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DCA法在新入职护士心肺脑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18-06-19卢丽丽陈建萍郑宁宇

现代实用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入心肺护士

卢丽丽,陈建萍,郑宁宇

作者单位: 317000浙江省台州,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

据统计,我国每年约有54万人死于心脏骤停[1]。心肺脑复苏术是患者心跳呼吸骤停时挽救生命,提高救治成功率的重要措施[2],所以其是每个临床一线工作者最重要的基本技能,特别是对于经常参与院前院内急救和抢救的急诊科医护人员更是必须熟练掌握的,所以对新入职的急诊科医护人员的心肺脑复苏技能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浙江省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自2013年1月起采用 PDCA教学法对新入职的325名护士进行心肺脑复苏技能培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1月至2016年6月本院新入职护理人员 325人,其中男23人,女302人;年龄20~26岁,平均(25±7.28)岁;应届毕业生201人,有工作经验者124人;专科学历124人,本科学历196人,硕士学历5人;职称:护士263人,护师51人,主管护师11人。研究对象均在校或在其他医院接受过心肺脑复苏知识及操作训练,有一定的心肺脑复苏知识。

1.2方法 院级心肺脑复苏培训小组由急诊和重症监护(ICU)抽调经验丰富、接受过心肺脑复苏操作标准考核和培训的4名高年资护士担任。每位新入职的护士有3 d时间用于心肺脑复苏的测试、培训及考试。(1)计划阶段(P):对每位护士进行培训前测试,记录其在现场急救、电除颤及循环支持的得分,并统计合格率。考核内容包括院前急救的环境评估、意识判断、定位手法及急救意识等,电除颤仪的模式、除颤位置、动作,以及循环支持按压的部位、幅度、频率和通气比例等。(2)实施阶段(D):采用高级全自动电脑心肺复苏全身模型进行示教和培训,结合培训前测试汇总的不足和问题进行重点强调。(3)检查阶段(C):新入职护士分组培训,记录考生得分及合格率,总结培训后仍存在的问题。(4)处理阶段(A):考核结束后进行总结分析,针对考核中存在较多的问题提出整改方案,在未合格者的再次培训中进行新一轮的PDCA循环,直至所有人考核合格为止。

1.3评价指标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考核标准按照2010版心肺脑复苏指南制定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3]进行量化评分,2016年1月以后采用2015版国际心肺脑复苏指南作为标准进行考核细则和评价标准[4]进行量化评分。现场急救考核标准按照本院急救技术操作的考核评价标准进行量化评分。内容包括仪表、现场评估、用物准备、操作步骤、操作后及评价部分组成,总分100分,90分为合格。考核内容:(1)现场急救:主要包括环境的评估、意识判断、呼吸判断、大动脉搏动判断、及时呼叫、体位摆放、急救意识和应急处理等。(2)电除颤:主要对除颤仪的模式、除颤选择部位、除颤能量的选择、除颤方法、安全提示、患者情况观察观察及仪器维护等。(3)循环支持:主要包括按压位置、按压的频率、按压的深度、按压的手法、气道开放方法和手法、按压/通气比例、规范输液及复苏有效指征等。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两两比较采用 检验。<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培训前后现场急救、电除颤及循环支持得分 分

表2 应届生和有工作经验护士培训前后现场急救、电除颤及循环支持得分 分

2 结果

培训前新入职护士摸底测试现场急救、电除颤和循环支持项目达标率分别为16.00%、1.23%和7.38%,培训后最终考核合格率均为100%。培训前后新入职护士在现场急救、电除颤和循环支持项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见表1。应届毕业生在培训前现场急救、电除颤和循环支持项目合格率分别为5.47%、0、0;有工作经验的护士达标率分别为33.06%、3.22%、19.37%。应届毕业生与有工作经验者在培训前后现场急救、电除颤和循环支持项目得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0.05)。培训前,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新入职护士在现场急救、电除颤和循环支持三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培训后,两类护士在循环支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见表 2。

3 讨论

PDCA教学管理循环包括P(明确问题并对可能的原因及解决方案进行假设)、D(实施计划)、C(结果评估)和A(如果对结果不满意就返回到计划阶段,或者如果结果满意就对解决方案进行标准化)四个阶段[5-6]。与常规护理相比,其不仅保持了相同的工作主旨,且管理质量优于常规护理;不仅优化护理工作结构,改善护理人员的素质,使护理不再局限于传统单一工作,而是一种更加科学和全面,客观而更加完善的系统管理[7-8]。

本研究显示,新入职护士现场急救、电除颤、循环支持三项技能的合格率从培训前的16.00%、1.23%和7.38%,均提高到了100%。利用PDCA循环教学法进行培训的过程中不仅能查找总结并整改所有共性的问题,针对个体所存在的问题在循环教学、检查过程中也能得到很好的解决,最终达到培训质量的控制,使每位新入职护士都能找到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善,最终达到心肺脑复苏的考核标准,完成有效救援。本研究还显示:培训前,应届毕业生和有工作经验的新入职护士在现场急救、电除颤和循环支持三项技能操作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0.05);培训后,两类护士在循环支持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总结其原因主要与应届毕业生临床工作经验不足,操作机会较少,心肺脑复苏相关知识和操作的记忆与实际操作有一定差异有关。但培训后的现场急救和电除颤两项技能,两类护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0.05),这也说明了运用PDCA循环教学法在心肺脑复苏知识和技能培训方面的效果。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随着企业的发展而成长,企业应依据自身发展目标创新独具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也可以参考、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融合变通,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对新入职护士进行心肺脑复苏的培训,并使其了解自身在心肺脑复苏知识和操作技能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遇到心脏骤停的患者是能够及时识别并进行有效复苏显得尤为重要,而PDCA循环教学法能够对整个培训周期进行过程监测和整改,能有效控制心肺脑复苏培训的质量,值得进行临床教学推广。

猜你喜欢

新入心肺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最美护士
新入职幼儿教师安全素养提升途径研究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新入职辅导员角色适应之管见
《心肺血管病杂志》
新入园幼儿适应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