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探析

2018-05-30耿艳利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班级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

耿艳利

摘 要: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对于满足大学生民主自治需求、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有重要作用。建设民主自治型班级,可以从班级队伍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三个方面着手,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班级的民主与自治。此外,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中,也应处理好引导与放权、民主与集中、制度与人情、自治与他治的关系。

关键词:民主与自治;班级建设;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167-03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democratic and autonomous clas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tisfying the undergraduates' demand of democracy and autonomy, cultivating their self-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and improving the cohesion of the class. To build a democratic and autonomous class, we can proceed from three aspects: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teams,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system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lass culture. Based on that, effective measures can be taken to promote democracy and autonomy in classes. In addition, in term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democratic and autonomous class, it is necessary to properly hand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uidance and decentralization, democracy and concentration, system and human relations, autonomy and other governance.

Keywords: democracy and autonomy; class construction; team construc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cultural construction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是践行国家人才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高校作为发展教育的最高殿堂,无疑成为国家人才培养的基地,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作出了重要贡献。班级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主要组织载体。随着大学生心智的成熟、民主意识的增强、自立能力的强化,他们越来越多的渴望班级管理向民主和自治的方向发展,以便充分行使民主参与班级决策和班级事务的管理,使得班级各项事务能充分体现自身的意志。这就使得建设民主自治型班级变得日益重要和迫切,成为高校日益关注和着力探索实践的重要方面。

一、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民主自治

民主有三层内涵,一是强调全体参与的自由;二是强调与专制相对的平等;三是强调民主的动态和持续性。总的来说,民主是指全体成员平等持续平等参与的自由。

自治也有三层内涵,一是自行管理或处理,即对自己的事务行使一定的权力;二是修养自身的德行;三是有限度,有组织的自治。总的来说,自治是指自觉的、持续的、有组织、有限度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

(二)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

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級,指高校班级的全体学生平等持续的参与班级事务,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

(三)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1. 高校的民主氛围和大学生民主自治的需求

目前高校普遍具有民主自由的校园氛围,鼓励学生参与学校部分事务管理,鼓励学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鼓励学生在制度范围内自由发展兴趣爱好,使得建设民主自治型班级具有可行性。

大学生不同于中学生,他们自我意识较强,希望平等的参与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希望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建设民主自治型班级,是大学生平等参与班级管理、实现自我管理的必然选择。

2. 有利于培养学生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

民主自治型班级,有利于营造民主的班级氛围,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主人公的身份,自觉参与班级事务管理,如班委选举、班级决策、班级活动、班级制度和文化建设等。同时也可使学生在班级事物参与中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一份子,自觉拥护班委管理、遵守班级制度及为班级贡献力量。

3. 有利于培养学生班级责任感和提高班级凝聚力

民主自治型班级,使学生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人,可以让学生在管理服务中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逐渐强化自身班级建设和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生无私的奉献和服务、相互的督促和监督,有利于班级凝聚力的提高。

二、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的实践

(一)将民主自治融入班级队伍建设

班级干部是协助辅导员处理班级事务的助手,是沟通学生、班级和学校的桥梁,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重要力量。班级队伍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关系到班级的整体建设、班级素质和班级影响力,而以民主的方式选拔和培训的班级队伍更能得到学生的拥戴,更能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更能实现班级自治。

1. 民主选举和竞争上岗

班级队伍的组建,以民主选举和竞争上岗的方式开展。在公开招募、民主选举、竞选演说、表决投票、公开唱票、匹配班干部成员等各环节,都应秉承尊重学生意愿、以班级整体立意为先、能为班级长远发展提供服务。

民主自治型班级队伍建设应从新生开始。大一新生班级,以主题班会的形式向学生宣传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的理念,并告知学生班委将通过民主选举和竞争上岗的方式产生,希望每位有志于服务班级的学生认真准备、积极参与。如期开展班委竞选活动,关注竞选演说环节学生对职务的理解、长远规划、班级治理理念及学生的逻辑思维、语言表达和感染力。当场投票并公开唱票,力促投票唱票环节公开透明,公示学生意愿。辅导员根据各职位的票选结果、各职务学生竞选演说的表现及竞选者日常的表现,综合匹配班干部成员。成员匹配以票选结果为先,但适当考虑男女搭配、宿舍分布、性格互补、各有所长等因素。如最终确定的班级队伍与票选结果有一些出入,应以班会的形式解释说明。大二、大三的班委换届,由现任班委主持,各环节与大一一致,但更加尊重学生自己意愿,辅导员介入引导的因素逐渐较少。

