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探究

2018-05-30张京花李英浩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复合型多模态民族地区

张京花 李英浩

摘 要:多模态理论在现代外语教学中起到重要作用。我国民族地区外语教学虽然有其多元语言文化的优势,但是与内地发达地区的外语教学相比存在一定差距。互联网为外语教学提供更丰富的符号资源。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充分调动听觉、视觉、触觉、影像、图片、空间认识和手势各类多模态符号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基于网络多媒体的多模态外语教学成为民族地区外语教学中必然趋势。

关键词:多模态;外语教学;民族地区;复合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104-03

Abstract: Multi-modality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the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has multi-lingual and cultural superiority, while many differences still can be found compared with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in other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Internet provides rich semiotic resources for language teaching. Multi-modality-based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fully activates modalities such as listening, seeing, touching, images, pictures, spatial recognition and gestures etc. to improve language teaching efficiency. Internet-based multi-modal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comes an inevitable trend in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Keywords: multi-modality;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ethnic minority regions; multi-type

一、绪论

多模态外语教学理论起源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多模态教学理论是20世纪90年代由新伦敦小组提出的,后来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的发展和扩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民族地区高校双语认知背景下的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研究,旨在提高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水平。我国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双语背景下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外语学习者的双语认知优势(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借助互联网资源,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多模态化有效促进外语教育的发展。本文将通过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实际分析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对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

二、民族地区多元语言文化环境与多模态理论的应用

多模态也叫做多符号。近年来,多模态理论研究扩展到除语言模态之外的图像、字体等非语言符号模态的研究。張德禄(2009)认为多模态是指运用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种感觉,通过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多种手段和符号资源进行交际的现象。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反映人类对事物发展的普遍认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不仅应用在语言学领域,而且也应用在外语教学、计算机软件等其他领域形成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在国外,O'Halloran, K.L(2004)研究多模态的理论建构问题。Royce,T(2002)研究多模态话语中不同符号的互补性问题。关于多模态理论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著名语言学家Widdowson曾指出语言课堂中应重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模态的共同发展。在国内,胡壮麟(2007)认为教育中的多模态化来自教室中不断增加使用的多种媒体。李战子(2003)利用系统功能语法理论对多模态话语理论做了研究。张德禄(2010)把多模态理论应用到外语教学中。他认为多模态交际可以使听话者通过多渠道获得信息,进行“强化、补充、调节、协同” 的功能达到更加充分或者尽量充分表达意义的作用。现代外语教学不仅需要语言模态的应用,还需要通过网络、多媒体等手段的非语言符号模态。多模态外语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激活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民族地区多模态外语教育可以通过充分挖掘双语认知优势促进双语背景下的多模态外语学习。国内多数民族地区的外语教育是双语基础上的第三语言教育。双语认知背景的语言学习者在其概念形成、分析能力、类比推理和空间关系认知及发散思维等方面都比单语背景外语学习者具有显著优势。例如,双语者处理两种语言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联想能力,具有高效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双语背景的外语学习者的交际敏感性和语言意识也比单语背景外语学习者具有更大优势。双语者认知优势产生机制的验证在国外已经有先例。由此可见,民族地区多语背景外语学习者擅长于多元化符号系统的应用且已具备了多模态理论应用的基础。

三、互联网时代民族地区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

我国多数少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双语背景下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充分发挥民族地区外语学习者的双语认知优势。多模态外语教学为外语学习者创造多渠道、多形式的外语学习环境和语言输入机制。现代语言教学理论框架下学习者有效利用网络、多媒体、丰富的课堂活动等现代化教学模式提高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

(一)民族地区多模态外语教学认知优势

外语教学多模态发展为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机遇,也为外语教师的专业化提出严峻挑战。双语背景下多模态外语教学有效推动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双语背景下的多模态外语教育不仅可以探索多模态教学方法和模式,还可以培养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这符合现代外语教学发展的总的趋势。外语教学实践证明多模态外语教学方法使外语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更容易激起外语教学课堂中学习者对外语学习的热情,从而避免出现在单模态传统外语教学中的厌倦学习的情绪和学习效率低下的现象。双语背景下外语学习和单语背景的外语学习相比具有明显的认知优势。有效调动双语认知背景对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学习水平具有积极意义。通过对双语认知的理解提高外语学习者的元认知意识。民族地区外语学习者已经经历了多种语言习得的过程,对多模态符号的处理相对熟悉。因此,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对不同类型的复合型模态的处理以及元认知符号的解释都具备了较好的认知理解能力。民族地区双语背景下的多模态外语教育促进民族地区外语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多模态外语教学中教师根据讲授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通过多渠道、多感官刺激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外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等多种语言模态为主要平台形成有机的统一体之外,行为、表情、动作等非语言模态也应得到合理应用。

多模态外语教学与传统外语教学的最大区别点在于网络多媒体技术的综合运用。网络多媒体外语教学的尝试为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外语教学提供了崭新的实验平台,同时为民族地区外语教师和学习者创造了更为多元化的教学和学习模式。基于互联网的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发展必将会促进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的发展。

