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互联网+CDIO”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2018-05-30鄢小兵徐艳兰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鄢小兵 徐艳兰

摘 要:通过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下的课程与教学现有之问题,借鉴CDIO教育理念,梳理和分析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素质和能力要求,提出基于“互联网+CDIO”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互联网+CDIO”;课程与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005-03

Abstract: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cultivation, this paper uses the educational concepts of CDIO, analyzes the quality and capability requirements of the training of international trade specialt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ideas of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o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 trade special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CDIO".

Keywords: "Internet+CDIO"; curriculum and teaching reform;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talents; talents cultivation mode

一、概述

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有一通病就是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课堂上教的知识让学生到了企业用不上,企业需要的知识学校又没有教,学生空有满腹的理论,却只能纸上谈兵,企业不满意学生的工作状态,学生对学校也是诸多抱怨。而CDIO工程教育却在一定程度克服这一缺陷,它把人才培养目标、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研究项目嵌入到课程体系当中,使“培养目标、能力、项目与课程体系融为一体。然而应用型高校在实践CDIO时也存在不足:只能在学校内进行构思(Conceive)、 设计 (Design)、 实施(Implement),运行(Operate)则难以实现。即便是采用项目式教学,授课教师自己拟定虚拟项目进行学习实践,也难以达到在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能力要求。

而将“互联网+”与CDIO嫁接,以真实项目为核心,搭建学校、企业、社会三个层次的培养平台,让学生从传统的虚拟环境学习中走出来,真正参与到平台提供的实际的项目运作中,将以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课程教育与企业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培养过程之中,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外贸企业需求无缝对接。

二、应用型高校课程与教学改革之现存问题

(一)课程与教学的目标定位空泛

我国现行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定位往往强调从人才类型、人才规格等宏观视角来确定课程与教学的整体改革方向,但这种过于宏观的定位对具体的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设置及实施却没有多大的指导价值,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活动更为关心的是如何通过真实作岗位的要求来确定短期及时的微观目标内容以及实现此类目标的操作方式和累积效应。由于受到传统学科本位课程与教学思想的影响,因而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对工作过程本位和行动导向的课程与教学指导理念及实践思想缺乏实地研究和切身体验,故只能凭空泛泛而定。另外,应用型高校的课程与教学目标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企业和社会的实际需求,随意变更自己的课程与教学目标现象时有发生。

(二)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设置学科化

我国应用型高校课程与教学的内容设置是以学科知识为逻辑来设置,以学科边界来划分课程教学内容,对实际工作技能及岗位任务的分析关注不够,导致课程教学的内容与真实职业情境间的联系度较差,进而使教学方向偏离行动体系而较多地关注理论知识的系统性,最终不利于应用型高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和整体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课程与教学的体系结构方面理论与实践脱节

我国现阶段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其内容结构依循学科逻辑顺序,注重学科结构的完整性,虽然该结构体系也包含有一部分实践教学方面的内容,但这一实践部分的内容大多是对理论教学内容部分的延续或补充,这一课程与教学体系并没有把专业学习与具体的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是理论学习与实践探索相脱离的课程与教学体系,是精英教育方式的产物。而20世纪90年代初从国外引进的“能力本位”的课程与教学体系,尽管其注重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来增强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的联系度,借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但这一体系无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整体职业素养,尚缺乏适宜的生长土壤和应用情境,故其在中国的贡献只能表现在理念指导层面了,对实践教学作的引领并没有提供多大的借签价值。

(四)课程与教学的组织实施方面缺乏职业情境

现阶段应用型高校课程的主要组织方式仍然是倾向于学科取向,是依据社会发展的需要按照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来组织课程内容的,很少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经验、学习机会和学习心理等前提下基于企业真实职业岗位任务分析、按照工作过程中的内在逻辑顺序、采用项目化课程、任务型课程等情境化途径来组织实施课程内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教学组织方式是一种去情境化的教学组织形式,其教学实施过程遵循的是一种从理论到实践的线性演绎过程,忽视了项目教学等职业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割裂了理论与实践的应有联系,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互联网+CDIO”课程与教学模式探索

