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肌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

2018-06-02王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肌力康复训练肢体

王丽

夏邑县人民医院,河南夏邑 476400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发病率高,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其发病机制是患者由于脑部供血不足,脑组发生软法或坏死,促使脑神经发生功能障碍[1]。患者若发病不能够及时得到治疗,则会导致肢体感觉异常、语言功能受损力发生障碍,不仅患者本身需承受一定痛苦,病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社会和患者家庭还需承受较大负担[2]。因此,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意义重大。基于此,该研究进一步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肌力及生活能力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夏邑县人民医院2015年3月—2016年4月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照组,并选择2016年5月—2017年6月夏邑县人民医院收治的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观察组男20例,女20例;年龄 49~74 岁,平均(62.31±3.16)岁。 对照组男 18 例,女22例;年龄 47~72岁,平均(59.43±4.21)岁。 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研究均知情并自愿参与,该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训练干预,给予内科药物治疗,包括抗血小板聚焦、稳定斑块、脑保护等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康复训练干预:①心理疏导,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去的患者信任、增强信心,提高患者配合力度。②坐起站立训练、坐位平衡训练;体位变换练习,定时翻身,肩、肘、膝、踝等四肢关节活动。③饮食康复训练,指导患者家属为其准备一些清淡食物,忌辛辣刺激性食物。④在医师的协助下进行如进食、穿衣、梳头、洗澡、用筷等日常生活练习,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⑤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运动康复训练如迈步、上下楼梯等训练,助其进行蹲起站立运动。⑥适当按摩瘫痪的肢体处,动作轻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恢复状况将重复运动从15~25 min/次逐渐增加到35 min/次。⑦冷热毛巾擦敷,刺激肢体肌肉收缩,提高肌肉的收缩功能,每40~60 min更换一次体位。

1.3 评价指标

采用肌力评分表(Lovett6)分级法对两组运动肌力进行评分[3]。肌力等级0~5级,共6个级别分别对应0~5分,分值越小表示肌力越差。干预1个月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评分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内容包括用餐、洗浴、换衣等,总分0~100分,得分越高生活能力越强。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肌力评分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肌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肌力评分对比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肌力评分对比评分对比[(±s),分]

组别 干预前 干预后t值 P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2.55±1.12 2.66±1.61 4.015 0.000 3.42±0.79 4.13±0.82 3.944 0.000 4.015 5.146 0.000 0.000

2.2 生活能力

干预1个月后,观察组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生活能力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对照组(n=40)观察组(n=40)t值P值57.81±10.23 56.49±9.83 0.588 0.597 72.60±5.31 85.63±2.47 14.072 0.000 8.116 18.183 0.000 0.000

3 讨论

脑梗死多因脑动脉粥样硬化、神经功能障碍、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造成梗死区域神经元缺失,导致正常运动的神经传导受到干扰,丧失了细胞分裂能力[3]。单纯的药物治疗很难恢复中枢神经的功能,且过程一般较长,患者若不及时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将会错失疾病治疗的最佳时期,从而降低患者的运动肌力耐受性,导致自身生活能力下降,增加家庭经济负担[4]。

目前,脑梗死疾病发病突然,患者接受程度低,给予早期康复训练相当重要。其内容包含饮食护理、日常生活能力的训练、心理护理等。且有研究显示脑梗死患者越早进行康复训练,效果越好,最大限度减少肢体运动功能缺损,大大降低后遗症的发生率[5]。该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运动肌力评分和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结果提示,早期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运动肌力和生活自理能力。分析原因在于,早期通过针对性给予干预措施,缓解消除不良情绪,提高其护理配合度。给予饮食护理可确保摄入影响足够,对提升机体免疫力意义较大,在患者的病情和生命体征稳定后介入康复训练,能使患者肌力锻炼和关节训练同步进行,避免患者肌肉萎缩、关节痉挛等功能障碍,提高更好的肢体功能康复效果,使患者全身的协调能力尽早恢复。早期给予患者四肢按摩和被动性活动,可促进患者侧肢体和大脑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对细胞再生有促进作用,从而降低心脑血管的意外风险,利于患者康复[6]。

综上所述,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效果明显,不仅可以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上下肢运动能力、肌痉挛和肌张力,有助于患者生活的自理能力的恢复,使其尽早回归家庭与社会。

[1] 康小玲,储成美.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17,23(6):1047-1048,1051.

[2] 廖庆红,汪飞,陈诗莉.针刺配合早期康复训练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研究[J].上海针灸杂志,2017,36(3):269-272.

[3] 王昌权.早期康复训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影响[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7,34(10):946-948.

[4] 邱雁飞,梁妙玲,滕金蓉.早期康复训练在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18):2457-2459.

[5] 姬利,张钦军.早期血清胆红素水平对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7,14(17):127-130.

[6] 华润.全程优化急诊护理在急性脑梗死中的抢救效果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7):1029-1030.

猜你喜欢

肌力康复训练肢体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肢体语言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肢体写作漫谈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