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理论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教育研究

2018-05-30王华嵇炜陈福鼎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大学生

王华 嵇炜 陈福鼎

摘 要:生命意义感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对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已有理论及他人实践研究基础上,分析时间管理倾向对于培养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从开展生命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开展时间管理教育为主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两方面培养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时间管理倾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047-03

Abstract: The education of life meaning is the core content of lif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launching relative education activities is conductive to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Based on the exis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moting effect of time management disposition on college students' life meaning and puts forward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life meaning from two aspects:carrying out life education-oriente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course and developing academic career planning education based on time management education.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life meaning; time management

一、概述

当下社会正在不断发展,在社会转型的道路上,大众的物质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层次也不断提升。在社会如此发展的大背景下,竞争日趋剧烈,人们的价值观也呈现多样化的特点,当代大学生承负着更加沉重的压力,从小学到大学持续存在的学业压力和就业压力。这些能明显感受或潜移默化影响他们的心理,使大学生感到苦不堪言,产生焦虑不安的情绪,甚至紧张和抑郁等一系列心理问题,他们常常会迷失自我,出现“无趣”、“低沉”或“无意义”等心理状态,没有明确奋斗方向,甚至认为生活无望,光阴虚度等等,并且有自杀倾向或行为的发生。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了严重影响,大学生在生活观与价值观上的空虚与迷茫可归结为心理和精神上的危机,所以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开展生命教育,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刻不容缓。

意义治疗这一理论由20世纪下半叶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兰克尔创立,其理论研究已经愈加深入丰富,通过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对其三个理论命题的阐释,以及发现生命意义的途径使得生命意义的研究在心理学研究中逐渐又受到重视起来[1]。从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学说的角度解释,大学生是由于生命意义感缺失,所以容易对生活有空虚感和迷茫感,容易出现危机、绝望甚至出现自我摧残或者自我摧毁的行为,这一点在年轻群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目前国内外对于生命意义感的概念、来源、测量等方面研究已日趋丰富。除了这些理论研究之外,关于生命意義感的实证研究也越来越广泛。当前相关实证研究主要包括编制生命意义感测量工具以及生命意义感的个体差异研究,此外还包括生命意义的心理效能方面的研究。在国外,早在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怀特就提出了“生命教育”理念,20世纪70年代末,在澳大利亚形成了体制化的生命教育,从那时起,生命教育从理论到实践、从全球到本土、从认识论到方法论,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中国,台湾地区于1997年将生命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2008年2月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云南省教育厅首先提出了要对大中小学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要求,随后对在校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国内逐渐开展了起来。

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相关研究分析

(一)生命意义感概念及理论

台湾的学者吴淑华认为,生命的意义是指个体生命的独特使命,在这一独特使命的基础上,它将被用来指导个人对生命、职业方向的态度,并对生命的价值进行审视,并督促他们去面对和实现这一使命[2]。我国台湾学者何纪莹认为,每个个体对自己生命存在有没有意义及合理目的性的感知程度叫做生命意义感。吴淑华认为生命意义感指的是个体对于自己独特使命的自我觉知。何英奇(1987)认为生命意义感指个人对自己生命之意义和目的的觉知与感受的程度[3]。本文认为个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和目的的不同觉知程度,主要取决于个人对生命意义的不同领悟。个人对生命意义的不同领悟会使个人有不同生命意义感,使得个人人生更加不同。

