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阜阳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2018-06-14梁峰冯永启

中国市场 2018年15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

梁峰 冯永启

[摘要]中国的特色小镇建设起步于浙江,其是浙江民营经济发达的产物,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平台。而作为经济相对落后的阜阳,推动特色小镇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但其对阜阳的经济转型、农民工就业、脱贫攻坚意义重大。文章分析了当前阜阳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的困难与挑战,结合阜阳实际,对下一步推动阜阳特色小镇建设提出了具体的举措,对阜阳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特色小镇;产业支撑;要素保障

[DOI]1013939/jcnkizgsc201815032

特色小镇是浙江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随着对特色小镇认识的不断深入,其从浙江走向了全国。各个省、市分别出台文件布局特色小镇建设,不只是地方政府,就连房地产企业、上市公司也纷纷行动起来,投身到特色小镇的建设中,希望分得巨大市场中的一份美羹。阜阳市出台相关文件,力争到2021年,全市打造20个左右的市级特色小镇,5个左右的省级特色小镇。

1阜阳推进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

11有利于构建新型城镇化发展格局

阜阳提出了构建“四位一体”的城镇化发展格局,将阜阳市打造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将县城打造成县域中小城市,将乡镇打造成特色乡镇,将农村打造了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作为城镇化的一种新的形态,其打造了一种全新的产业、文化、旅游、社区“四位一体”的城镇化新样板,其有城市的配套,有田园风光,有文化内涵,有旅游功能。阜阳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将在“四位一体”城镇化格局外构建一种新的城镇化形态,成为“四位一体”形态的有益补充。

12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转型升级

阜阳市传统的农业地区,农业总产值20年来一直居于安徽省首位,是名副其实的“江淮粮仓”。近期,阜阳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双轮驱动”的发展战略,开启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通道。阜阳的工业主要是以简单的加工制造为主,缺乏有影响力的品牌,也缺乏科技创新的支撑,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不到1%。通过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带动农业、工业的发展水平,以特色小镇布局现代农业、传统工业,为其注入创新的元素,并通过文化、旅游功能的拓展,形成农业观光旅游、工业旅游等第三产业,带动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13有利于阜阳地区脱贫攻坚实施

阜阳地区的贫困人口占全省的1/4,占全国近1%,脱贫攻坚任务艰巨。通过特色小镇建设,能有效盘活农村闲置的资源,使农民变股民、资源变资产,同时,特色小镇的建设也利于形成特色的产业,带动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就业,助力产业脱贫。阜阳市花卉小镇在实际发展中就通过“公司+农户”模式,通过提供花卉技术,带领贫困户进行花卉的种植,带动了当地贫困的就业与脱贫。

2阜阳特色小镇建设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21对特色小镇认识存在误区

特色小镇并不是行政意义上的乡镇,而是集产业支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等功能于一身、“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融结合的特定区域。特色小镇既可以以乡镇为主体,也可以是较大的村庄,还可以是城市内部相对独立的区块和街区。通过走访调查,91%的县区直单位认为特色小镇是“下面”乡镇的事,而忽略了城市里的“有效资源利用”。83%的乡镇认为,特色小镇等同于当前的“特色乡镇”“美丽乡村”建设。

22对特色小镇建设缺乏研究

当前,阜阳提出建设特色小镇的计划,但对特色小镇的产业基础如何,是否具有当地的地域特色,是否具有历史文化的传承性,是否具备吸引旅游的功能,能否形成强大的品牌效應,在建设的投入产出比等方面还缺少更加深入的论证。

23对特色小镇实施缺乏科学谋划

一是投资主体不明。特色小镇是政府投资还是企业投资,缺乏明确的界定,哪些项目政府投,哪些项目由企业主体投,哪些项目是政府与企业合作投资,这些都需要充分论证。二是规划主体不明。特色小镇的规划工作由谁来牵头,如何与当前规划进行协调,小镇规划由哪一层级部门进行审批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三是管理划分不明。特色小镇应该是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乡镇政府只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行政审批等方面发挥政府的作用,不应该由乡镇政府大包大揽。

