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简《系年》所见女性形象

2018-06-19葛姗姗

文史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女性形象

葛姗姗

摘   要:清华简《系年》是一部稀有的先秦竹简编年史,其寥寥数笔记载的褒姒、息妫、骊姬、穆嬴等,虽处于男权政治下,却鲜明形象。从《系年》前半部分以及《左传》等典籍对褒姒、息妫、骊姬、穆嬴这四位女性人物的勾勒,可看出她们的共有特征,进而观察到两周时期贵族女性在政治斗争中的角色、作用与精神风貌。

关键词:《系年》;女性形象;两周时期;政治斗争

清华简《系年》共138支简,是一部记载从西周至战国前期历史的先秦史书,填补了先秦史和古文字学等多方面的研究空白。自2008年7月入藏清華以来,它一度成为研究热点,学术界于此取得了许多研究成果。目前对《系年》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于《系年》本身性质的研究;二是关《系年》文字学方面的研究;三是对《系年》文章内容的史料学研究,四是对《系年》编年的划分。其中在史料学方面的研究文章颇多。李学勤的《清华简〈系年〉及有关古史问题》《由〈系年〉第二章论郑国初年史事》等多篇文章,多采用多重对照比较的方式,对先秦史的一些历史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邓少平的《清华简〈系年〉与两周史实综合考》,通过对《系年》所记载的西周灭亡的史料与《国语》《史记》等相违背之处进行考证。对于《系年》中女性问题的研究,程薇的《清华简〈系年〉与息妫事迹》以《左传》为辅证,描述了息妫一生的事迹。从《系年》内容研究方面看,女性问题的研究是其较薄弱的一环。本文结合《系年》前半部分内容及《左传》等典籍,对《系年》涉及的女性进行阐述与分析,进而勾勒两周时期政治视角下的贵族女性形象,以及她们在相关斗争中的作用、角色与精神特质。

一、《系年》所见女性人物

(一)“红颜误国”之褒姒

《系年》在第二章载:“王或娶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盘。褒姒嬖于王,王与伯盘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师,围平王于西申。申人弗畀,缯人乃共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盘乃灭,周乃亡。”[1] 整理者注:“周幽王既宠爱褒姒,又生子伯服,欲废申后及太子宜臼,改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故曰:‘祸成以,无可奈何!” [2]从这段简文可以看出,《系年》书写者对褒姒的态度,那就是红颜误国,认为西周灭亡是由周幽王宠爱褒姒而引起的。《诗经·小雅·正月》云:“赫赫宗周,褒姒灭之。” [3]毛《传》亦曰:“有褒国之女,幽王惑焉,而以为后,诗人知其必灭周也。”可见传统社会是把西周灭亡之由指向了褒姒这个女人。那么,褒姒到底是何许人也?为什么一个女人却能引发一个王朝的灭亡呢?

褒姒,《国语·晋语》云:“周幽王伐有褒,褒人以褒姒女焉。” [4]褒姒是褒国兵败献给周幽王的赎罪礼物,是“战利品”而成为幽王之妾。所以故事从开端就注定了褒姒在男权政治下的悲剧结局。在这样一个以王权和男权至上的时代背景下,凭借褒姒一个女人就能造成宗周覆灭吗?当然不是。《史记·周本纪》载:“三年,幽王嬖爱褒姒。”“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5]这就是说,从个人原因上看,西周的灭亡是由于周幽王自己穷奢极侈,贪恋女色,戏弄诸侯而致威严丧失。褒姒只是幽王玩乐的对象和废后及换太子的所借之机罢了。她拥有的一切都是幽王所给予的,她必须依附于幽王而生存。因此她根本不具备促使西周灭亡的条件。那么,为何褒姒却总是史书中的红颜祸国者?究其原因,是古代男权社会下,话语权牢牢掌握在男性手里。他们往往把政治斗争失败的原因强加于女性身上。女人每每成为男子自身过失的遮羞布。其实,大家都知道,西周灭亡乃是西周末期各派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

(二)“桃花夫人”息妫

《系年》第五章载:“……息侯亦取妻于陈,是息妫。……蔡侯命止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妫乃入于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顺,乃使人欲楚文王曰:‘君来伐我,我将求于蔡,君焉败之。……蔡侯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见之。……明岁,起师伐息,克之,杀息侯,取息妫以归,生堵敖及成王。” [6]从《系年》的记载,可以得知整个战事是以息妫为导火索,牵扯出息、蔡、楚三国的关系,最终导致楚文王进攻蔡与息国。息妫被俘到楚国,成为文王之妃,并生堵敖及成王两子。在这段史实中,可以窥探出息妫是一位风华绝代的女子,受到三国君王的爱慕。那么其他史籍中对息妫又有什么样的记载呢?

