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零售时代高职管理人才培养的新思考

2018-06-14左芊

中国市场 2018年15期
关键词:零售企业管理者人才培养

左芊

[摘要]零售升级背景下,人才是技术革新的关键,高职院校作为零售企业的主要人才供应方在新时代下的培养体系设置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剖析高职院校现有培养方式在新背景中所存在的问题,对人才培养改进提出建议。

[关键词]智能零售;零售企业;管理者;人才培养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5120

1引言

“智能零售”这一概念最早源于美国微软公司,2005年微軟针对垂直市场开发操作系统Windows Embedded for Point of Service,此操作系统具有零售服务点所需功能,是首款智能零售产品。中国零售升级要晚于美国,但发展迅速,根据艾瑞咨询数据统计可知,2013年中国网络零售总额高达19万亿元,首次超过美国,之后每年保持24%以上的增幅水平,截至2016年规模达到47万亿元。2017年“双11”全网总销售额达到253千亿元,天猫、京东和苏宁销售额占比分别为6623%、2141%和434%,各平台线上线下进行了大规模协同,天猫60家快闪店出现在全国12个城市,京东线下布局160家实体店,苏宁生态圈1000家线下门店推广扫码立减优惠活动,各大电商平台纷纷试水无人仓储、无人配送和无人零售等智能模式,智能零售正帮助中国传统线下零售业实现复兴。

我国智能零售发展的快速推进,加速了各种零售企业在线上线下、渠道铺设、客户体验和忠诚度方面的深度整合,而零售升级需要技术革新,这就需要配备新技术人力团队。现阶段高职院校零售企业向智能化运营转型中的人才储备和培养是否能满足时代发展是教育者需要深入思考的。

2智能零售背景下管理人才传统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21传统零售企业中基层管理人才缺口大

我国传统零售企业中基层管理属于劳动密集型,但是因为中基层管理者入职要求不高,所以待遇也不高,但是工作时间长压力大,导致中基层管理者流动性很大。大部分基层员工在一家企业的工作时间不会超过3年,这就意味着基层员工几乎都是新手状态,对零售品牌和企业文化的了解不够。中层管理者待遇相对较好,但培养周期长并且流动性也较高,中层管理者掌握企业零售重要资源,所以常出现“零售企业老总一边稳住现有的中层管理者,一边到处挖掘零售人才”,目前零售企业高职及以上学历者占比不足10%,中层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制约着企业的发展。现阶段零售企业存在基础管理流动较大和中层管理长期断层的问题,高职院校对口人才输送本身就不足,随着智能零售的快速推进,管理者思维也需要更新换代,需要一批具有新视野眼光的管理人才,这无疑对高职零售管理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

22传统零售模式管理人才培养理念落后

由于零售企业前期发展管理人才属于劳动密集型,人才配备缺乏专业技能需要,所以培养方向也较为落后和随意,高职院校之前的培养目标缺乏了前瞻性。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对于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目标都是“销售为王”的管理理念,只注重结果并不在乎过程。在传统零售向智能转型的当下,数据思维和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关键,管理人才传统培养方式不能满足激烈竞争下的发展,高职院校传统教育模式需要改变,传统师资队伍缺乏数据思维和数据分析应用能力,这对智能零售发展下管理人才的培养带来很大困难,师资队伍新血液的注入、教学课程和教学手段的改变、教学效果优化等这些问题都属于高职教育者需要重新考虑的。

23传统培养模式下的专业设置不完善

现阶段我国零售企业的管理人才对口的主要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该专业教学培养较为成熟的地区主要是广东和江浙地带,早期其他地区的高职院校因为报读率较低所以较少,而近些年随着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各地区高职院校也纷纷开设该专业,但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专业设置,特别是在现阶段的智能零售推荐和大数据浪潮下,专业设置明显不够完善。从资源优化配置角度来看,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处地区的零售企业发展较慢,对于大数据仅停留在概念上,真正的应用需求较少,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区域经济和企业发展输送人才,实际中就读率较低并且企业发展离智能化较远,学校也就不会投入过多人力物力对该专业精细化培养,也导致了学校整体师资队伍和课程体系跟不上智能零售的发展。

3智能零售下对高职管理人才培养的建议

31校企合作共同构建零售管理人才培养体系

管理人才的培养如果仅靠学校教育培养不但与实践脱节而且跟不上零售业升级发展节奏,如果仅靠企业一己之力也是难以完成的。校企合作可以将用人和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不但解决学生就业问题,而且将管理人才的实践培养置于学校教育中,缩短了学生毕业后上岗中间的空白期。校企合作的具体模式包括订单培养、实习招聘和现代学徒制培养。订单培养下,零售企业根据企业发展通过劳动保障部门向学校提出用工需求,例如智能零售发展中需要管理人才具备大数据思维和应用能力。实习招聘中,教师的教学可结合学生实习中的实际案例开展。现代学徒制是企业和学校共同推进的就学即就业的培养模式,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这种培养方式对于零售企业中基层管理者来说较为有效,可以解决基层员工流动性大和中层管理者培养周期长的问题,而且可以让培养打破专业设置,学生可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活学活用。

32行业专家与教师共同构建专业人才培养队伍

传统零售培养理念的落伍归根结底是学校和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闭门培养,学生毕业后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工作中,学校培养体系如果不结合企业,那么只是停留在以前的经验上,所以只有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才能在零售业升级背景下顺利完成人才的合理配置。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队伍包括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行业专家在企业工作多年具备了丰富的实战经验但是缺乏教学技能并且课堂教学能力欠缺,学校教师具备较强的专业理论知识并且能轻车熟路地驾驭课堂,所以通过行业和学校的整合才能打造理论实践都强的师资团队。智能零售目前还处于探索阶段,对于这方面的教学,行业专家实践经验较少而学校教师缺乏这方面成型的理论知识,所以在教学上更需要行业和学校的紧密配合。行业专家在摸索市场的时候积累实战经验,教师将结合原有理论知识和这些实战经验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理论体系,如此不断迭代下去才可以形成最适合当时零售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内容,学校教师为学生讲授理论知识,行业专家对学生进行技术指导,“双师”型人才培养团队对智能零售之路的推动具有重要意义。

33结合岗位需求开发合理的专业化课程

智能零售的推动导致大部分职业院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原来的课程设置不适合发展需求。在课程设置方面不但需要具备前瞻性还应当充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企业人才所需技术,让课程内涵与实际应用匹配。课程设置需要行业专家和学校教育者共同完成,学校教育者进入企业为企业提供专业知识和咨询建议,行业专家进入学校与教师共同完成科研课题和教学大纲。此外,智能零售的发展涉及大数据、区块链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应用,行业协会可根据行业发展设置职业技能鉴定证书考试,例如数据分析师,校企合作的专业化课程可结合执业证书设置课程,让学生在“双师”型人才培养体系下既可以通过学校教学考核又可以获得技能认证。

参考文献:

[1]艾瑞咨询升级:变化中的中国网络零售[R].2017.

[2]孙华大数据环境下实体零售业智能零售研究[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6(2):41-46.

[3]徐玉辉,伍星华,唐琼,等新零售模式下的互联网电商创业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2).

猜你喜欢

零售企业管理者人才培养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零售企业成本核算模式探究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