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械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围术期护理

2018-06-02张凤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患肢围术溶栓

张凤娟

郯城县中医医院,山东郯城 276199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指的是一种血液于下肢深静脉系统内异常凝结,管腔被堵塞,致使静脉回流障碍的疾病[1]。该病患者若于急性期未得以及时诊疗,将可能引发肺栓塞(PE)的发生。目前临床常规采取的置管溶栓存在置管时间较长及并发症多等缺陷。故该文针对2016年9月—2017年9月选取的34例急性DVT(LEDVT)患者于行机械血栓清除术(PMT)治疗同时实施围术期护理,且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分析该院接收的65例行PMT治疗的LEDVT患者,依据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31例)与实验组(34例);前者年龄 28~86岁,平均(50.42±3.62)岁,男女比 14:17,病程 1~14 d,平均(8.52±1.26)d;后者年龄 30~85 岁,平均(51.20±4.36)岁,男女比16:18,病程 2~15 d,平均(9.13±1.04)d;2 组相关基线资料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均行PMT治疗,取仰卧位,局麻后依据受累血管分别予健侧与患侧股静脉及患侧腘静脉入路,将鞘管植入,开通病变静脉,清除血栓,造影确定血栓清除效果良好后停止手术,将导丝导管与鞘管退出,加压包扎。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心理干预及饮食指导等方面。实验组于此基础上行围术期护理:①术前:护理人员详细了解患者发病情况、心理状态、饮食习惯及是否存在糖尿病等疾病病史等;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患肢皮肤的温度、颜色、弹性等,综合评估手术风险,并制定护理计划。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切勿按摩患肢,以免PE的发生;将患肢抬高30°左右,且做好保暖措施;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主要以富含纤维素、清淡及易消化饮食为主,戒烟酒,多喝水。②术中:建立静脉通道,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温和的语气询问其是否存在呼吸困难、胸闷、头晕等不适感,观察患肢温度、颜色等,一旦发现异常需立即告知医生并予以处理。遵医嘱协助患者变换体位,仔细核对所用仪器有效期、型号等。③术后:固定好留置溶栓导管,嘱患者尽可能伸直已穿刺的侧肢体,针对术中已拔除患者予以缝合后再加压包扎。密切观察患者肢体血液循环、皮肤温度、颜色,以及穿刺部位是否出现血肿、出血情况;24 h后若穿刺部位无出血倾向可将弹力绷带拆除,并将患肢太高25°左右。密切观察患者尿量、尿液颜色、性状等。护理人员对DVT高度风险患者予以下肌肉被动按摩,根据大拇趾-足跟-小腿-大腿-腹股沟顺序,15 min/次,2次/d;之后指导其开展主动锻炼,15 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与评定标准

比对2组护理效果,包括麻木疼痛感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2组并发症(严重疼痛、患肢肿胀及局部血肿)总发生概率。采取该院自制问卷调查表对2组护理满意度评估,分为非常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三级,满意度=(非常满意数+较满意数)/总例数×100.00%。

1.4 统计方法

探究数据皆由SPSS 22.0统计学软件解析,计量资料经由(±s)表达,组间之比经由t检验,而计数单位经由[n(%)]表达,且在组间对比经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2组护理效果

对比对照组,实验组麻木疼痛感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优(P<0.05),详见表1。

表 1 比对 2 组护理效果[(±s),d]

表 1 比对 2 组护理效果[(±s),d]

注:组间比较,aP<0.05。

组别 麻木疼痛感消失时间 下床活动时间 住院时间实验组(n=34)对照组(n=31)(8.63±2.14)a 12.82±3.57(4.02±0.62)a 5.96±0.41(15.63±3.24)a 26.71±5.20

2.2 比对2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

实验组严重疼痛2例,患肢肿胀3例,局部血肿1例;对照组分别为 5例、6例、2例;对比对照组41.94%,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17.65%显著更低(P<0.05)。

2.3 比对2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非常满意14例,较满意18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分别为8例、12例、11例;对比对照组64.5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12%显著更高(P<0.05)。

3 讨论

LEDVT的形成是一种多发的、常见的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其可并发PE或致使DVT形成后综合征,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2]。一旦DVT被诊断明确,需尽早清除血栓,阻止病程进入至慢性期。

相关研究表明[3],PMY能够于短时间内将静脉主干的血栓有效清除,将静脉梗阻解除,以缩短临床医治时间,且其较之常规置管溶栓适用范围更广。此外,于LEDVT患者围术期间,配合科学的、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消除患者恐惧、紧张情绪,确保手术得以顺利开展,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进而改善患者预后质量[4]。为此,该文针对选定的34例LEDVT患者于行PMT治疗同时实施围术期护理,护理人员于术前对患者一般资料、心理状态等予以评估,针对适宜开展血栓抽吸患者予以心理疏导,并给予其鼓励与支持。密切监测患肢颜色、感觉等情况,并对下肢疼痛与肿胀程度予以正确评估,将患肢抬高可促进静脉回流,并嘱患者禁忌按摩、热敷、挤压及针刺等操作;以温和的语气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栓子脱落;及时发现是否存在PE症状,备好抢救时所需用品[5]。正确指导患者食用富含纤维素、易消化及清淡食物,以免便秘发生;嘱患者多喝水,以促使血液黏滞度下降;术中建立静脉通道,以便于术中给药;术后对患肢予以重点保护,将溶栓导管予以妥善固定,保证用药有效性及安全性,且观察出现存在出血等并发症;同时需观察患者肾功能及尿量变化[6]。在护理上我们密切观察患肢情况,随时评估下肢疼痛、肿胀程度,抬高患肢,有利于静脉回流,严禁热敷、针刺、按摩、挤压患肢,溶栓治疗过程中告知患者绝对卧床休息,防止栓子脱落,重视患者主诉,及时发现有无肺栓塞的症状,随时备好抢救用品[7]。该研究结果显示:比对对照组,实验组麻木疼痛感消失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优;比对对照组,实验组并发症总发生概率17.65%显著更低;比对对照组64.52%,实验组护理满意度94.12%显著更高;提示LEDVT患者行PMT治疗同时实施围术期护理可有效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与娄媛[8]文献结果相一致。该文对2组护理满意度因受样本量限制未加以报告,待进一步调查再作分析。

综上所述,针对行PMT治疗LEDVT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不仅能够促使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而且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许佳明,刘秋鸣.责任制护理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置管溶栓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4,15(12):68-70.

[2] 路柳,徐任菊,张琼,等.Cockett综合征并发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行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7):646-648.

[3] 李莉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应用AngioJet系统血栓消融术围手术期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2(1):60-62.

[4] 刘秀环,赖雪萍,徐雪娣,等.药物溶栓治疗52例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效果观察[J].北方药学,2015,52(8):182-183.

[5] 施正琴.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术联合下腔静脉滤器植入53例护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6,23(7):82-83.

[6] 张艳,乔够梅,李晓玲,等.循证护理在预防腹腔镜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 [J].浙江临床医学,2015,14(9):1642-1643.

[7] 陈皓.综合防护护理措施在预防妇科围术期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8):156-158.

[8] 娄媛.下肢深静脉血栓行AngioJet血栓清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继续医学教育,2017,31(5):134-136.

猜你喜欢

患肢围术溶栓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团队互助模式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肢功能锻炼依从性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