弗兰克尔最早提出系统提出生命意义理论,其理论核心有三个基本命题:意志自由、意义意志、生命意义,这也是其意义治疗学说的三个核心概念。意志自由是指“人精神上的意志自由”,并且他将意志自由作为人类的一个基本特征,他认为人们有自由意志,因为人们总是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方针并对待他们。意义意志是指追寻人生的意志,即人的原始驱动力通过自己的选择来战胜环境的限制努力探索人生的意义。Frankl认为是“活着的存在”,“世界主义”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方面。人的存在的意义和实践必定是“世界”的一种有意义的活动。因此,对意义的追求将是“生命的意义”。以上三个基本观点是其生命意义理论的三个理论基石,三者紧密联系、互相支撑,意志自由是意义意志的一个心理学前提,只有这样人们才能主动对生活进行选择与支配;生命意义源于意义意志,人们在意义意志促动力基础上进行对意义的追求。人们运用意义意志和意志自由在追寻生命的过程中体现出生命的意义[4]。弗兰克尔认为人们会感到精神空虚就是因为人们没有发现生命的意义,为了充实人的空虚精神,引导人们发现生命的意义,弗兰克尔提供了三条途径来发现生命的意义。即“创造性价值”、“经验性价值”、“态度性价值”[5]。Frankl的生命意义理论作为经典理论,与其个人生活经历有很大关系,其目的是鼓励人们通过外在的事物去发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帮助那些缺乏孤独感和价值感的人,就是帮助他人找到生命的意义。

(二)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研究现状

通过已有众多实证研究发现,生命意义是用来维持和改善个体的生理机能(Reker,1994)、心理(Nicholsonetal,1994)、及精神(Fry,2001;Reed,1991)等方面的一个重要的变量。研究者们编制了不同的生命意义感问卷,并测试与生命意义相关的因素。

在国内,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咨商学系吴秀碧等人对大学生生命意义观进行研究认为大学生生命意义感主要由生存的意义、生活的意义、存在的意义以及死亡的意义等四方面构成。生存的意义包括求生存的意志、健康的身体以及身体与物质性的美感。生活的意义主要有两大类别,分别是人际关系以及自尊[6]。徐州师范大学的贾林祥、石春(2008)以何英奇的生命态度剖面图对徐州地区大学生进行了研究,发现生命意识的构建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影响[7]。沈阳师范大学的郑顺艺(2011)以积极心理学、中国文化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编制了大学生生命意义问卷,以沈阳市内5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作为被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男、女大学生在全量表及盲信维度上差异是显著的,男生比女生高,专业差异只在爱情维度上,文科明显高于理科和工科学生[8]。

三、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现状及其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

1. 时间管理倾向概念及相关研究。从心理学角度对时间管理及相关行为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Britton,B.K.等人的研究,他们从信息处理角度探讨了时间管理及时间管理行为[9]。后来Bond,J.M.&Feather,N.T.等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时间结构的五维度,即目的感、有结构的常规行为、当前定向、有效组织和坚持性等五個方面[10]。在国内黄希庭等人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最早提出了“时间管理倾向”概念,他们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是一种人格倾向,即个体在时间使用方式上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特征。黄希庭等人认为时间管理倾向是由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等三维度所构成的[11]。

随后更多的学者开始研究该领域,研究学者们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在不同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如范翠英研究认为文科学生的价值感显著低于理科学生。相关分析研究方面,发现时间管理倾向与成就动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水平越高其成就动机水平越高。研究还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和状态焦虑水平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时间管理倾向的价值,时间效能感和时间管理倾向和状态焦虑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即不善于时间管理的人其焦虑程度越高。范翠英等人发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大学生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负面情绪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认为大学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感效应对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预测作用。

2. 时间管理倾向与生命意义感关系分析。通过众多研究者的文献发现影响大学生生活意义感的因素有很多,但时间管理能力无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时间管理与规划与大学生对于生活的认识情况密切相关,大学生在面临繁杂事务时,容易混乱,不能合理地安排时间,不能区分事务的重要性与紧急程度,很多学生都经常紧张地做所有事,但往往因为精力有限,一切都没准备好。研究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对生命意义感以及主观幸福感均有一定程度的预测作用。例如,杨牧娟的研究从大学生和高中生的时间管理,自我价值和对生命意义感的方面上提出,它的多重维度是积极相关的:大学和高中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价值感对生命意义其维度具有显著的预测效果[12]。刘玲玲研究认为时间管理倾向以及其时间监控概念和时间效能维度对心理健康都有显著的影响。国内外关于探讨时间管理行为和心理健康的关系的文献虽然不多,但在时间管理与焦虑、抑郁、压力等特质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对主观幸福感、生命意义感存在一定预测作用,因此我们认为,时间管理倾向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预测功能,通过相关研究综合分析表明,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主观幸福感以及生命意义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四、基于时间管理倾向的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提升作用建议

