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6-09-21陈玉霞曹国庆

考试周刊 2016年68期
关键词: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信息化

陈玉霞+曹国庆

摘 要: 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为了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重点。本文以国家重点建设专业、江苏省品牌专业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的《基础化学》课程为例,进行教育信息化促进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结合学院实际,挖掘教育信息化的深刻内涵,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阶段的特征,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化环境下的教与学等角度,共建共享优质资源,探索解决信息化教学中的对策与方法,并在实践中予以检验和完善,积极为信息化教学推广,探究教育教学模式,为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基础化学 信息化 教学改革

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本文以基础化学课程为例,通过多年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1],[4]-[5],从专业基础课程基础化学信息化教学实践层面,开发资源建设,探寻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为了实现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有效改革,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建设和利用好信息化资源。

1.资源建设与利用

1.1教学资源库体系建设

目前已在教学资源库(http://210.28.10.32:8080/zz/index.jhtml)中建设并实践了基础化学1、基础化学2全套课程。从知识模块和资源类型的角度加强学习平台建设,这是资源库中学生学习、师生互动的主战场。紧扣课程标准,明确课程体系中的知识点与技能点,精心挑选并上传相关资源,实现“由点到面,以面带点”的突破与整合。以知识模块为框架、以知识考核点为基础,建设和管理题库,并根据课程需求提取作业与组卷[2]-[3]。

此外,针对教学资源库学习平台中问答模块互动的滞后性,灵活运用QQ软件,建了《基础化学》学习群,第一时间答疑解惑,讨论化学知识,上传学习资料,成立学习小组,提交课外作业。

针对《基础化学》属于通用教材,对专业、行业的关注度较低,没有突出专业特点,以及受版本限制,不能及时反映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和企业的最新技术发展水平的不足。教学过程中向学生提供经典的专业网络资源,比如MSDS(化学品安全说明书)的查询,其网站中不仅包括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还有急救、废弃与消防措施等,有助于学生从多角度立体地认识化学物质。

1.2化学相关应用软件

运用化学软件ChemWindow在化学结构式、反应方程式、实验装置等方面的绘制功能,

运用origin、excel软件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作图功能,将课程教学与课外兴趣小组活动(化学应用软件兴趣小组)相结合,并利用系部机房对学生的操作进行实际指导,提高学生化学数据处理的能力,为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在化学软件的学习问题上,还充分利用了学院图书馆电子资源,传授信息检索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研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等。

1.3实验室资源

充分利用现有实验室资源,在完成课程实验训练项目的同时,依托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项目名称:商业洗衣废水的处理与回收研究;项目类别: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201312920007Y)、科技兴趣小组(院化学应用软件兴趣小组)开设第二课堂,强化了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的认识。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1.4黑板资源

在探究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坚持发挥板书的脚手架作用,以凝练的语言与图表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启迪思维。

以《酚》为例,教学目标是掌握酚的化学性质,能选择试剂对酚进行鉴别。课上在对多媒体中酚化学性质详细讨论后,予以每点相应的板书小结。板书通过典型的结构,完整的知识框架图、表格等形式对酚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小结。并将颜色与结构分析相对应,更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化学性质的理解与掌握。

2.教学案例

资源的开发、建设与利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有机运用,才能彰显其最大价值。以凝固点降低的微课教学设计为例[6]。

2.1导入新课

【复习】回顾前几节课的内容:稀溶液的依数性之蒸汽压下降,沸点升高。

【案例】通过新闻视频《南京连夜撒盐百吨除雪防冻》引发学生对为什么撒盐、为什么凝固点降低的思考,进而导入对凝固点降低的讨论。

2.2讲授新课

①凝固点降低的原因

【动态图示】稀溶液的蒸汽压较纯溶剂有所下降,凝固点是指纯固态溶剂与液相达到平衡时的温度,即固液两相蒸汽压相等时的温度。图中为溶液凝固点,为纯溶剂的凝固点。如图所示稀溶液凝固点降低。

②凝固点降低公式

【讨论】对公式中的Kf和bB展开讨论,引出在测定摩尔分子量方面的应用。

③凝固点降低应用

【案例】酚酞摩尔质量的测定

【练习】计算酚酞摩尔质量

【图示案例】冬天湖面溜冰,海岸积雪,海水波光粼粼

【图示案例】防冻液、玻璃水

2.3小结

2.4布置作业

【新闻案例】由现代快报《冬季主城除雪尽量少撒盐》引发思考,导出稀溶液依数性的渗透压,布置学生作业:从产生原因、公式与应用角度对凝固点降低进行复习,对渗透压展开预习。

教学总结:充分认识学生的认知特点,突出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新闻、日常现象等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抛出授课内容。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以讨论等形式开展学习的同时,教师要充分把握各模块的重点、难点,和学生一起做好系统总结工作,实现“从零到整”的提升,体现知识的系统性。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对新闻、日常现象的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探究精神。

3.结语

信息化促进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时俱进,强调利用信息技术数字化、网络化、多媒体、交互式、智能化和普适性等优势,实现教学内容、方法和过程的整体信息化,以学生能力发展为核心,创新教师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创新性能力,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在强化教学效果,提高效率和效益,以及实现这三者的对立统一中发挥信息技术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梦竺.信息化环境下的基础化学教学探讨[J].学周刊,2013(25):11.

[2]刘锐.高职专业教学资源库研究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14):42-46.

[3]阎芳,韩玮娜,韦柳娅.基于网络的医药院校化学基础课程信息化教学平台设计理念及建构[J].教育教学论坛,2012(26):38-39.

[4]曹侃,许月明,程旺开.高职生物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群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54-56.

[5]李彩云.“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信息化教学尝试[J].化学教育,2015(2):72-74.

[6]常向东,赵丽新.高校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1,14(5):74-75.

2015年度院级人文社科教研项目(NJCC-2015-YB-04);2015年江苏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PZY2015B179)。

猜你喜欢

基础化学教学改革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浅谈基础化学学科特点及理论联系实际教学现状
基于行动导向的高职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础化学》课程调研分析及建设思路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