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的临床效果观察

2018-06-02高翔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纤颤室颤利多卡因

高翔

湖北省武汉市蔡甸区人民医院心内科,湖北武汉 430100

急性心肌梗死常常会伴随室性心律失常出现,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存在较大的威胁,也会引起患者出现死亡情况的独立性危险因素[1],因此对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有效及时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临床上在治疗室性心律失常时还面临较大的难题。临床上在治疗时通常会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因为利多卡因的价格成本较低,疗效也可以,患者在用药之后只有少数出现低血压症状,因此被广泛应用,但是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发现采用利多卡因治疗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症状,导致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现象[2],并且只能通过静脉用药的方式,没有口服药剂[3],同时患者的病死率也没有得到降低。同时有相关资料显示,胺碘酮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和心室颤动的效果较为良好,该次研究将会对该院在2016年1月—2017年5月期间接受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患者采用静脉注射胺碘酮的方法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在接受诊治的80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患者选取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所有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0例。所有的患者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的相关诊断标准[4]。研究组患者中有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在42~77岁,平均年龄为(57.4±3.8)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性21例,女性19 例,年龄在 40~75 岁,平均年龄为(56.8±3.3)岁;两组研究对象之间的年龄、性别等相关的基础病例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临床上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的患者首先实施常规的治疗,对患者在24 h之内的持续性心电进行监护,针对室颤患者应当进行相应的除颤治疗,同时采用常规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进行治疗。然后对照组的患者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用药[5],患者的初始用药剂量为1 mg/kg,随后按照每10 min 0.5 mg/kg的标准对患者进行治疗,一直到患者的室颤解除,之后再将剂量标准调至1 min 30mg/kg,需要注意维持治疗。研究组的患者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患者的初始用药剂量为3 mg/kg,采用静脉推注的方式在注射10 min之后对患者的病情状况进行观察,如果患者的症状没有得到明显缓解,则将剂量调至150 mg,注意维持治疗,维持量控制在1 mg/min,针对一部分的室颤患者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口服胺碘酮进行长期的维持治疗。

1.3 统计方法

将得到的所有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4 判定标准

患者在治疗后的3个月之内再次发病的定义为病情复发,不良反应症状包括低血压、静脉炎和转氨酶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血压例数+静脉炎例数+转氨酶升高例数)/总例数×100%。对患者的心房颤动和室上速发生情况进行观察。

2 结果

研究组的患者在治疗后有5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现象,6例患者出现室上速,心房颤动和室上速发生率均为12.5%、15.0%,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有11例患者出现心房颤动现象,14例患者出现室上速,心房颤动和室上速发生率均为27.5%、35.0%,研究组患者在采用胺碘酮治疗后的心房颤动和室上速发生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

研究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会引起患者出现严重的室性心律失常症状,使患者的缺血心肌的损伤加重,扩大患者的心肌梗死面积[6],加重患者的病情,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出现死亡。该种疾病的病情发展较快,死亡率较高,因此对该疾病患者在早期实施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临床上以往都会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但逐渐发现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药效作用时间较短,并且不能降低患者的死亡率。而胺碘酮属于一种新型的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够产生脂溶性的代谢产物,广泛的分布在心、肝、肺和皮肤的脂肪中。可以有效的治疗室性心律失常,包括室上速和室颤。胺碘酮可以抑制钾离子外流和内流[7],防止室颤和房颤,从而达到抗颤的目的。此外还可以使心室肌细胞的传导减慢,解除室速。

综上所述,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纤颤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能够降低患者的心房颤动和室上速发生率,患者的病情复发率也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病情不容易反复发作,同时减少了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了治疗的安全性,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 康银玲.依达拉奉注射液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国医学创新,2017(20):49-51.

[2] 龚健.基层医院纠正快速性心房颤动的药物选择[J].基层医学论坛,2017(20):2652-2653.

[3] 范彩霞.1.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研究与数据管理2.新化合物CPUY102122抗心律失常作用观察[D].南京:中国药科大学,2013.

[4] 李伟.山莨菪碱联合他汀对AMI直接PCI术后的心肾保护效应[D].石家庄:河北医科大学,2017.

[5] 张煜.胺碘酮与伊布利特联合应用对兔左室楔形心肌块电生理的影响[D].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6.

[6] 陈玲,王云飞,姜凤伟,等.胺碘酮在心肌梗死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救治中的疗效观察[C]//第17届世界灾难及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暨第14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年会论文汇编,北京: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2016:127-128.

猜你喜欢

纤颤室颤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心电形态学特征与心率变异性指标预测室颤能力的比较
特发性室颤射频消融后的心电图改变
和肽素在快速心房纤颤中的临床研究
不同导联J波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室颤动的预测价值
心房纤维性颤动对脑梗死患者康复的影响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1例重度低钾血症致反复室颤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