《国语·周语》记载:“息由陈妫。” [7]陈妫即为息妫,是陈庄公之女,可知息妫是一位贵族女子。史书中未见其嫁入息国后的记载。她被俘至楚后,《左传·庄公十四年》有载:“以息妫归,生堵敖及成王焉,未言。楚子问之,对曰:“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楚子以蔡侯灭息,遂伐蔡。秋,七月,楚入蔡。” [8]《左传》的这一记载刻画出息妫的女性价值观。尽管春秋时期,对妇女的桎梏较为宽松,但从息妫的做法还是可以看出她虽然无法逃脱政治命运的捉弄,却仍用自己力量反抗着;同时,也显出息妫在国灭后内心的煎熬。《左传·庄公二十八年》云,文王的弟弟因贪恋息妫的美貌,跳干戚之舞引诱,遭到她严词拒绝。通过上述文献的举证,已能说明息妫不仅是一位风华绝代的贵族妇女,更是一位具有坚贞品格的女子。那么,息妫在这次楚成王灭两国事件中,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美貌真的是引起此次事件的原因吗?

《左传·庄公十四年》:“《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9]此次事件可以说是由蔡哀侯贪恋美色引起的,但息侯的做法也让人诟病。而楚文王灭息、蔡两国,可以说是楚国强国之路过程中的必然结果。战乱频仍的春秋时期,群雄并起,而楚国的称霸无人能挡。息妫只是此次事件的一个导火索而已。

(三)“倾晋之祸”之骊姬

《系年》第六章记载:“晋献公之嬖妾曰骊姬,欲其子奚齐之为君也。乃谗大子共君而杀之,或馋惠公及文公,文公奔狄,惠公奔于梁。献公卒,乃立奚齐。” [10]晋献公受骊姬谗言,导致太子申自杀身亡,文公和惠公奔逃。骊姬导致太子申自杀一案,昭然史册。废嫡立庶是骊姬在春秋时期政治舞台上令人诟病的史实。而关于骊姬,后人认为她是卑鄙、凶残、奸邪、淫乱。在《系年》中,骊姬是凭借自己的容貌参与政治,从而影响国家命运的典型贵族女性代表。

《国语·晋语一》云:“献公伐骊戎,克之,灭骊子,获骊姬以归,立以为夫人,生奚齐。” [11]本为西陲小国的公主,因国家战败作为“战利品”成为献公之妾,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她纵然得到献公的恩宠,仍旧烙印着被俘的奴隶标签。在男权至上的社会下,为了自保和生存,骊姬开始了废嫡立子的计划。“谋谮太子,毒酒为权。果弑申生,公子出奔。” [12]她深谋远虑,步步为营,在政治舞台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绝伦的好戏。骊姬称得上是高超的政治弄权者。她懂得如何用自己的容貌去達成目的。她懂得“盍杀我,无以一妾乱百姓。” [13]诚然,她与晋国之祸脱不了关系,但是如果奚齐平安即位,有荀息的辅佐,晋国当可平稳度过。但历史往往偏离预定的轨迹发展,里克作乱,杀掉了奚齐和悼子,夷吾即位,晋乱真正开始了。

如果把晋乱之责全部归结于骊姬,未免有失公允。在女子依附男子而生存的男权社会里,骊姬要想生存和改变命运,那只有不择手段为其子赢得王位这一条出路。而这样的宫廷政治斗争,在当时并不少见。所以说骊姬在当时不过是一位拥有较高的从政素质,懂得利用权术的贵族妇女而已。

(四)“啼于朝而立子”之穆嬴

《系年》第九章载:“襄夫人闻之,乃抱灵公以号于廷,曰:‘死人何罪?生人何辜?舍其君之子弗立,而召人于外,而焉将宾此子?大夫闵,乃皆背之曰:‘我莫命召之。乃立灵公,焉葬襄公。” [14]晋襄公死后,因嫡子灵公年幼,国内在立谁为国君的问题上产生了分析。襄夫人为捍卫自己儿子的利益,终日啼于朝,最终大臣无奈,立灵公为王。但灵公年幼,大夫掌权,内乱不断,晋国因此逐渐衰落。襄夫人可以说是《系年》中又一参政的女性代表。对于襄夫人,史书没有过多的记载。《左传》称襄夫人为穆嬴。《史记》称为辰嬴、缪嬴。在晋灵公立为王的事件中,穆嬴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

