾病等因素对其手部精细动作的控制力产生影响。

3.3 慢性病数目、居住方式对患老年慢性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3.3.1 慢性病数目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患两种、三种慢性病老年人的ADL指数评分高于患一种慢性病老年人的ADL指数评分;患两种、三种慢性病老年人的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患一种慢性病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患病种类、以ADL损害率之间存在很强的关联性,随着患病数目的增加,ADL损害随之增加,可见患慢性病的数目越多导致身体功能衰退损害机体活动能力越大。

本研究表明没有疾病的ADL总分低于患有1种慢性病总分,可能与患一种慢性病的老年人平时较关注自己疾病的治疗情况、注重自己生活质量和保健生活质量有关。而无慢性病的老年人认为没有任何慢性病就可以不关注平时自己的生活质量和身体保健,而发现患有疾病时已出现不可逆转的严重损伤,身体衰退较快,影响生活能力,导致生活质量稍低于患1种慢性病老年人。疾病严重程度对Barthel指数影响最大,在其他多因素中,特别是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强的方面如:移动、活动、上下楼梯、洗澡,提示年龄大患慢性病老年人各项功能下降,自理能力差,老年慢性病病人需要更多的关心和照顾[7]。

3.3.2 居住方式对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研究结果显示:经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与患慢性病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有较强的负相关的因素,相关性程度从强到弱分别是居住方式、慢性病数目,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ADL指数评分从高到低为:养老院、与子女居住、独居;不同居住方式老年人Barthel指数评分从低到高为:养老院、与子女居住、独居。独居老年人的Barthel指数最高,说明独居老人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不需要子女和别人的帮助就能自己完成基本生活活动,生活质量相对较高。而养老院居住的老年人患病率高,多有卧床不起,躯体功能、心理功能下降,生活质量相对差,原因分析是缺乏美满家庭生活的良性氛围,缺乏情感生活而老年人产生孤独感,孤独老年人丘脑活动增加,有害分泌物增加,可影响血压、心跳和情绪,降低机体免疫力,使机体多病体衰。不良的居住环境、患多种慢性病是导致老年人生活下降的重要原因,患病种类越多,生活质量越低[8]。

独居老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强。应提高这部分人群的生活质量,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已缓解政府养老压力。与子女居住老人生活自理能力有所下降。应给予这部分老年人相应医疗服务,社区家庭医生定期上门指导或给相应治疗,从而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养老院老人日常生活能力差,应给予医养结合模式,尽可能提高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延长老年人晚年生活自理的时限,对于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积极老龄化具有重要意义[9]。

本研究中,在养老院老年人占14.17%,虽然目前养老机构条件越来越好,但老年人更喜欢居家养老。造成的原因,不仅与传统的养儿防老的观念有关,还与养老机构的质量有关,尤其是养老机构中老年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政府部分则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养老机构设施建设,重点提高养老机构中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慢性病种类、数目、居住方式是引起对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下降的重要因素,应该改善并鼓励老年人独立生活,改善社区就医环境,进一步推进社区医养结合工作,帮助老年人养成良好饮食习惯,减少慢性病的发生发展。这将对提高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社区护理工作重点。不但能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有所帮助,还能解决老年人享受健康养老服务的供需矛盾,从而使不同养老模式的老年人都能从中受益,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

调查结果也提示,老年人获得预防慢性疾病的相关知识,懂得无病防病的重要性,可以减少患慢性病几率的发生,减少慢性病发生发展。改善居住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心态,对保护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能力也十分重要。

减少老年人患慢性病种类,改善老年人独立生活、居家养老社区环境的条件,对提高社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将成为社区护理工作重点,最终达到改善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目的。为患者提供安全、科学、正确、有效的慢性病护理干预方案,提高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下一步研究社区老年人患慢性病对影响因素的护理干预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胡梅君.云南两会直击:提升养老服务质量[EB/OL].(2017-01-16).http://news.163.com/17/0116/07/CASSVH1B000187VG.

[2] 张 敏,陈长香,李淑杏,等.社会支持与家庭功能对城乡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8):2201-2203.

[3] 宋爱芹,郭立燕,梁亚军,等.农村老年人生活活动能力测评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5):451-453.

[4] 吴 燕,徐 勇.郑州市城区老年人日常生活能力调查[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3):745-746.

[5] LAWTON MP,BRODY EM.Assessment of Older People:Self-maintaining and Instrumental 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J].Gerontologist,1969,9(3):179-186.

[6] 邢华燕,林爱琴,韩秀敏,等.郑州城区老年常见慢性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与相关因素分析[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报),2006,41(2):308-309.

[7] 刘 艳,伍碧娇,陈 茜.影响老年慢性病病人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相关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2013,17(9):1055.

[8] 徐 波,丛小娜,唐万琴,等.南京市养老机构老年人慢性病患病情况与生活质量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10,37(1):3254-3256.

[9] 刘树珠,护理干预对减少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的研究按摩与康复医学,2017,8(2):67.

猜你喜欢

慢性病子女养老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为子女无限付出,为何还受累不讨好?
与子女同住如何相处?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农民工子女互助托管能走多远?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