2. 公开述职和公正考核

每学期末,召开班干部述职大会。大会的时间、地点及各环节由班委自行组织和安排。会上各班委对本学期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并对下学期的工作计划进行说明。每个班委述职结束之后,都有问答环节。学生可以对班委汇报中有疑问的地方进行提问,更好的了解班级事务的开展和班级的整体运行情况。

每学期末,以无记名问卷、座谈会、一对一谈话的形式对班委成员进行考核。考核项目涉及工作绩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群众满意程度及改进意见等内容,综合各形式考核形成最终考核结果。将考核结果及时在班级公示。

3. 优胜劣汰和激励奖惩

每年进行一次班委换届。依托每年的班委大选开展,综合考量大选票数、述職报告、考核结果、班内学生民意调查、候选学生自荐等方式,确定出综合能力较强、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群众基础较好、具有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的班级干部队伍。

确立班委奖惩机制。对于成绩突出的班委,在评优评先方面给予适当倾斜,适当的时机给予精神奖励,并在班级范围内进行表扬,以在班级内营造积极上进的氛围。对于一些态度不断、工作散漫的班委给予口头批评及适时采用退出机制。

(二)将民主自治融入班级制度建设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班级管理、行为规范、约束机制等各项规章制度的保障。建立健全班级制度体系使得班级管理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依据规则规章办事,可以提高班级的办事效率,确保班级事务处理的公平公正。而以民主的方式和自治理念开展的班级制度建设,更能充分体现班级成员的集体意志,更能维护班级成员的集体利益。

1. 全员参与制定

班级制度是否合理事关班级每位成员的切身利益,对于班级自主制定的制度,需要全员参与,积极主动的献言献策,为班级的科学长远发展贡献力量。

召开班级自主制定制度动员大会,分类解说需要制定的班级制度。如学习类(课堂请假、学习小组、帮扶小组、评优评先等)、生活类(宿舍卫生、校园安全、心理健康等)、事务类(班级活动、财务收支、会议制度、信息采集管理等)。大会上分组讨论制度框架和具体条款,会后征集各项制度补充条款,形成班级制度初稿。召开班会对班级制度初稿进行班级汇报,现场讨论,再次征集意见和现场表决,确定班级制度试用稿。

2. 自觉维护和遵守

班级制度能否发挥应有的效果,与班内学生对制度的认可程度有关。当班级制度以民主的方式建立,班级制度体现班级集体意志、维护班级整体利益时,班级成员才能自觉内化、自觉维护和自觉遵守。全员参与制定班级制度、广泛宣传班级制度的作用,是班级成员自觉维护和遵守的前提和基础。

3. 相互监督

班级制度的长期有效贯彻,仅靠班级成员自觉遵守远远不够,需要全员相互监督、共同参与。如课堂请假制度、班级财务收支制度、宿舍管理制度、班级评优评先制度等,这些制度涉及每个成员切身利益,需要成员相互监督,利用舆论压力确保班级制度的客观公正的执行。设立班长检举意见箱,学生可以对违纪违章行为检举,也可以对班级管理及制度提出可行性意见。设立班级纪检委,对相关活动开展进行监控。

(三)将民主自治融入班级文化建设

文化是班级的灵魂,是班级软实力的体现,是班级班风学风和精神风貌集中体现。建设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班级文化是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每个成员践行自我管理、约束自身行为、为班级文化增光添色的义务。

1. 营造自由民主的班级氛围

班级活动开展、班级重要决定、班级计划规划、班级制度建设、班级干部选拔等班级重大事件,都要通过班级全体成员大会投票决定。对于有争议的活动和方案,多方讨论、广征纳言。在班级形成事无大小、集体决策的惯例,为学生创造自由发表言论、积极提出意见、民主决策活动方案的环境氛围。

2. 民主决策班级文化活动

班级活动是班级文化的重要载体,而班级活动的具体形式和方式,则需要集思广益、广纳谏言,以民主协商、民主决策的方式确定。依据学校、院系的要求和学生的意愿,开展班级活动,而活动的具体形式、参与人员、经费、策划等,都需要以民主集中的方式进行。如班级文化节活动,班级根据学校通知,在班级范围内征集创意和方案,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呼声较高的活动方案,招募活动主要参加者,动员班级学生全员参与,齐心协力完成班级活动。

