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词汇教学中运用创新思维对思辨能力培养的探究

2018-05-30陈晨

高教学刊 2018年11期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思辨创新

陈晨

摘 要:文章着重从创新和思辨这两个有机结合的方面入手,探讨英语词汇教学中创新促思辨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及实例,从而得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是可以把创新和思辨融入进去并且会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结论,从一个新的角度为改进英语词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和活力以及提高教学水平和优化学习效果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英语词汇教学;创新;思辨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11-0040-03

Abstract: This paper explores methods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glish vocabulary by adopting creativity-boosting-critical thinking method from the aspect of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integrated. The study reaches the conclusion that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not only can be integrated in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but also can receive better effect.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 from a new angle for improving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class, motivating students' interest and vitality to learn vocabulary and raising teaching level as well as optimizing learning effect.

Keywords: English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Creativity; Critical thinking

一、概述

近年來,国内外对思辨能力在外语课堂的培养有了很多理论与实践方面的研究。思辨能力培养一直被认为是高等教育的中心任务,也是学习的根本目标。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教育应该使每个人,尤其是年轻人,能够形成一种独立自主、富有思辨的意识及能力。我国也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也明确提出,教育的长期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善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注重学思结合”。而外语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思辨能力方面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英国现代语言协会(MLA)副主席,斯坦福大学教授Russell Berman提出,外语学习是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它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工具性的技能,“通过语言学习,我们可以成为更好的思考者,这正是教育的目的之所在”。然而长期以来,英语教育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能力的培养上,而语言能力的培养往往又主要是通过模仿和记忆的方式来实现的,少数几门专业知识课程往往专注于知识的传授而非能力的培养,这使得英语专业在思辨能力培养上先天不足,更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了(孙有中 2014:7)。可见,在英语教学中来培养我国学生的创新和思辨能力是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的,而英语学习中的词汇学习一直以来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学好词汇是学好语言的基础。然而,英语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使学生更好地学会和掌握英语词汇是一线教师共同面临的课题,很多学者基于这方面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而在英语词汇教学中把创新和思辨结合起来,运用创新思维对思辨能力进行培养的研究相对较少,所以本文着重从创新和思辨这两个有机结合的方面入手,探讨创新促思辨的英语词汇教学,以期从一个新的角度改进英语词汇教学课堂,激发学生学习词汇的兴趣和活力,从而提高教学水平和优化学习效果。

二、创新与思辨

什么是创新?根据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学,创新属于认知领域最高的层级。创新就是有意义的新联结的开启与交流。这些新联结可以帮助我们想到多种可能性,并以不用方式从不同视角去思考去体验,还可以帮助我们想到新颖特别的可能性,从而指引我们更好地生成多种备选方案并加以选择,这些新联结和可能性最终必定会对个人、群体、组织乃至社会产生某种价值(郑连忠译,Bessant and Tidd,2007:40)。

什么是思辨?根据《德尔菲报告》(1990)所述,思辨能力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调节的判断,它是一种基于解释、分析、评价和推断的判断,也是一种基于证据、概念、方法、标准和语境的判断。《外语类专业本科教育质量国家标准》中也对思辨能力做出了解释:勤学好问,相信理性,尊重事实,谨慎判断,公正评价,敏于探究,持之以恒地追求真理;能对证据、概念、方法、标准、背景等要素进行阐述、分析、评价、推理与解释;能自觉反思和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

创新与思辨有什么关系?思辨和创新是有区别的:思辨是分析性的,它是在给定框架或背景下为做出判断而使用的手段;而创新是具有想象力、建设性和生成性的,它是冲破或超越既定框架所需的(Bailin,1987:23)。由此可见,思辨是理性、评价性、选择性和分析性的,也是解构型和目标导向型的、是系统的并且在框架内的;而创新是具有想象力、生成性、建设性和功能整体性的(holistic),它不具有理性的判断,而是偶然性的、非线性的(nonlinear)和跳出框架的(outside of the box)(Adriansen,2010)。虽然两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在解决问题时两者是可以有机结合的。创新和思辨都需要独立思考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两者共同的基础。此外,有些问题单靠思辨或单靠创新是不能很好解决的,例如思辨可以改善肤浅、碎片化、不系统的问题,而死板、僵化、单调和枯燥的问题则需要创新来优化。创新可以有效的促进思辨,一方面,创新可以帮助找到思辨的素材,另一方面,如果没有鼓励创新的宽容环境,思辨将难以为继。创新与思辨需要协同方能高效运作。创新与思辨具有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它们共同促进有效的学习(Bailin,1987:27)。没有思辨,创新会过于空灵,难以把握,难以落实执行;没有创新,思辨难以开启通向未知世界之路,无法提供源头活水,难以保持活力和后劲。创新可以开拓思维的广度,增加想法的数量,带来新意和生趣;思辨可以加强思维的深度,提升想法的质量,带来严谨和深入,即广度与深度结合,数量与质量结合,从而更加有效地提升思维的品质。(郑连忠,2016)

三、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创新思维

笔者在“运用创新思维进行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法探究”一文中,详细阐述了英语词汇教学中可以运用到的创新思维,包括“庖丁解牛”、“中西合璧”、“乾坤挪移”、“图文并茂”,在此不再赘述。