基于 CDIO 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职业能力为主线,以职业生涯为背景,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结构为框架,以工作情境为支撑,通过基础知识、国际贸易能力、电子商务能力等方面的培养实现沟通能力、实务能力等多方面综合能力的提升。针对总体培养目标做到各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的高效融合以及不同教学组织和教学队伍的整体实施。所追求的是如何通过“课程设置与工作任务相对接、教学内容与职业能力相对接、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相对接、评价体系与企业标准相对接”的途径来突显社会需求在课程与教学模式建构中的主导作用。基于该理念的课程与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实践、突出的是岗位、针对的是任务、追求的是人文性、学科性和职业性的完满统一。该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在于:从人才培养的能力和素质入手,根据对人才能力和素质要求来设定课程体系,根据工作任务组织课程教学实施,从而形成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应用型高校新型的一体化课程体系(图1)。

有鉴于此,首先,要设定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课题组通过对外贸企业、学校、学生等三方主体进行调研,疏理和分析国贸专业人才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将国贸专业人才素质整理为四个层面的能力,分别是商务基础知识、个人职业技能、人际交往和团队能力及商务系统能力。各层能力的具体内容分别为:国际经贸基础理论和国际商务管理相关知识;个人职业技能包括外语应用能力、单据制作能力、报关报检能力和实务操作能力;人际交往和团队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工作能力;商务系统能力包括业务开拓能力、风险识别应对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其次,制定相应的一体化课程体系。该课程体系按国际贸易前的知识准备、国际贸易技能、国际贸易综合素质提升三个阶段展开。国际贸易前的知识准备主要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商务基础知识;国际贸易技能环节则按国际贸易流程展开,形成与国际贸易流程相对应的教学项目;国际贸易综合素质提升主要通过各种综合性的团队或个人项目进行。

最后,设计教学计划模式(图2)。为了避免将学生培养成一个专业的操作人员,而不是具有专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我们选择图2中的第2种——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体化的教学计划,整合能力和项目的要求。要体现这一CDIO 工程教育理念,就需要在教學过程中增加丰富的实践项目并辅以企业实习,利用课堂和现代学习场所/实验室使计划具有活泼的、实践的、团队的特色,并及时与外界沟通,通过广泛评估与评价不断改进计划。

但是,如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入的实践项目由授课教师自己来拟定的话,则很难反映外贸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所要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而构建“N-CDIO” 课程教学模式则可满足这一要求,将以企业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引入到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在做中学,学中做”。这种模式不是对传统理论教学的抛弃,而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扬弃——“先实践,后理论”要比“先理论,后实践”教学效果要更好。

利用CDIO与互联网嫁接的网络教学平台,可集纳学校、企业、社会三方资源,教师、企业和社会组织均可在平台上发布项目,注册的学生可以进行项目申请。学生要先申请参与老师发布的项目,在学校平台以工作室为单位进行课程设计、实践训练,依据成果进行积分。当积分达到一定程度后,学生才有权限参与到企业合作类项目,或者是政府支持项目、学校双创项目、社会众筹项目。同时,各层级平台都有学校作为中介进行监管。学生可以自行组队通过网络平台模拟不同国家的不同公司,开展贸易往来,进行对抗比赛。在平台注册的学生团队使用全英文进行磋商、谈判、核算、合同、单证制作,每队可以注册创建公司,在校际间寻找贸易伙伴进行对手交易,开展买卖合同的磋商,撰写询盘、发盘、还盘和接受环节的英文函电,进行各种进出口商品的价格核算、成本控制和利润分析,缮制各种进出口单据,把握对外贸易术语和结算方式细节,处理履行各种进出口合同各环节的业务等,最后,系统根据各参赛队财务状况、业务能力、单证制作能力、操作技能等自动给予综合评分、排出名次。通过这种课程教学模式,改变了以往重理论、轻实践、技能差、知识结构单一等毛病以及以往一般限于基础理论知识很少进行实际操作和训练以及很少涉及最新的计算机技术等缺陷,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通过校内实验、实训、比赛及校外实习等环节,不断提高学生的国际贸易实务的处理能力。同时,CDIO与互联网嫁接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轻松灵活。

参考文献:

[1]罗高涌,张瑾.基于CDIO模式的校企合作办学的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教探索,2011(5).

[2]朱永永.我国职业教育课程模式推演与嬗变[J].成人教育,2010(6).

[3]梁成艾,朱德全,等.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模式的建构[J].职业技术教育,2011(11).

[4]魏静,张功学.基于“互联网+”理念的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6(3).

[5]宦成林,余华平.“互联网+”时代的课程教学变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4).

[6]问泽霞,吴佳,米慧蓉.CDIO理念下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理实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39(9).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互联网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后续课程建设之必要性探讨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