3. 主动参与丰富班级文化

班级的发展成长需要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班级文化的建设也是如此。在班内营造班级发展人人有责的氛围,动员班级成员参加各种形式的班级活动。班级提供主题班会、班游、班级运动会、文化参观等集体活动,征文比赛、宿舍评比、辩论赛、摄影大赛、情景剧大赛等比赛,英语沙龙、风云人物、影视欣赏等特色活动的平台。学生个人要有主人公意识,主动参与班级活动,积极为丰富班级文化贡献力量。

4. 以民主自治带动班级凝聚力

民主氛围浓厚的班级,班级成员能够主动将班级发展看成自己分内之事,积极为班级发展、班级改革、班级成长献言献策,将自己看成班级不可以或缺的重要的一部分。自治理念盛行的班级,班级成员具有较强的大局意识、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意识,能够严格要求自己,按班级规章制度规范自己行为,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处理的理念引导自己的行为,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服务。人人严格要求自己,与班级共同成长、荣辱与共,形成较强的班级责任感、荣誉感及凝聚力。

三、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中,应处理好引导与放权、民主与集中、制度与人情、自治与他治的关系,把握好四组关系中两种对立面的尺度,这样才能使班级管理和建设真正践行民主与自治,使得民主自治型班级观念深入人心,得到班级成员的支持和拥护。

(一)引导与放权

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辅导员要把握好引导与放权的尺度。班级日常事务管理工作,辅导员可以放权。如班级干部换届、班级制度制定、班级活动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班风学风建设等事务,都可以下放给班级民主选举出来的班干部负责。给班级干部足够的空间和锻炼的机会,让他们领导班级学生以民主的方式处理班级事务。但此处所说的权力下放,并非全然不过问,而是以引导的方式把握大局和大方向。如班长和团支书这些关键职位的候选人,辅导员要把关,以避免所托非人影响班级整体发展。另外,涉及学生切身利益的班级事务,需要辅导员参与決策,权力不能完全下放。如综合测评、评优评先、资助工作等工作。

(二)民主与集中

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应该坚持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班级日常事务管理、日常事务决策、重大事项决策,应召开班级全体成员会议,自由讨论和发表意见,集体协商、研究和决策。同时,也应注意民主决策中两难的处理,巧妙化解分歧,秉承求同存异的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将最终意见统一到班级大多数成员的集体利益上来。

(三)制度与人情

制度建设是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的保障。班级制度规定了学生可做的事情,不能做的事情,鼓励做的事情,不提倡做的事情,对于规范班级学生行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有积极作用。同时,班级制度对于班级开展与班级成员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也有规范作用,是相关工作公平公正开展的保证。如综合测评工作、资助工作。但是也应认识到“规章是死的,人是活的”,事情处理中应该在冰冷的制度上着以人情和温情。此处,并不是说将人情至于规章制度之上,而是在执行规章制度的时候更加注重人性化和亲和力。

(四)自治与他治

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希望班级成员能够实现自治,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对于自制力较强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综合素质的提升,可以逐渐实现自治。但是对于部分自制力较差和成熟较晚的学生,需要在其自治的基础上辅以他治。如辅导员的引导,班委的监督,宿舍舍友的督促等。因而在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中,应该将自治与他治相结合,并因人而异的把握尺度。

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不仅是满足国家对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自立自强且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需求的必然选择,还是对于充分调动班级成员参与班级事务、满足大学生民主自治需求、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提高班级凝聚力有重要作用的必然选择。建设民主自治型班级,应从班级队伍建设、班级制度建设和班级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入手,针对班级特色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班级的民主与自治。此外,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中,也应处理好引导与放权、民主与集中、制度与人情、自治与他治的关系,把握好四组关系中两种对立面的尺度。这样才能使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取得应有效果。

高校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班级建设和管理中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具体的实施方法,需要不断借鉴国内外高校在班级管理和建设方面的经验,并结合本校和本班实际具体设计开展措施。只有找到科学、合理、有效的途径,才能使的民主自治型班级建设卓有成效、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王培芳.高校班级管理的民主问题与发展策略[J].管理观察,2017(02):119-121.

[2]张继.法制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班级民主制管理探索[J].法制博览,2015(34):63-64.

[3]葛玉琴.高校班级民主化管理模式分析[J].才智,2014(08):79.

[4]周雅娟.浅议高校班级管理中依法治班的实施策略[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3(03):22-24.

[5]张慧.高校班级民主管理模式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2(24):317-319.

[6]赵楠.班级管理:高校学生民主管理的微观考量[J].思想理论教育,2009(03):84-87.

猜你喜欢

班级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
“家文化”班级建设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研究生团组织与班级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探讨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做好四个结合强化基层政工干部队伍建设
职校生积极心理导向的体验式活动班会创设研究
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
论加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