首先,穆嬴的身份是一位爱子的母亲。在争权的政治斗争中,她为自己的儿子谋利无可厚非。其次,要看到她在这件事中使用的政治手段。女性往往是政治斗争中的弱者,但这并不妨碍穆嬴在此次斗争中获得胜利。她充分利用女子独有的武器,“啼于朝”,从而赢得舆论的支持。最终,赵盾与大夫立灵公为王。

在这场斗争中,穆嬴占有绝对优势。她既是维护嫡子合法权益正义的一方,又利用眼泪战术,终日哭泣于朝,获得外界的同情心。整个斗争,可以说是以情动人,以礼服人。她义正辞严地道出儿子灵公是襄公合法的继承人,逆此便是违背宗法祖制之言。在这次争权斗争中,穆嬴可谓是一位高超的政治谋略者。她代表着春秋时期贵族女性参与政治生活,敢于在政治斗争中抗争的坚毅女子形象。

二、《系年》女性的人物特征

清华简《系年》上半部分所记载的女性人物,总共四位:褒姒、息妫、骊姬、穆嬴。《系年》的陈述,对四位的形象已有大致勾勒。通过《系年》的记载,笔者试对这四位的特征进行简要概括。

第一,都是贵族女性。《系年》中所记载的这四位女性,都是上层社会的女子,都是王室中人。当然,这与《系年》本身所记载的政治斗争相关。

第二,都是政治婚姻。息妫是陈息联姻,骊姬、褒姒是战胜方向战败方赢得的胜利品。穆嬴,是秦晋联姻。

第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各国政治斗争的进程。“褒姒”虽未红颜误国,却是周幽王逐太子的直接由头;息妫因美貌,成为楚灭蔡、息两国的借口;骊姬谗言,是倾晋之祸的导火索;穆嬴啼于朝而立灵公,是后来赵盾掌握晋国政权的直接原因。

第四,都是男权至上背景下政治斗争的附属品。褒姒、骊姬她俩的下嫁,是父方政治斗争惨败后,对战胜国的屈服;息妫于楚灭息后,也成为战胜国的胜利品;穆嬴虽然成功立灵公为王,但后来被大夫掌权,晋国逐渐走向没落。

通过以上四点特征,我们可以看到,在两周时期政治纷乱情况下贵族女性的无奈。她们是政治或宫廷斗争中的筹码。她们的命运一直掌握在男子手里,是男权社会的附属品。她们虽有参政,却更多是依靠男性而生存,最终逃脱不了悲剧的命运。

三、结语

清华简《系年》上半部分所记载的这四位女性,虽寥寥数笔,但通过参照其他历史文献,我们依旧可以领略到她们当时的风采。这四位女性,她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她们并不是宗法制度下一成不变的女子形象。由于时代的原因,在王权和男权至上的社会里,她们的结局大都是悲情的。但因为处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战争虽频繁思想却比较开放,给贵族女子涉足政治舞台提供了机会;再加上她们各自的原因,从而在政治斗争的舞台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谱写出可歌可泣的挽歌。在春秋变革的大格局中,女子柔而不弱,展现出上古之世中华女性参与政治的特有风貌。

注释:

[1][2][6][10][14]苏建洲、吴雯雯、赖艺璇:《清华二<系年>集解》,(台北)万卷楼图书出版公司2013年版。

[3]程俊英:《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4][7][11]上海师范大学古籍整理研究组校点《国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5][12][13]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2007年版。

[8][9]杨伯峻编著《春秋左传注》,中华书局1981年版。

作者:成都师范学院教师,硕士

猜你喜欢

女性形象
契诃夫创作成熟期小说中女性形象分析
唐传奇中男性书写下的女性形象
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我的安东妮亚》男女主人公形象
韩国现代文学作品《土豆》和《水碾》中女性形象研究
对《红楼梦》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及女性悲剧的思考
阿尔比作品《动物园的故事》“厌女”可能性分析
“看”与“凝视”中的美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