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慕课背景下现代汉语教学模式的反思与构建

2018-05-30袁凌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慕课现代汉语教学模式

袁凌

摘 要:慕课这种新形态的教学模式为现代汉语教学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它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它使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难以保证,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将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适度引入到现代汉语课程中来,并将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现代汉语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成效。

关键词:慕课;现代汉语;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118-03

Abstract: As a new form of teaching model, MOOC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or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On the one hand, it expands the knowledge of students and stimulates the initiative of learning. On the other hand, it makes it difficult to guarantee instant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the cultivation of practical ability is limited. Introducing the open education resources into the Modern Chinese course, and integrating the innovative teaching mode with the traditional Modern Chinese classroom, we can achieve the optimization of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Keywords: MOOC; Modern Chinese; teaching mode

慕课有四个本质属性:一是massive,即大规模。与传统课程数十个或数百个学生相比,慕课经常是成千上万人同时注册学习。二是open,即开放。只要拥有上网条件,任何人都可以免费学习课程。三是online,即在线。学习者可以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在网上完成学习和测评。四是course,即课程。慕课仍然遵循着传统意义上“课程”的概念,学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慕课所呈现出来的是一种课程呈现方式的变革,是教学模式的创新。

现代汉语是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语言学课程。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现代汉语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加强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分析、运用现代汉语的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语言文字及其他相关工作打好基础。目前现代汉语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上,慕课的特性为现代汉语这门课程的开发、教学组织和运作提供了独特的思路。

一、慕课对现代汉语教学的积极影响

(一)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共享优质教学资源

现代汉语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分为绪论、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大部分,内容庞杂精深,传统课堂的讲解需要颇费一番力气,学习成效还要视教学方法是否推陈出新、教师讲解是否深入浅出、学生理解是否在线等因素而定。慕课平台上的相关课程资料可以弥补传统现代汉语课堂的单一性和封闭性,为学生打开一扇又一扇窥见新奇的窗子,让学生不局限于书本既定的框架,而是尽可能丰富和扩展眼界,触类旁通地夯实知识基础。例如“果壳网”上有一门《方言与中国文化》课程,由武汉大学阮桂君老师主讲,它别出心裁地带领大家走入“翻过一座山,声调就转弯;走过一田垄,语音大不同”的方言大观园。而现代汉语课程的绪论部分就包含了“现代汉语方言”这一内容,在教学中若能见缝插针地导入《方言与中国文化》慕课中诸如《大话西游》方言诵读、戏曲、童谣等有趣的音视频材料,无疑能让学生既收获一份惊喜,又在学习的初始阶段对现代汉语产生浓厚的兴趣。又如“网易公开课”上由大连大学李索老师主讲的《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这门课程图文并茂地阐释了蕴含在汉字形体中的传统文化信息,让学习者在深刻地了解汉字之余更加热爱汉字。如果在现代汉语课“文字”这一章节的讲授中,选择该慕课中具有代表性的片段组织学生观看,就能引发学生更多的情感投入,当课本上冷硬的文字变成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挖掘潜藏在文字背后文化的意识就会被激活,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源源不断地滋生出来,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得以呈现和延展,学习效果也就能事半功倍。

(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传统的现代汉语课程以讲授为主,教师一般占主体地位,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原本生涩枯燥的知识点向学生阐述对教师来说是一大考验。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多半处于听众的位置。而作为教育革新实验方式之一的慕课,其教学呈现则是完全不一样的格局。以“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上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的《哲学导论》为例,该门课程的教学设计如下:开课学期,教师面授2次(所有教学点现场直播),其余时间为学生自行观看教学视频,并进行4次小班讨论,就课程单元内容进行讨论。每个教学点的选课学生中,每25人组成一个小班,定期参加讨论。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可由助教提交给主讲教师进行集中解答。除小班讨论外,每小班还可分成若干小组讨论。每名学生在上讨论课前须准备好发言提纲,讨论完毕后将其交给助教。最后优秀的发言提纲会放到网络上,供同学之间互相切磋,以便共同进步。该门课程的成绩构成比例为:四次讨论课成绩(40%)+期末考核成绩(60%)。在这种课程组织实施模式中,学生需要积极主动地观看视频获得知识,在知识内化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督促自己开动脑筋,把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梳理和归纳,把自己的迷茫困惑及时反馈给主讲教师。另外无论是课程教学设计,还是学生评价机制,团队协作学习贯穿了始终,而协作式学习的完成考查的也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若借鉴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无疑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转移给学生,讓学生充当主角,而教师也能从大包大揽的角色上解脱出来,获得更多的时间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实现课堂角色的转换。

