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

2018-05-30许玉陆冶陆添添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

许玉 陆冶 陆添添

摘 要:二语动机调控策略指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若干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或学习者使用的自我激励策略。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所使用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显示:1.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采用8种动机调控策略,即兴趣激发、情绪调节、环境调控、后果设想、自我效能提升、自我激励、意志控制和元认知控制;2.其中,“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最高;3.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情绪調节”、“后果设想”、“意志控制”、“元认知控制”4种策略的使用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关键词:二语学习动机;动机调控策略;少数民族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065-04

Abstract: Second language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refer to the instructions applied by language teachers in pedagogical practice to promote language learner's motivations or the self-consequating strategies used by learners. A questionnaire was administered to 80 national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to investigate their use of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in English learning. Statistical analysis shows that:1.8 types of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are used by the subjects in their English learning, i.e. interest enhancement, emotional control, environmental control, negative-based incentives, self-efficacy enhancement, self-motivation, volitional control and meta-cognitive control ;2.of the 8 strategie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is emotional control; 3. there'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tudents of different English levels in using emotional control, negative-based incentives, volitional control and meta-cognitive control.

Keywo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motivational regulation strategies; national minority college students

一、研究背景

二语动机调控策略指语言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采取的若干促进学习者学习动机的教学行为,也指学习者使用的自我激励策略(D■rnyei,2001)。自上世纪90年代起, 国外语言学界开始关注该研究领域, 对教师所使用的课堂动机教学策略和学习者自我动机调控策略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学习者所使用的动机调控策略类型是广大研究者关注的一个焦点。McCann & Garcia (1999)区分了3类学习者动机和情绪控制策略,即自我效能提升(self-efficacy enhancement)、减压(stress reduction)和后果设想(negative-based incentives)。而Wolters (1999)则将学习者自我动机调控策略划分5类:自我管理(mastery self-talk)、自我激励(performance self-talk)、兴趣加强(interest enhancement)、 后果设想(negative-based incentives)、环境控制(environmental control)5大类,并发现自我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与学习成绩存在密切关系。与上述分类有所不同, D■rnyei(2001)将学习者自我动机调控策略概括为投入控制策略(commitment control strategies)、元认知控制策略(meta-cognitive control strategies)、满足感控制策略(satiation control strategies)、情绪控制策略(emotional control strategies)和环境控制策略(environmental control strategies)5大类。基于以上研究,李昆(2009)将汉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调查发现其使用的动机调控策略有8种,分别是兴趣提升、表现目标唤起、自我奖励、后果设想、任务价值提升、意志控制和自我效能提升。除了调控策略的类型之外,影响学习者动机调控策略水平的个体因素也是二语/外语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李昆(2009、2013),高越和刘宏刚(2014),李忻洳(2015)等研究发现性别、专业、语言水平等是影响学习者使用动机调控策略的重要因素。目前,在针对二语动机学习调控策略的研究中,国内学者大都立足于汉族学生,较少关注少数民族学习者。因此,本研究将少数民族大学生群体作为研究样本,调查其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期以深化现有相关研究,并为改善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学习提供更多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问题

本研究主要研究问题为:1.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使用的动机调控策略主要有哪些类型?2.少数民族大学生最常用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为哪些类型?3.不同性别、年级、英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学习者在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方面是否具有差异?

(二)研究对象

本项目的研究对象为中国某医科大学80名非英语专业一、二年级(19-21岁)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其中男生32人,女生48人。这些学生来自新疆和西藏,分属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和基诺族。他们均有4年以上的英语学习经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普遍不是很理想。笔者按被试四级考试成绩将其英语水平划分为中等(426分至550分)和较差(低于426分)两类。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使用的工具是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调查问卷。该问卷是以已有问卷题项(李昆,2009)为基础,并通过预试验对问卷题项进行删除和修改后编制而成。问卷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包括被试的性别、年龄、民族、英语高考成绩和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第二部分是调控策略类型调查量表,共包含30个题项。问卷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计分,1=完全不符合,2=通常不符合,3=有时符合,4=通常符合,5=完全符合。问卷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结果为0.854,显示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

(四)数据分析

本研究所采集数据将使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 11.5 进行分析统计。所采用的统计方法有:1.描述统计法,通過对均数、标准差,峰值、各等级有效百分数的统计,描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2.因子分析,目的在于找出少数民族大学生所使用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类型;3.独立样本t 检验, 验证不同性别、年级、英语水平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使用上的差异性。

三、结果与分析

(一)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类型

对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进行的探索性因子分析显示KMO=0.822,说明变量之间存在共同的因素,适宜进行因子分析。经过因子分析的主成分分析法正交旋转后,因子(主成分)负荷矩阵得到8个因子。表1显示了这8个因子及其所包含变量的联系系数。

因子1包括5个题项,负荷从.521到.714。这5个题项表达的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如何通过提升兴趣来维持或增强学习动机以促使自己认真完成英语学习任务。一方面,学生通过变换学习方式,寻找学习任务中有趣的东西或者通过想象来提升学习任务本身的有趣性(题项4、11、20);另一方面,学生将学习任务同他们的生活或者个人兴趣联系起来以提高学习兴趣(题项22、28)。因此,因子1被命名为“兴趣激发”。

因子2包括4个题项,负荷从.560到.798。这4个题项说明为了使自己能够坚持专心学习,少数民族大学生想办法调控自己的情绪,比如用一些解压方式调节情绪然后再学习,或者向人倾诉来缓解负面情绪。因此,因子2被命名为“情绪调节”。

因子3包括3个题项,负荷从.575到.629。这3个题项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通过改变学习时的周边环境以减少环境的干扰来克服英语学习动机问题。因此,因子3被命名为“环境调控”。

