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大学生创业特点及路径

2018-06-11刘登明王晓苓

商情 2018年19期
关键词:创业学生

刘登明 王晓苓

【摘要】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严重的社会问题。在严峻的就业环境下,自主创业、以创业促进就业成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由于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大学生创业意识、创业能力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我们需要拓宽我国大学生创业实践之路。

【关键词】学生 创业 方式

一、我国大学生创业特点

1.大学生参与创业的欲望强烈,实际参与行动者少

目前,我国大学生自主创业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谈到创业话题时大学生们的热情非常高涨,然而真正实际行动起来参与创业的人数不多。根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14]发布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和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目前76.7%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希望通过创业来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人生价值,26.8%的大学生打算毕业后创业,但是真正走上创业的比例仅为1.2%。而且真正创业起来的成功率也不高,不到3%,这与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创业成功率的20%相比较,有很大的差距。

2.大学生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低

在真正实际创业过程时,大学生们大部分把创业方向锁定:餐厅、零售等社会服务业作为创业的理想行业,选择高科技行业的较少。有部分项目与高科技有关,但成功率也不高,其中的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方面是资金问题,对于刚刚毕业大学生来说自身能力、经验、资金等都非常有限,投资公司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大创企业中来。另一面是缺乏核心的信息技术,部分项目是与科技相关,但是也只是停留在技术的浅层面上。

3.社会缺乏创业氛围、缺乏创业支撑体系

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较晚,虽然近几年的发展较迅速,可是社会整体上仍旧缺乏创业氛围,对创业者的包容性不够,人文关怀不强。一些思想和文化仍旧不能包容大学生创业,例如一些创业者的家长不支持,不理解。受我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许多家长更希望孩子能有个稳定的工作,虽然知道当前国家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但是仍旧不想让自己的孩子来当实验品,不想让孩子承担风险。另一方面,大学生创业需要资金的支撑,但当大学生创业者出现困境向企业或者社会寻求帮助时,所反馈回来的是质疑和不信任,也或者是精神上的同情与支持,但是实际行动上不会伸出援手。

4.大学生对创业政策和信息的了解模糊

目前我国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政策上的帮助和扶持,学校也为大学生创业提10供良好的平台和机会,1998年在清华大学举办了第一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大学生创业起到了良好的开端。尽管其他高校也都在效仿,开展类似的创业大赛,但是目前参与比赛的同学占少数,据一份相关调查显示仅9.76%的大学生表示十分了解与创业有关的信息和政策,有43.38%的大学生仅了解一点儿,而基本没了解和完全不知道的比例分别达到了47.64%和9.35%。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和政府制定的扶持大学生创业的相关政策不清楚,认识模糊。

二、我国大学生创业路径的选择

1.转变思想观念,为大学生创业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针对我国大学生创业起步晚、思想保守的问题,政府应该加大对自主创业的宣传力度。一是在媒体上开设专门栏目。一方面,对中外大学生创业的成功案例进行报道,在社会上营造“四个尊重”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讲解创业的基本知识和政策法规,使大学生通过媒体了解、接受国家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有关政策,进而激发创业火花,大胆迈出创业的第一步。二是营造创业光荣的社会氛围,不仅要对大学生创业从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还要对创业成功的大学生进行表彰,给予精神和物质上的鼓励,做好舆论引导,让自主创业的观念深入人心,让更多的民众都能接受和支持大学生创业。

2.完善创业教育体制

我国的创业教育落后西方国家很多年,我们要借鉴国外高校的经验,完善我国创业教育体制。首先,需要改变我国的高等教育理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做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重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其次,要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合理安排专业课与创业课、必修课与选修课、理论课与实践课之间的关系,将创业教育融人专业课教学中。不同的专业应该根据学科内容和教学特点,与创业课程交叉渗透,,还可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进行分类或重点培养。再次,学校应该重视专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创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他们不仅要有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体验和创业技能。学校可以对教师进行授课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培训,鼓励教师直接参与创业实践,或者聘请成功的创业者、企业家和创业所需的法律、融资方面的专家做兼职教师,从而扩大和完善创业师资队伍。

3.为大学生创业构建良好的社会支撑体系

大学生创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社会、学校的多方联合促动。政府要对大学生创业从政策上给予切实可行的扶持和必要的资金援助,在社会上,要号召更多的企业参与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实现促进企业发展和推动大学生创业的双赢局面。学校应与政府、社会共同搭建起一个良好的大学生创业平台。一方面,与政府和企业共同建设一支具有创业背景的技术专家、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以及法律专家等组成的兼职创业导师队伍。学校可以聘请创业成功、乐于奉献、责任心强的成功企业家,具有创业经历的毕业生和校友,政府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等,作为任课教师,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帮助和指导。另一方面,应结合实验教学、案例讨论、基地见习、企业考察,带领学生走出校园投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让他们接受来自第一线的实践锻炼和培训。

4.大学生要主动培养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大學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克服依赖思想,自觉培养创业意识,不断提高创业能力。一是要树立创业光荣的思想。在创业中,不要把短暂的经济利益作为创业的首选,应把创业提升到实现个人远大理想和振兴中华的高度,发扬中华民族吃苦耐劳、诚实可靠、稳扎稳打的精神,在学习他人经验的同时充分认识和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样,大学生创业才能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二是要努力培养实践性能力和创新性能力。大学生应尽可能多地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假期实践考察,专业实习,项目参与,勤工俭学,参与校园活动、社会性活动和大学科技创新活动等,积极关注社会经济领域的创新活动、事件和人物,有意识地培养企业家精神和市场意识,努力提高创新能力、锻炼创业能力。三是要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就业资源的利用。大学生应积极参加社团活动,树立开放的心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包容的素质、良好的交往意识和技巧,平时注重表达、展示、临场应变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猜你喜欢

创业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学业协调机制研究
“双创”国策下的阶段性经营、资本知识架构研究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
大学生模拟创业实践平台体系建设研究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