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患者下肢骨折中应用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临床效果

2018-06-02高正文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硬膜外下肢麻醉

高正文

青岛城阳古镇正骨医院麻醉科,山东青岛 266107

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使骨折的发生率逐年递增,而关于老年骨折患者手术麻醉的效果也逐渐受到临床学者的广泛重视。因老年群体生理功能逐渐下降[1],因此增强了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手术时对老年患者实施全麻时极易导致不良症状,例如延长苏醒时间等。当下临床应用的麻醉方式包括腰麻[2]及硬膜外麻醉,不同的麻醉方式起到的效果也有所差异,现就该院在2014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180例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取两种不同麻醉方式的可行性展开探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研究180例样本均经临床诊断明确为老年下肢骨折,将其分为例数均等的两组,A组女性43例,男性 47例;年龄均值(73.35±2.56)岁;其中 22例股骨颈骨折,3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及37例胫腓骨骨折。B组 41 例女性,49 例男性;年龄均值(73.59±2.67)岁;其中20例股骨颈骨折,3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以及38例胫腓骨骨折。两组性别、年龄和骨折类型等临床基础性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满足研究要求 (P>0.05)。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连续性的SpO2(血氧饱和度)、HR(心率)与MAP(平均动脉压)监测措施,入室后将静脉通道开放,给予乳酸林格液输注,对SpO2、MAP和HR连续监测,在此干预基础上:

A组(硬膜外麻醉):实施连续性硬膜外阻滞措施,于L2~3椎间隙穿刺并放置导管,应用药品为10~15 mL的罗哌卡因0.75%。

B组:帮助患者选取向患侧卧位,穿刺L2~3椎体间隙硬膜外腔,待流出清亮的脑脊液,给予2 mL 0.75%的布比卡因+0.5 mL 3%的麻黄碱+0.5 mL 10%的葡萄糖于蛛网膜下腔联合注入,将腰穿针拔除,待五分钟后于硬膜外管给予罗派卡因实施麻醉,依照患者临床特点及手术用时决定是否追加麻醉药物。

1.3 效果评价(观察)

观察指标:①对两组感觉阻滞效果进行观察记录,主要包括感觉阻滞起效用时、最大感觉阻滞平面、最大感觉阻滞用时和感觉阻滞持续用时。②对两组运动阻滞效果予以观察记录,主要有运动起效用时、最大运动阻滞持续用时与最大运动阻滞用时。

1.4 统计方法

对该组研究获得的实验数据进行整理及汇总,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SPSS 22.0统计学软件中展开处理,(±s)表示计量资料,进行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感觉阻滞效果分析

两组感觉阻滞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A组和B组感觉阻滞效果对比(±s)

表1 A组和B组感觉阻滞效果对比(±s)

组别 感觉阻滞起效用时(min)最大感觉阻滞平面(T)最大感觉阻滞用时(min)感觉阻滞持续用时(min)A 组(n=90)B 组(n=90)t值 P值18.99±4.01 15.12±3.49 6.906 3 0.000 0 7.21±3.49 9.12±3.59 3.619 0 0.000 4 25.49±2.49 27.99±2.42 6.830 5 0.000 0 260.69±12.78 225.79±10.81 19.779 9 0.000 0

2.2 两组运动阻滞效果分析

B组运动阻滞效果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运动阻滞指标对比[(±s),min]

表2 两组运动阻滞指标对比[(±s),min]

组别 运动起效用时 最大运动阻滞用时最大运动阻滞持续用时A 组(n=90)B 组(n=90)t值P值20.99±4.12 17.18±3.89 6.379 0 0.000 0 79.62±50.78 125.37±60.82 5.477 9 0.000 0 32.18±4.16 27.76±4.13 7.153 2 0.000 0

3 讨论

老年患者机体抵抗力弱[3],对手术及并发症的耐受力较低,因此实施麻醉时需重视麻醉药物的用量以及效果,并维持呼吸循环的平稳性和呼吸道的畅通性,避免对重要脏器产生影响。

尽管单纯采取腰麻能够获得可靠的效果,达到完善的镇痛[4]及肌松效果,但在麻醉期间平面扩散会干扰到患者的循环系统。硬膜外麻醉比较容易控制,并且肌松效果确切,符合下肢骨折手术指征,但由于麻醉诱导用时较长[5],外加骶神经阻滞效果不佳,特别是对膀胱腹膜反折部位疼痛的患者而言,无法达到令人满意的控制效果。腰-硬联合麻醉通过硬膜外置管,硬膜外导管与腰麻穿刺点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局麻药物不会渗入至蛛网膜下腔中;除此之外,硬膜外局麻药物的追加可有效控制。该研究显示B组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后运动阻滞以及感觉阻滞的效果均优于A组,P<0.05,提示联合麻醉值得临床推广,对老年患者而言是理想的选择。联合麻醉可使腰麻与硬麻的优点得到充分发挥,不仅能够使药物使用量明显减少,还可达到下肢骨折手术的要求。罗哌卡因收缩血管效果确切,能够局部作用在患者的脊髓血管中,使外周血管的阻力增加,因此在维持血压稳定方面效果确切。

综合该文研究的结果不难得出: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可使手术质量得到提升,对患者呼吸与循环系统的影响小,可提高其舒适感。

[1] 李直.硬膜外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老年患者下肢骨折的效果[J].饮食保健,2017,4(1):39-40.

[2] 李安超.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22(1):91-92.

[3] 栾广帅.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23(28):253-254.

[4] 赵宗英.硬膜外和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麻醉中的应用[J].特别健康,2017,21(16):198.

[5] 陈容.腰-硬联合麻醉在下肢骨折手术的临床观察[J].大家健康,2014,22(1中旬版):104.

猜你喜欢

硬膜外下肢麻醉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喷他佐辛在剖宫产术后静脉镇痛与硬膜外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胸部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冠状动脉疾病的控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