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用电气北京科技园设计功能空间与景观空间交互共生

2018-06-14

城乡建设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外立面科技园庭院

■ 朱 颖

互联网和第四次工业化浪潮,对于传统办公模式和空间提出了挑战,互联网、视频设备的普及,使办公场所的重要性显著降低,办公空间存在的意义受到质疑。如何打造新型办公空间以更好地适应多元办公需求,有前瞻意识的设计者在不断进行创新探索。

本文通过北京建院约翰马丁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GE北京科技园”的设计实践,对办公空间发展方向进行分析,探讨了总部办公园区的系统设计思路,并借此给出办公空间的未来设想,探寻国内外未来总部园区的发展趋势。

建筑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方形,是美国大型跨国企业文化与中国传统“天圆地方”文化的完美结合,建筑营造的空中漂浮的合院,与北京的城市肌理和城市建筑文化实现了有机结合。

建筑将大大小小的功能整合起来,以一个空中合院形式出现,北京为代表的四合院的围合有多种文化精神及现实的原因。然而它的围合并不是封闭,庭院扩展了内部空间,使房屋摆脱了围护结构的制约。内与外、开放与围合、封闭与通透成为一个有活力的有机体。这是一个动态的对比,并且它们相互响应着。围合布局使得建筑对外有完整、简洁的建筑形象,与城市界面简洁清晰代表一个企业的整体面貌,简洁大气,更有利于标志性的塑造。

通过整合园区内外部用地,围合庭院,营造出属于园区自身的集中公园式景观,建造出具有高品质的室内外交融的复合空间。独到的布局使建筑不仅产生了外刚内柔的形象,也给使用者提供了更加近人和丰富的空间感受。建筑形象要服从建筑的功能布局,空间合理的穿插与叠合不仅可塑造出特殊“景观”及现代办公形象,无疑还提升着高端企业的文化品质。

建筑首层轮廓与“生命-脉络-细胞”理念相契合,功能空间与景观空间交互共生,围合成集中式的中心景观庭院并形成有机的形体。建筑整体外围尺寸为168.9米×135.3米,首层设置可穿越内庭院的通道。10个垂直核心筒作为二至五层的支撑结构,联系首层和上面的研发试生产运营中心,形成夹层及室外设备区。二至五层建筑形体严整、方正,整体造型以方形为主。办公研发区首层外立面采用高反射玻璃幕墙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另一方面可以强化空间理念,营造出空间无界、创新无限的GE绿色办公环境。试验区外立面以灰色质感涂料墙面为主,设置规则的条形窗。整个建筑表面以均匀的竖向立面肌理为主,建筑立面完整统一。办公研发区2~5层外立面为简洁的隐框玻璃幕墙及色彩渐变的穿孔铝板遮阳百叶,既有利于遮阳,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了降低室外噪声对办公环境的影响。

GE北京科技园为国际化的大型研发型企业自建研发总部园区提供了合理的内部共享办公模式,园区内配置全方位的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成功地打造了GE北京科技园内部办公生态社区;格子间的取消,设计灵活的智能数字化办公空间为未来多变空间创造无限可能;网络地板应用,随时按需求即时更新、做出改变;取消管理者办公室,实现扁平化管理的理念,提高企业效率,创造更多交流机会和空间;智能运营和办公管理系统为企业对外高效沟通奠定基础。GE北京科技园作为目前最大规模的国内集团内共享办公项目之一,对传统跨国公司在新时代的未来办公模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项目获得2017年BIAD优秀建筑工程设计(公共建筑)一等奖;2017年北京市优秀建筑工程设计项目二等奖;2017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优秀建筑工程设计项目一等奖。

猜你喜欢

外立面科技园庭院
不规则外立面超高层建筑的附着式脚手架施工技术分析
老旧小区外立面整体改造的实践分析
建筑设计中色彩对外立面的创新性应用思考
回到庭院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