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效果分析

2018-06-02张秀云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稳定期阻塞性康复

张秀云

淄博市周村区商家镇卫生院内科,山东淄博 2553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作为呼吸内科疾病,会导致患者出现慢性咳嗽、咳痰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在常规治疗中以药物控制,饮食管理和运动指导为主,确保改善患者症状,增强肺功能[1]。而常规护理治疗对患者的干预有限,导致症状改善不足,难以获得满意的疗效。因此治疗期间需加强康复治疗,实施生活指导、锻炼指导、心理辅导等,确保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此,该次研究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康复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均为该院于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92例,依据随机数字抽取表法分组,各46例,均表现出气喘、胸闷咳嗽及伴随胸痛等症状,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2]。对照组男患者28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50~7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36±3.26)岁;观察组男患者29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50~7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07±3.16)岁;排除肾功能损伤、免疫功能下降及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等。经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布地奈德气雾剂 (国药准字H20010552)治疗,12 h/次,给予噻托溴铵粉吸入剂(H20140954)治疗,每天1粒吸入,且吸入后需漱口。

1.2.2 观察组 在上述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强康复治疗,如下:①生活指导,做好患者病情评估及心理评估,制定康复治疗方案,并确保患者及家属均参与到方案制定中,提高其治疗依从性;结合患者自述及相关检查做好常规治疗及对症护理,同时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避免加重症状,影响疗效;帮助患者养成规律的作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确保休息时间充足[3]。②运动指导,针对病情稳定患者给予运动锻炼指导,先可指导患者进行肢体活动,并逐渐增强有氧锻炼运动,如长跑、爬山、瑜伽等;同时指导患者进行力量锻炼和耐力锻炼,如协助患者进行正确仰卧起坐、俯卧撑、平板支撑等锻炼,确保增强机体抵抗力。③营养指导,结合患者饮食习惯制定健康的饮食方案,应以钠含量较高和胆固醇含量较低食物为主,并注重蛋白质补充和维生素补充,如增加新鲜蔬菜、水果等摄入量,禁止刺激性食物,尤其禁烟禁酒。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肺功能及生活能力变化。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 1秒用力呼气容积(FVC1);生活能力采用ADL(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进行评价,0分至100分,分数与生活能力成正比。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进行统计描述,t检验进行统计推断。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肺功能改善分析(±s)

表1 两组肺功能改善分析(±s)

组别FVC(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 P值1.93±0.32 1.95±0.34 0.29>0.05 3.08±0.47 2.46±0.41 6.74<0.05 FVC1(L)治疗前 治疗后FVC1/FVC(%)治疗前 治疗后1.22±0.37 1.25±0.39 0.37>0.05 2.23±0.44 1.64±0.42 6.57<0.05 63.22±10.25 63.16±10.17 0.02>0.05 72.41±10.36 66.67±8.45 1.91<0.05

2 结果

2.1 两组肺功能改善分析

分析表1可知,治疗前两组肺功能指标评价均较低,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2 两组生活能力改善分析

分析表2可知,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

表2 两组生活能力改善分析[(±s),分]

表2 两组生活能力改善分析[(±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28.77±6.02 28.57±6.19 0.15>0.05 84.28±12.58 66.75±11.12 7.08<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较高,且在各年龄阶段均可能发生,若不及时进行治疗则会导致肺功能恶化,久而久之严重危害生理机能,并引发各种并发症,形成生命威胁[4]。常规治疗该疾病以药物控制为主,如布地奈德气雾剂、噻托溴铵粉吸入剂等可有效改善呼吸困难症状,减轻不适感,但单纯治疗疗效有效。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康复指导,加强患者身体锻炼及呼吸功能锻炼,利于增强机体功能,增强免疫力,促使不良症状尽快消失[5]。此外针对不同患者实施针对性健康教育,如早期患者相关知识掌握较少,需开展系统性介绍,逐渐融合康复治疗相关知识,提高患者治疗配合度,确保患者逐渐掌握正确呼吸方法、自主药物使用方法等,可确保充分发挥药物作用,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获得满意的疗效。该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肺功能各指标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明显提高,且与对照组比较优势明显(P<0.05),表明加强康复治疗对增强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有明显的作用,确保缓解呼吸困难、气促等症状,获得满意的疗效。

综上所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实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曾祥富,曾祥毅,刘朝晖,等.探讨缩唇-腹式呼吸训练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康复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31):192-193.

[2] 邵威,朱欢,陈威,等.太极拳运动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复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6,31(5):558-563.

[3] 李淳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社区康复治疗效果分析[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7,27(13):92-94.

[4] 乔玲,方临猛.社区康复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稳定期的作用效果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7,31(3):51-52.

[5] 唐智.中医肺康复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患者的疗效分析[J].双足与保健,2017,26(8):192-193.

猜你喜欢

稳定期阻塞性康复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皮肤磨削术联合表皮细胞膜片治疗稳定期白癜风疗效观察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干预及护理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5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结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50例
舒利迭联合喘可治注射液治疗COPD稳定期的临床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