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2018-06-09卢翠英

教师·中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实践

摘 要:建设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介紹了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管理制度三个方面分析了改革与实践的对策和成效,以期为广大教师进行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7-09-29

作者简介:卢翠英(1968—),女,陕西清涧人,教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无机材料、天然气水合物。

一、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的必要性

在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中,进行全面的改革与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化学课程具有基础性、实践性的作用,构建科学合理的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是新课程教学改革的目标。各个学科之间相互渗透与发展,原有的教学模式以及体系已经不能满足培养创新性人才的需要。综合性的科学实验是提升普通高校化学教学质量与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是时代发展的必要趋势,也是中国高校对学生实行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依靠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

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上看,由于化学实验课程是在理论课程的基础上开设的,教师对化学实验教学内容花费的时间较少,尤其是对实验过程、实验内容、实验考核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实验教学的队伍不够稳定。传统的教学思维让教师只是注重教学过程中宏观的教学目标与最终的教学结果,忽视教学的质量以及内容。且在教育评价上,教师只是将学生最终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考核分作为评判的标准,没有重视实验的过程与结果,更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的差异性与特殊性,关注到的只是其对知识简单的储存,没有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2.教学内容陈旧,实验性较差

基础化学实验的内容大多都是较为简单且大众化的,验证性实验多且杂,缺乏综合性与创新性。这类实验占据了大量的实验教学课时,严重影响了综合性与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同时,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教师并不能完全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进行实践性的操作。而普通高校进行化学实验的途径则是在化学室,其进行化学实验的渠道太过单一,导致实验跟不上教学内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得不到提升。

3.课程网站的更新率低,师生之间缺乏相应的互动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多数学生会利用信息网络进行学习。化学教师也可以充分地利用有效的教学渠道,最大限度地实现优质化学实验资源共享,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水平。但是,普通高校中仍旧存在着重数量忽视质量、重形式忽视内涵、重理论忽视实践的情况,这就导致网络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化学实验的教学具有时间长、问题多、服务面广的特点,教师没有注重实验教学的特殊性,与学生之间也缺乏相应的交流,学生遇到问题后不能及时得到解决。

三、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对策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实验课程体系

从新课程改革体系的整个思路出发,普通高校需要构建具有教学特色、与化学理论课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性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尤其是理工科的化学实验,教师不能依赖传统的教学思维模式,将实验的内容进行重新梳理,可以建立“一体化、两平台、三层次”多模块的教学体系。实现人力、物力的相互协调统一,将基础实验教学作为整个化学体系的核心,根据不同专业对化学要求的不同,可以提供不同基础的化学实验课程平台。尤其是在基础性实验、创新性实验与综合性实验上,要能够适应人才的需求,为培养更高素质的人才奠定基础。

例如,在对“无机电解质的聚沉作用与高分子的絮凝作用”实验进行教学分析时,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电解质聚沉的符号与价数法则,另一方面要指导学生明白实验的原理:絮凝作用是当高分子的浓度较低时,所表现的对溶胶的絮凝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教学任务的根本,所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操作实验,准备好相关的仪器与化学药品。教师重点让学生分析电解质对溶胶的聚沉作用、黏土溶胶和氢氧化铁溶胶的相互聚沉作用,最后将实验的相关数据依次记录,让学生分析这些实验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学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建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并有效地将这种观念落实到实践的教学模式中。

2.以学生为主,重视实验教学的方法改革

教学改革的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思想,因此,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可以采取统一集中与开放式教学相互统一的方式。推进开放式教学,增强学生创新能力,可以设计提前预习、自主实验、教师辅导的教学方法。基础性与验证性的化学实验需要采取集中式的教学方法,教师的相关指导与学生动手实验相互结合,实验的时间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并给出详细的实验报告与实验方案。在经过指导教师的允许后,学生就可以执行操作实验,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辅助性的作用。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地发挥学生创新自主能力,要求学生对每一个实验提出思考,了解实验的相关知识点。

例如,某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实验中心,是面向学生开展化学基础基础与专业实验的教学研究平台。在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实验中心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化基础知识,重视实践,引导创新”的化学基础实验理论教学;一切实验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专业素养,在要求学生掌握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在加强实验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性质的创新性实验与开放性实验,以此来激励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与科学实践精神,达到教学改革的目的。

3.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化学实验教学与管理

教学内容的逐渐丰富,新知识的不断引入,改进与调整相应的教学手段,优化教学内容就显得异常重要。在制订化学实验教学课程时,教师可以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引入实验教学中,尤其是课件中较为复杂的原子结构模型,各种化学现象、模拟实验动画的制作。利用多媒体的方式进行演示,为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模拟实验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也是开放式实验教学的一种形式。

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创新能力需要以相关的条件作为参考,教师安排相应的实验内容,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与水平,通过网络自由选择实验的项目以及实验的时间,进行网络式的教学与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开通综合化的实验室与化学信息实验区域网,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完成相应的教学工作。教师也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与实验能力技巧,在设计网络实验课程时,可以适当性地在其中增加实验思考题与参考答卷,这样为学生学习的实验操作提供了更加全面的参考。

四、结语

普通高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是一项复杂且系统化的工程,从实验模式到实验管理都需要进行大量的探究。教师需要在传统的教学基础上,提供更多新的模式,为学生建设更好的学习平台。我们始终要相信,在教学改革上,只有不断地探索与努力,才能让高校基础化学实验课程体系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贤明,陈敬华,刘智晶,等.基于应用型药学人才培养的化学基础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3):197-200.

[2]杨世珖,黄志宇,梁发书,等.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加快基础化学教学实验中心建设[J].化工高等教育,2005(4):23-27.

[3]陆 靖,吴性良,姚子鹏,等.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技术要素为主线建立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大学本科化学类专业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方案[J].高等理科教育,2000(6):55-59.

猜你喜欢

基础化学实验课程改革实践
医学院校教学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的实践研究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以会计学为例建设财经类实验课程体系
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微生物与遗传育种》课程改革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