(二)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必然性

我国多数民族地区外语教育在教学方法上还是多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单一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现代化外语教学的需求和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多模态外语教学法的研究成为提高外语学习效率的必然选择。民族地区外语教师专业化程度低。外语教师的语言模态、听觉模态及视觉模态等不够完善,影响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实施。此外,部分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师不熟悉现代网络多媒体技术,不会应用多媒体课件,而这些非语言符号模态在现代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视觉、听觉、动画、图片、手势、记录等不同模态中单独依靠某一种模态进行外语教学显然已无法满足现代化多媒体时代的外语教学。因此,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实施是外语教学必然的趋势。近几十年以来,随着多媒体数字技术和外语教学观念的转变,一些原本以为不可思议的教学模式也应运而生。翻转式课堂模式,微课,慕课,私播课,分层教学,问题式教学,高效课堂等符合现代化外语教学的集各种多模态外语教学方式的外语教学形式也不断出现。这些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数字化技术,综合运用视觉模态、听觉模态、触觉模态等各种感官因素,充分激活外语教学过程中学习者的外语感知。学习者在接触这些网络化课程或教学过程中与教师进行多种不同模式的符号资源的交流、整合、编排或处理以达到最佳的外语学习效果。这种获取新知识的方式到21世纪变得越来越普遍。教学过程中外语教师结合各种教学方法、通过多模态的综合运用提高外语教学效果,学习者则依据自身学习水平合理选择相应模态达到学习的目的。Stein主张多模态教学方法,其核心理念在于身体和大脑通过多模态、多感官的综合运用达到意义的建构。学习者科学合理地选择外语教学过程中视频、音频、图片、字幕、动作、网络、字体、PPT、手势等不同模态,形成适合自己的复合型多模态学习模式。复合型多模态的选择不是盲目的。首先,课堂教学中复合型多模态的使用应该要符合教学实际,即注重教学实际的原则。多模态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课型和所讲授内容而定。例如,在外语会话教学课堂中,教师和学习者都应该注重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的应用,使两者间形成有机的整体。会话和听力有密切关联。如果想在会话课上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就应该更加注重听、说等模态的结合,而非字体、PPT或手势等模态。因此,复合型多模态的选择应切合教学实际。

(三)互联网背景下的民族地区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探索

多模态的选择和使用方面一定要结合教学实际。多模态的选择应根据具体课程类型和教学内容,而不能盲目地讲求数量。复合型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形成对外语教师,学习者,教学手段和方法都提出了崭新的要求。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手段和样式需要多样化。教师教学方法也不断推陈出新,适应外语教学的实际。民族地区高校外语教学中除听力、会话、阅读、写作等语言模态以外,其他非语言模态在外语课堂教学中经常得到应用。例如,外语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就可以很好地体现教学方式的多模态化。外语教学方法研究自20世纪初以来近1个世纪的时间里先后经历了方法论时代和后方法论时代(Richards, 2014)。单一教学法(如语法翻译法、词汇教学法等)的使用不能满足现代外语教学的要求。近30多年来,交际式教学法广泛地被应用在外语教学课堂中。虽然交际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但有时教学效果还不够理想。这说明教学方式的多模态化应该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利用。民族地区外语教学方法的多模态化对外语教学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除外语教师课堂上要运用的语言符号模态以外,外语教学还有广泛利用基于网络的音频(听觉模态)、视频(视觉模态)以及其他类型网络资源(非语言符号模态)。这些非语言符号系统与语言符号系统共同构成推动民族地区外语教学的多模态系统。民族地区多模态外语教学还需要外语教师教学能力的专业化。外语教师的教学能力影响多模态外语教学效果。教师的专业化和多模态教学的实施有直接关联。多模态外语教学中教师主要通过听觉模态和视觉模态向学习者传递信息,而分组讨论、学生辩论、教师提问、多媒体PPT课件制作和使用、课堂活动组织等内容和语言模态及姿态模态等有密切关联。因此,外语教师不仅要熟悉多模态类型,还要熟练掌握多模态的具体内涵及其操作模式。外语学习者方面也应充分了解并利用多模态形式,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互联网、视频、音频、网络动画、图片、微课、慕课等多种模态的协同利用不仅可以使学习者提高外语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习者在多模态中自由选择、有效组织自己的学习过程,最终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交际式教学法的深入和发展,外语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和手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学习者除了多模态课堂获取主要教學内容外,还可自行通过现代化网络媒体接触学科前沿的相关知识。

四、结束语

现代外语教学过程中除听觉模态、视觉模态等传统外语教学中普遍使用的教学方式以外,外语教学方法的改进,外语教师课程设置的多模态趋势和学习者多模态学习模式都为现代化外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方法论和理论指导。对外语教学中的多模态的分类没有具体的分类,因为它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课型、不同教师、不同学习者都会根据自己的情况科学、合理的选择并使用多模态。互联网时代的数字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为多模态外语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更多的外语教师和外语学习者利用PPT、网络动画、视频资料、音频文件等复合型多模态符号手段进行或接受外语教学并且提高外语教学和学习效果。这对新时期多模态外语教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最基本的保障,同时为以后的多模态教学提出了新的思考。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中多模态符号的应用已成为必然趋势,但是复合型多模态的合理选择和科学利用仍然是多模态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民族地区外语教学多模态化也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参考文献:

[1]Kress, G & Van Leeuwen, T. Reading Images: The Grammar of Visual Design[M]. London: Routledge, 1996.

[2]O'Halloran, K. 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Systemic-Functional Perspectives[C].London: Continuum,2004.

[3]Royce, T. Multimodality in the TESOL classroom: Exploring visual verbal synergy[J].TESOLQUARTERLY,2002(36):191-206.

[4]代树兰.多模态话语研究的缘起与进展[J].外语学刊,2013(2):17-23.

[5]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剖析[J].外语电化教学,2007(2):3-12.

[6]李战子.多模态话语的社会符号学分析[J].外语研究,2003(5):1-8.

[7]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4):15-20.

[8]张德禄,王璐.多模态话语模态的协同及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J].外语学刊,2010(2):97-102.

[9]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2007(5):82-86.

猜你喜欢

复合型多模态民族地区
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
云南省民族地区农村小学体育教师现状调查研究
如何提高民族地区“一类模式”小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