二、慕课对现代汉语教学的消极影响

(一)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难以保证

“互动”概念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米德(GH.Mead,1913)提出:互动是一种基于符号和语言的相互作用过程。《心理学大辞典》对“互动”的解释是:互动是指相互作用,社会成员间通过交往而导致彼此在行为上促进或促退的社会心理现象。课堂中的师生互动是指在课堂这种特殊环境里,教师和学生之间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师生互动是语言学习的核心所在。Lantolf(1994)指出: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模式是教师与学习者或者学习者彼此之间的互动。初学者在与教师或者母语学习者之间的互动中逐渐获得了语言使用的独立性。这种互动能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Allright认为:语言输入只有在语言环境中和交际机会相结合来促进输出,并通过各种途径得到运用,语言习得才能真正有效,语言学习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才能得到保证。现代汉语是一门语言学课程,课堂上教师在抽丝剥茧地讲解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点的时候,学生的言语表情是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的信号灯。学生要正确理解分析语言现象,并能恰如其分地使用语言,也需要教师适时地给予强有力的言语示范和引导。师生之间的对话是传统现代汉语课堂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而在慕课平台上,尽管学生也可以提出问题或回答问题,教师也能抽取学生的问题进行回答,计算机也能对学生给出的答案予以评价,生生之间间或也能参与讨论,计算机通过测验也能提供一些反馈信息,但是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是缺乏的,与真实环境下面对面的语言教学还是无法相提并论,那么教学的成效也就会相应地打上折扣。

(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限制

现代汉语课程所阐述的语言规律,都是从大量的语言事实中抽象归纳出来的。实践是形成理论的基础,理论有指导实践的作用。因此,在学习现代汉语的过程中,学生有必要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言语实践。对于现实生活中司空见惯的语言现象,能时常保持一颗好奇心,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感知力,能于生活细微处观察思考语言现象产生的动因,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通过学习现代汉语课程,在言谈或表述中,能有意识地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言语,若有用词不恰当或造句不通顺的情况发生,能在第一时间醒悟并加以纠正。在传统的现代汉语课堂上,教师可以用贴近现实生活的语料、带有烟火气息的讲解打动学生的耳朵,引发学生的共鸣,促使他们在心领神会之余产生跃跃欲试的迫切感,从而依葫芦画瓢,也用个人的生活实践来佐证语言现象背后的规律,同学之间互相分享各自的语言体验和收获,边讲边练,从而进一步加深理解并巩固所学知识。因此言语实践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有力手段。在这种有目标有计划的训练安排下,师生之间突破了传授与被传授的关系,生生之间也能取长补短、互为借鉴。正所谓光说不练假把式,只有反复练习、不断实践才能熟能生巧,才能将知识融会贯通。而慕课与普通课程最大的不同在于,它的教学内容主要由视频而非面授来完成,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没有听众和观众,完全是自行理解和消化视频中的知识点,即使产生了思维的火花,有展开即兴言语实践的愿望和冲动,却因为这是一场独角戏而悻悻作罢。有疑问不能马上提出,有困惑不能马上疏通,有尝试说和写的冲动却没有比较和观摩的对象,缺乏表现自我的舞台。那么用理论指导实践就很难落到实处,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就受到了限制。

三、慕课背景下现代汉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将慕课中的开放教育资源适度引入到现代汉语课程中

