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语言、肢体康复中应用研究

2018-06-02闫颖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简式检查表失语症

闫颖

房山区良乡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2401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疾病,常在患者安静或休息时发病,部分患者在发病前会有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发病10 h或1~2 h后出现高峰[1]。主要表现为偏瘫、失语等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肢体功能障碍,该次研究选取2016年5月—2017年7月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对其进行早期护理,分析临床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98例该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分为两组,观察组(n=49例)男女比例为23:26,患者的年龄在46~79岁之间,平均(63.1±2.4)岁,病程时间在 1~5 年,平均(2.7±0.9)年。 对照组(n=49 例)男女比例为24:25,患者的年龄在45~77岁之间,平均(62.9±2.3)岁,病程时间在 2~6 年,平均(2.6±1.1)年。 经临床诊断均符合脑梗塞的相关诊断标准[2],左侧障碍34例,右侧障碍26例,患者不同程度的出现语言障碍。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患者病情稳定72 h后进行护理,观察组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在患者病情稳定后24~72 h内即可开始进行。

护理内容包括保持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对于清醒的患者取平卧位,保持脑部血液循环,对于意识障碍的患者采取侧卧位,抬高头部。对患者进行饮食护理,给予患者病情给予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3]。协助或指导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如洗漱、穿衣、吃饭等,保持患者床单干燥、口腔清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有必要时进行心电监护。

肢体护理内容包括:①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患者仰卧时,用软枕对患侧进行支撑,将软枕放于肩关节及上臂下方、臀部与大腿下方。患者侧卧时,上肢要充分前身,膝关节适当屈曲。患者取坐位时,将靠枕垫于胸后,防止躯干后仰,在前臂下方垫软枕,防止肘部受压。②加强患侧刺激,护理人员在为患者测血压、脉搏时,尽量在患侧进行。家属与患者沟通时,可握住患侧的手,引导患头转向患侧。③指导患者体位变换,护理人员将患者头及上半身转向侧卧位,将手放于骨盆,转成侧卧位,下肢自然屈曲位。教会患者Bobath式握手、桥式运动。

语言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多体贴照顾患者。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乐意采用收拾、画图等方式。为患者制定语言康复计划,循序渐进、有重点的进行。对于运动性失语可侧重于听力训练,构音障碍可进行构音器官训练。

1.3 判定标准

两组患者在进行3个月的护理对比护理效果,采用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对两组患者语言恢复情况进行评分,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对患者的肢体康复情况进行评分。该次护理效果判定如下,痊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为6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95~100分;显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4~5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85~94分;有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2~3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50~84分;无效:汉语标准失语症检查表评分1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50分。

1.4 统计方法

该篇文章出现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3个月,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结果如表1所示。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9.9%),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对比

3 讨论

脑梗塞好发于50岁以上的中来年人,患者常伴由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颈内动脉闭塞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闭塞部位,患者表现为一侧肢体有不同程度的瘫痪和感觉障碍、病变侧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大脑中动脉闭塞也较为多见,患者临床表现为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会表现为眩晕、构音障碍、吞咽困难。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变化分为3个过程,可逆性缺血性神经功能缺失、进展性脑卒中、完全性脑卒中。对患者进行护理,让患者掌握运动锻炼及康复训练方法,增强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让患者的生活能力逐渐自理,恢复原来的生活自力水平。

临床相关研究表明脑梗塞康复护理的最佳时机,是病情稳定后的24~72 h。最佳康复护理时间段是在3~6个月内,若患者在发病1年后进行康复,患者就很难恢复健康。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能够将受损范围缩小,缩短康复时间。进行早期护理能够最大程度的恢复患者独立生活能力,预防其他心脑血管疾病再发。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能让患者更适应社会,恢复人际关系,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能够供应预防痉挛、水肿,加强患侧刺激,能够对抗感觉丧失。该次研究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9.9%),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在脑梗塞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显著改善患者的语言、肢体功能,对预后意义重大。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护理,改善患者语言、肢体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 王秀玲.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6):922-924.

[2] 何艳艳.脑梗塞患者采用个性化护理对其康复功能的影响[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26):5049.

[3] 高海荣.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取栓术后并发症控制及肢体功能康复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7,15(12):24-25.

猜你喜欢

简式检查表失语症
失语症
“五级”检查表的应用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2019版最新修订及解读
现当代文学不承认古体诗词与文化失语症之关系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简式测验在脑外伤鉴定中的效度分析
有机合成题中信息迁移题的解题方法
羟基羧酸的多角度思维训练教学
中医药院校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医文化失语症”现象及应对策略
脊髓损伤神经学分类国际标准检查表最新修订及解读
编制内部质量审核检查表应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