24对特色小镇要素保障不足

一是公共服务保障。特色小镇是宜居宜业的大社区,是产业、文化、公共服务的综合体,其规划要从文化的渊源与传承,产业的发展,医疗、教育、政府服务等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去考虑。二是土地要素保障。乡镇与农村土地多为集体所有土地,不能通过公开“招、拍、挂”取得土地使用权,只能通过租赁方式获取。通过土地复垦得到的用地指标基本上都被城市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占用,这就增加了特色小镇获取土地使用权的难度,即使获得土地使用权,如果无法办证进行抵押融资,也会增加开发者的资金负担。

25对特色小镇评估验收标准不一

当前,阜阳对特色小镇的建设尚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拥有什么特色资源能够建设特色小镇,什么样的小镇能够称得上是特色小镇,缺乏详细的指导性意见。这导致了重复性的建设而丧失“特色”,进而导致“特色”过剩,对特色小镇缺少精细化评价体系,易出现“千镇一面”的现象,导致后期的认证也缺乏统一标准。

3推进阜阳特色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31强化规划布局,切实彰显区域特色

一是注重同步规划。把特色小镇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同步推进,确保土地、城建、产业和基础设施配套与县域整体规划相一致。二是深挖文化内涵。注重文化的挖掘与传承,在规划中尽量保留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建筑景观,注重对民风民俗的开发和保存。三是坚持绿色优先。在规划中尽量保存原风原貌,注重原生态,少点“逢山开路”,多点“顺势而为”。四是彰显地域特色。规划要根据乡镇产业优势、人口集聚、资源禀赋、人居环境、空间布局、地域风貌的不同情况,按照宜工则工、宜旅则旅、宜商则商的原则做规划,定位最佳的发展方向和路径,使每个小镇都有鲜明的特色。

32强化主体作用,构建特色小镇建设社会化平台

一是引导主体。由政府进行引导,对于跨行政区域的特色小镇建设,可采取管委会模式进行主导建设,进行前期的基础设施投资、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二是运营主体。由企业进行运营,对于一些成熟的经营性项目,可通过项目招商引资方式,引进优质企业进行直接开发。三是平台主体。对于具有一定公共服务功能的特色小镇(如创业小镇),政府通过城投公司等开发平台,政府建设,引进先进企业合作运营模式。

33强化产业支撑,打造风格迥异的特色小镇

根据阜阳各乡镇实际,重点发展以下特色小镇。现代农业特色镇:充分利用阜阳农业大市的优势,建设服务农村、带动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特色小城镇。旅游观光特色镇:利用河、湖、湿地等自然景观,开发区域旅游资源,打造4A级以上旅游风景区,如王家坝湿地公园。生态宜居特色镇:重点在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地方,发展适宜居住、健康养老和观光的生态宜居特色镇。创新创业特色镇:随着阜阳市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增多,产业扶贫工作的推进,以及“互联网+”、创客空间等新业态的涌现,可以打破传统建制镇意义,形成园区镇、城中镇。

34强化要素保障,加快特色小镇建设进度

一是破解用地难题,减少征迁障碍,可灵活采取补偿征收或者产权入股形式,也可通过农村经营合作社方式将集体资产打包租赁或入股方式参与分红。二是对于特色小镇所需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类项目,可采取联办、合办模式,同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三是合理利用财政资金,采取先建设、再验收、后补助的方式,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避免出现财政补贴造“盆景”的现象。

参考文献:

[1]陈立旭论特色小镇建设的文化支撑[J]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16(5):14-20.

[2]付晓东,蒋雅伟基于根植性视角的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7(8):102-110.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
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
溱潼特色小镇旅游资源分析及未来展望
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
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