时间管理技能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学生不能很好的自我控制,尤其是时间规划,那么其生活很可能处于混乱状态,会影响其主观幸福感,进而会影响他内心的生命意义感。建议从如下两个方面提升大学生生命意义感:

1. 开展生命教育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高校应该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生命教育,生命教育课程具有正面和积极的效果,可以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增强主观幸福感,促进大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我国的生命教育课程还比较少,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展了生命教育课程,相关教育活动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但是现阶段大多数学校的生命教育都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心理健康教育课为主,并未考虑如何从源头来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生命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学生理解并找寻生活的意义,以形成积极的生活价值观。我们不仅要关注生命教育课程理论,也要注意相关的挫折教育、感恩教育等相关内容。此外,生命教育课程应该具体、丰富多彩,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生活的热情通过课堂教学意义,名人讲堂,志愿者活动和团体咨询。总之,生命教育应以人为本,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帮助学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积极的人生观。此外还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成立心理健康社团,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开展各项心理健康活动。另外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式。指导大一学生尽快的适应大学生活,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关注大二学生的学习压力,对大三学生给予指导,让其对于未来有较为明确目标,不再感到困惑迷茫,针对大四学生则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怀,特别是心理素质较差,生命意义感缺失的同学,要通过心理咨询与辅导,释怀他们的就业压力、升学压力,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生活目标与意义,促进他们的成长与发展。

2. 开展以时间管理教育作为重点的学业生涯规划教育。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生命意义感关系密切,时间管理倾向能够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增强是迫在眉睫的,许多大学生并不怎么擅长对自己的时间管理及其规划。而令人较为欣慰的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他们自身也希望在学校的学习中改善此状况。高校在设置各类专业课程的同时,还应开设与时间管理培训相关的课程,使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和技能,并应用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高校还应该重点培养大学生时间管理能力,训练时间管理行为,尤其是时间管理效能感与时间监控观,也就是培养大学生对于时间利用和管理的能力、观念、信心。结合自己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提出合理的大学学习目标,合理利用时间,促进学生学业生涯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William Blair Gould.弗兰克尔:意义与人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

[2]吴淑华.青少年生命意义感之研究[D].台湾嘉义大学,2006.

[3]何英奇.大专学生之生命意义感及其相关:意义治疗法基本概念之实证性研究[J].台湾师范大学学报,1987(35):87-106.

[4]贾林祥.试论意义治疗的三个理论命题[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6(2).

[5]贾林祥.试析弗兰克尔的意义治疗理论[J].医学与哲学,2004(8).

[6]吴秀碧.大学生生命意义观之探讨[EB/OL].http://cyber.ncue.edu.tw/book_data/1056600107/284.doc.

[7]贾林祥.307名大学生生命意义认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8(5).

[8]郑顺艺.大学生生命意义的结构及其发展特点[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11.

[9]Britton B K,Glynn S M 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A cognitive model oftime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 productivityl In:J A Glover,R R R onning,C R Reynolds ed1 Handbook of Creativity:New York:Plenum Press,1989:429-440.

[10]Bond J M,Feather N T.Some correlates and purpose in the use of time[J].Journal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8,55(2):321-329.

[11]黄希庭.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12]杨牡娟.大学生和高中生的生命意义感与时间管理倾向、自我价值感的比较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0,6.

猜你喜欢

大学生
大学生付费实习“天坑”必须提防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大学生缴存公积金,这个可以有
新大学生之歌
六旬老妇“养出”了个大学生
从8 个字看大学生的政治认同
大学生实习“注水”谁之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