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题式康复微课在中年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

2018-06-02赵琪琴卜秀娟李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失语症微课康复

赵琪琴,卜秀娟,李霞

青岛市胶州中心医院,山东青岛 266300

脑卒中简称卒中,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多见于老年人,我国发生率约为300/10万,因居民平均年龄的增长,颈动脉狭窄、瓣膜性心脏病等相关疾病广泛流行,烟草泛滥、酗酒人群增加,卒中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1]。失语症是卒中常见后遗症,与卒中后抑郁症等并发症关系密切,损害患者的主诉、自理能力,是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2]。卒中失语症的康复以语言训练为主,但康复效果个体差异较大,目前尚无规范化的语言康复方案可供选择。该文选取2016年5月—2017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分析,评价主题式康复微课在中年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医院康复科收治的卒中失语症患者入组。纳入标准:①参照《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诊断为卒中,参照《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诊断为失语症;②年龄18~59岁;③小学及以上文化程度;④右利手;⑤病程3个月内,病情稳定,进入康复期;⑥无明显的视听障碍;⑦尚未接受语言康复训练;⑧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其他可能导致失语症的疾病,如舌癌、脑创伤;②发病前已出现各种语言障碍;③严重的原发视听障碍;④进展性脑卒中;⑤痴呆、精神障碍。退出标准:①医师要求终止研究;②出现意外伤害,卒中二级管理不到位,卒中复发。入组对象80例,根据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40例,其中男29例、女11例,年龄(54.4±4.5)岁。卒中类型:出血性卒中11例,缺血性卒中29例。病程(1.5±0.6)个月。中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1±1.1)分。 文化水平:小学 6例,中学 24例,大专及以上10例。观察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53.5±4.2)岁。卒中类型:出血性卒中12例,缺血性卒中 28 例。 病程(1.4±0.5)个月。NIHSS 评分(5.8±0.6)分。文化水平:小学5例,中学25例,大专及以上10例。两组对象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对症治疗,如抗感染、运动功能康复训练、改善脑循环。豫园康复训练,主要为Schuel刺激治疗,包括听理解、口语表达、阅读、书写训练,针对患者的听说读写4个方面的障碍安排相应的训练内容。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围绕开展主题式康复微课开展相应的训练。有康复师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认知水平、疾病治疗现状等方面,进行资源的整合,制定主题式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卒中的概念与发生原因、卒中的运动康复、卒中膳食、宗教信仰、老年人社区活动、老年人保健、跌倒预防等15个课程。每周2个课程,每个患者至少8个课程,每个课程20min。利用平板电脑播放课程视频,让患者在课前,可自行观看课程视频,次日由患者、家属、治疗师一期观看视频。进行训练:①让患者自行写出视频的主要内容;②与患者进行沟通、回答训练师的有关于课程的问题;③引导患者说出自己的顾虑、问题。每个课程后训练1~2 h左右,训练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根据患者的社会文化背景、关心的内容选择合适的课程。

1.3 观察指标

两组对象康复前、8周后语言功能与注意力水平评分。患者家属满意度水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语言功能与注意力水平评分服从正态分布,采用 (±s)表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家属满意度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语言功能与注意力水平

8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AQ评分高于康复前,两组RT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AQ评分上升值高于对照组,RT下降值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康复前、8周后语言功能与注意力水平对比(±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康复前、8周后语言功能与注意力水平对比(±s)

注:与康复前相比,*P<0.05;与观察组相比,△P<0.05。

组别 时间 自发言语(分) 听理解(分)观察组(n=40)对照组(n=40)康复前8周后变化值康复前8周后变化值5.4±3.0(8.8±3.2)*3.4±0.8 5.2±2.6(7.2±1.5)*(2.0±0.7)△3.4±1.8(5.4±2.1)*2.0±0.6 3.5±1.2(4.7±1.8)*(1.2±0.7)△复述(分) 命名(分)AQ(分) RT(s)3.3±1.5(5.2±1.6)*1.9±0.5 3.4±1.2(4.4±1.5)*(1.0±0.6)△0.9±0.5(2.5±1.4)*1.6±0.6 1.0±0.4(2.2±0.8)*(1.2±0.5)△25.6±12.5(43.1±14.2)*17.5±4.3 24.3±11.8(34.6±12.2)*(10.3±5.1)△3.4±0.5(1.5±0.6)*-1.9±0.5 3.2±0.5(2.2±0.7)*(-1.0±0.6)△

2.2 满意度

观察组非常满意率、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家属对语言功能康复的满意度评分[n(%)]

3 讨论

传统的卒中语言康复以语言训练为主,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训练方法非常的枯燥,容易受到患者的依从性影响[3]。基于微课的康复训练,具有以下优势:①对于中年患者而言,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相对更长,部分甚至参加过其他领域的微课程,接受度较好;②微课程内容更为丰富,能够激发患者的学习兴趣,微课程充分锻炼了患者的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记忆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的发音训练、书写训练,更能体现语言功能的本质[4]。

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自发言语、听理解、复述、命名、AQ评分改善更为理想,同时RT显著下降,提示患者的反应加快,语言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获得患者家属的好评,有助于减轻家属的照料负担。

在中年脑卒中失语患者语言康复中的应用主题式康复微课,可以提升康复的效果。

[1] 高一鸾,王文志.脑血管病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34(4):337-340.

[2] 王苹,赵元琛,柯将琼.某院脑卒中患者生命质量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5,35(6):750-751.

[3] 林航,王爱红,李丹丹,等.脑卒中社区康复模式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17,32(10):1203-1206.

[4] 李雪娜.脑卒中失语症患者采用语言功能康复治疗临床疗效观察[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17(6):208-210.

猜你喜欢

失语症微课康复
失语症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