因子4包括2个题项,负荷从.566到.832。这2个题项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会通过设想消极学习带来的不良后果来激励自己坚持认真学习。因此,因子4被命名为“后果设想”。

因子5包括3个题项,因子负荷由.459到.641。这3个题项显示学生如何通过提升自我效能感来维持或增强学习动机,比如他们会对自己说“心里对自己说,大家都一样,别人能做,我也可以做”或“在学习过程中我会以自己天赋和长处不断激励自己,增强学习的信心”。所以,因子5被命名为“自我效能提升”。

因子6包括4个题项,因子负荷由.597到.784。这4个题项表明,学生依靠外在激励来维持或增强学习动机,也就是说,为了维持或增强其学习动机,他们会向自己施加一些外部压力来激励自己认真完成学习任务,如“我会逐步增加学习难度以此来获得满足感”或“我向自己许诺,全部完成作业后给自己奖赏”。这一因子可以命名为“自我激励”。

因子7包括3个题项,因子负荷由.473到.584。题项5、13、21说明,为了使自己能够坚持专心学习,学生努力克服不良情绪,如抑制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烦躁,继续完成学习任务,或者主动忽略与学习不相关的东西,提高专注力。因此,因子7被称作“意志控制”。

因子8包括5个题项,因子负荷由.439到.710。这5个题项描述的是学生如何通过各种元认知策略维持或增强学习动机。如“我会向朋友或同学寻求帮助,请他们监督自己的学习,提醒自己学习时不做分心的事情”或“我会检查自己的学习进度,不断提醒自己要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或者“我会定期进行学习分析,总结得失”。这一因子可以命名为“元认知控制”。

李昆(2009)、高越和刘宏刚(2014)及李忻洳(2015)的研究发现汉族大学生能使用诸如兴趣提升、情感控制、自我激励、目标唤起等多种策略调节自己的英语学习动机。与其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尽管英语学习时长较短,英语水平较低,但同样能采用多种自我调控策略维持或增强自己的学习动机。这说明少数民族大学生大都意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试图通过调节动机来促进自己的学习。

(二)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

1. 动机调控策略使用频率

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动机调控策略使用情况,笔者基于样本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根据统计结果,各项动机调控策略均值的范围为3.28-3.64。可见,少数民族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频率处于中等水平。而8种策略按均值从高到低的排序为:情绪调节(M=3.64)、环境调控(M=3.61)、意志控制(M=3.48)、自我激励(M=3.39)、后果设想(M=3.32)、元认知控制(M=3.30)、自我效能提升(M=3.29)、兴趣激发(M=3.28)。这些数据表明少数民族大学生使用频率最高的动机调控策略为“情绪调节”。这可能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心态有关。与汉族学生相比,少数民族大学生普遍英语起步较晚,英语基础较差,且英语是第三语言,因此学习难度更高。在此基础之上很容易产生诸如焦虑、担忧等负面情绪,使用情绪调节策略可以减少其对英语学习及学习动机的负面影响。

李昆(2009)将兴趣提升、自我效能感提升、任务价值提升和掌握目标唤起归为内在动机调控类策略,而把表现目标唤起、自我奖励和后果设想视作外在动机调控策略。比较上述各均值,可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外在动机调控策略,这与其英语学习内在动机较低,普遍英语水平有限不无关系。

2. 性别、年级、英语水平与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性别、年级和英语水平三个因素中,只有英语水平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产生了显著性影响。如表2所见,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在 “情绪调节”、 “后果设想”、“意志控制”、 “元认知控制”策略的使用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其P值分别为0.006、0.002、0.009和0.017,均小于0.05。此研究结果也说明英语水平较高的少数民族大学生更善于使用 “情绪调节”、 “后果设想”、“意志控制”、 “元认知控制”四种策略。李昆(2009)和李忻洳(2015)的研究表明性别是影响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的重要因素,这与本研究结果有所出入。笔者认为引起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揭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二语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情况可能并不全面。

四、结束语

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对8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所使用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进行了调查。统计分析显示:1.少数民族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采用8种自我动机调控策略,即兴趣激发、情绪调节、环境调控、后果设想、自我效能提升、自我激励、意志控制和元认知控制;2.其中,“情绪调节”策略使用频率最高;3.不同英语水平学生在 “情绪调节”、 “后果设想”、“意志控制”、 “元认知控制”策略的使用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该研究结果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具有一定的启示,即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提高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以改善学习成绩,提高英语水平,促进学生的自我动机调控能力。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小,所以揭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二语动机调控策略的使用类型和使用情况可能并不全面。 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广大学者可关注更多少数民族群体进行大样本研究,以丰富中国二语动机调控策略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McCann, E. J. & T. Garcia. 1999. Maintaining motivation and regulating emotion: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academic volitional strategies[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3:259-279.

[2]Wolters, C. 1999. The relation between high school students'motivational regulation and their use of learning strategies, effort, and classroom performance[J].Learning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11:281-299.

[3]D?rnyei, Z. 2001. Motivational Strategies in the Language Classroom[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4]李昆.中国大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09(3):305-330.

[5]李昆.中學生英语学习动机策略调控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3(1):86-90.

[6]高越,刘宏刚.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二语动机调控策略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2):33-42.

[7]李忻洳.大、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调控策略实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5(1):67-74.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大学生
新疆高校民汉合住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问题探究
现代大学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工作的创新方向
关于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调查研究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做好内地高校新疆籍少数民族学生宗教工作的几点思考
新媒体视域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途径
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试测报告
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在少数民族大学生中的适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