作为开放教育世界的一道靓丽风景,国内很多慕课平台提供了众多高校的优质课程资源和学术资源。从现代汉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出发,“爱课程”、“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超星视频”、“果壳网”、“网易公开课”等慕课平台都推出了一系列名校名师主讲的与现代汉语密切相关的课程。在现代汉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将这些开放的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为我所用。就“爱课程”上的《现代汉语与社会生活》来说,作为主讲人的南昌大学徐阳春老师,关注到了语言生活中的各个热点问题,诸如言语交际成功的关键、网络语言兴起的动因、普通话与方言的和谐统一、歧义现象的消极影响与积极作用、避免语法错误的方法、拼音书写的混乱局面与解决办法、汉字的巨大历史作用、汉语走向世界等。这门课程内容包罗万象,涉及了现代汉语的 “方言”、“文字”、“语法”等几大核心部分,和现代汉语课程内容可谓血肉相连。此外“学堂在线”上来自清华大学彭林的《甲骨与甲骨文的发现》、“中国大学MOOC”上来自南京大学沈阳的《现代汉语》、“超星视频”中来自北京大学陆俭明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上文提及的“果壳网”上来自武汉大学阮桂君的《方言与中国文化》和“网易公开课”上来自大连大学李索的《汉字的传统文化解读》都是现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和语料来源。将以上开放的慕课资源适度地适时地引入到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之中去,不仅可以给学生创造知识的万花筒镜像、实现寓教于乐的宗旨,还能让课堂变得更有深度,更有维度,最终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

(二)将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现代汉语课堂有机融合起来

传统教学模式是先由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讲授,然后学生通过课堂训练和課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内化。而与之相对的是慕课加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 或Inverted Classroom)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微视频,拓展学习材料,完成进阶作业,参与在线讨论等基本的教学环节;在课堂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解答学生问题,订正学生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知识。这可以看成是传统教学模式的颠覆,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前完成,知识内化则是在课堂中经教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助完成。简言之,传统教学模式是先教后学,慕课加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一般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受课时的限制,教师的讲述偏向于快节奏,对现代汉语课程本身存有畏难情绪的学生要在课堂内完全理解消化知识点确属不易。有的学生在教师费尽心机、化难为易地点拨指导下,或许能拨开云雾见月明,但是却呈现不稳定的状态,课后独自回味,又感觉似是而非、似懂非懂。有的学生沉浸在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解中,无暇思考自己是否真正听懂。因此知识的内化就成了摆在学生和教师面前的一个现实考题。而慕课加翻转课堂的创新教学模式为教师在课堂内节省讲授时间,更多地与学生一同探讨、分析、解决问题创造了机会。如前所述,国内的慕课平台在现代汉语的方言、文字等方面有丰富多样的共享资源,那么就可以选择这部分知识点进行慕课加翻转课堂模式的教学。学生预先观看网络视频,进行自主学习,在自我探究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然后把困惑和不解带到课堂中来,在和同学的交流讨论中,在教师的启发帮助下,茅塞顿开的同时进一步深化认知,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慕课对于现代汉语教学来说有利有弊,传统现代汉语课堂也需要借慕课的春风而变得焕然一新,所以只有将慕课、翻转课堂等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现代汉语课堂有机融合起来,才能真正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四、结束语

事物都有两面性。慕课以其开放的资源、全新的课程组织模式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习的主动性,但是与此同时,在师生之间的即时互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方面,慕课又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掣肘。把握慕课为现代汉语教学带来的机遇,将开放的教育资源与现代汉语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将创新教学模式与传统现代汉语课堂有机融合,可以实现教学模式的优化,提高教学的品质和成效。

参考文献:

[1]黄伯荣,李炜.现代汉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傅宇凡.上海:中国在线教育“探路者”[J].中国教育网络,2013(4):26-28.

[3]张紫屏.课堂有效教学的师生互动行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4]林佳玉,ZIN MAR TUN.缅甸曼德勒福庆孔子课堂互动教学分析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5]陈玉琨.中小学慕课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10):10-17+33.

[6]李浩.“慕课”在现代汉语教学中的运用[J].齐鲁师范学院学报,2016(3):33-37.

[7]林金锡,张亦凝.慕课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国际汉语教育,2015(8):131-143.

猜你喜欢

慕课现代汉语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慕课”教学的“八年之痒”
慕课环境下的学习者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