四、创新促思辨的英语词汇教学

(一)方法及流程

正如前文创新与思辨的关系所述,创新思维可以促进思辨能力的培养,放在英语学习中,应该是创新促思辨再促进学习的过程,即先产生出想法(创新),再评价想法(思辨),再提升自己的理解并沉淀为自己的知识(学习)。这就是创新促思辨的英语学习过程,这一过程以思辨为底色,由语言入,从思想出(郑连忠,2016)。

把這一方法应用到词汇教学中来,可以更好的改进传统课堂,即课堂不再是教师满堂灌地讲单词,然后要求学生课下背,而是学生课下查找资料,课上共同讨论,教师也应该是个参与者的角色。具体流程可以概括为:形成小组——分配任务——查找资料——编辑资料——课堂报告——共同讨论——巩固练习。学生应分成小组,每组会分到自己的任务,如把整篇课文分成不同的部分,每组负责一部分,学生的任务就是要把自己组所负责的这一部分中的生词的词义、用法及相关文化知识查出来,并且在编辑资料时要开动脑筋,发挥创造力和创新思维,加入关于这个单词如何更好地理解的点子,再制作成报告,这个报告可以是PPT,也可以是口头加板书的报告,然后各小组把自己的报告在课堂上展示,大家共同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如关于某个小组给出的某个单词的解释和用法你是否同意?是不是还有别的释义和用法?不同组别查出的不同的释义和用法哪个更准确?某组给出的某个单词的创新学习方法你觉得怎么样?你是否还有更好的点子?如果把文本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词是否可以?对文本会有何影响?通过此类思辨性问题的提出和讨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既学会了知识,加深了理解,而且还有效地促进了思辨能力的培养。最后一步流程就是进行练习来巩固所学,这个练习可以是课后的书面练习,也可以用很多创新性趣味性的活动来进行词汇的练习,如中英文配对、字母排序、传单词、动作或图片猜词、拼写游戏、抢答等。

(二)教学实例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三版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二单元A课文为例,全文共10段,学生为山西能源学院地测系资勘专业16级学生,以1603/04班为例,两个小班是在一起上英语课,共60人,分10个小组,每组6人,第一小组负责课文的第一段,第二小组第二段,以此类推,每小组负责一段课文。在开始本单元的学习前,本人就把任务分配下去,要求各小组在课下全面查找资料,认真思考词汇的创新学习方法,并形成报告。到了课堂展示的环节,各小组都积极展示了他们的成果,以下为第一小组课堂展示的内容概要:第一句话“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take accounting”是来自于英语中的一句俗语“When the going gets tough,the tough get going(艰难之路唯勇者行)”, going指situation, the tough是the加形容词表示一类人,相当于the strong people, accounting来源于account(账,账目),处理账的专业就是会计学,所以accounting是“会计,会计学”的意思。第二句话中worsen的后缀en是个动词后缀,它是worse的动词形式,意思是“恶化,使恶化”,calculate有两个意思:“计算;估计”,可以根据这个词的拼写与中文谐音发挥联想,“计算”老师开了课(calc的发音)没有“计算”对时间“估计”又(u)要迟到(late)了。第三句话中boost根据字形可理解为600(boo)个学生(students)在推,意思是“推动,使兴旺”,prospect用庖丁解牛的思路可分解为pro/spect,pro是表示“向前”的前缀,spect这个词根表示“看”,连在一起就是向前看,向前看什么?看“前景”,同样词根的词还有retro/spect向后/看——“回顾”,expect向外看——“期待”,inspect向内看——“检查”。展示结束,开始共同讨论的环节,教师问大家都有什么问题,学生A问:最后一句的landing a job是finding a job的意思,那为什么不直接用finding呢?各小组开始讨论这个问题,几分钟后,学生B代表他们小组的观点进行了发言:landing就像飞机着陆一样,能更形象生动地表达出学生们希望工作能“降临”到他们身上,所以用landing而不用finding a job。还有学生C质疑calculate的联想记忆方法有些牵强,他给出了他认为更好的方法:擦了错误(calcu)晚了(late),“估计”要重新“计算”。就这样,各小组展示后再进行课堂讨论,一节课就在展示——提问——讨论中结束了,巩固练习的环节作为课后作业留给了学生。

(三)总结与反思

创新促思辨的英语词汇教学方法侧重创新与思辨,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辨能力,符合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趋势,同时又给英语词汇学习的课堂增添了趣味和活力,使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为主动的学习者,语言能力与创新能力和思辨能力相互促进、同步提高,而教师也从传统的教师角色中转变出来,不再是独自演唱的真理传播者,而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指挥者、促进者和引导者,师生共同使课堂活动起来、生动起来、平等起来,这样学生收获的不仅是外语学习,还会在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人文素养上获得全方位的发展,教师也会和学生一起成长,这才是健康的教学文化(孙有中,2016)。

参考文献:

[1]Adriansen,H.K.How Criticality Affects Students'Creativity.In Teaching Creativity-creativity in Teaching.2010,Fanngdon,Oxon:Libri Publishing,pp:65-84.

[2]Balin,S.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 Informal Logic, 1987, Vol.IX, No1, pp:23-30.

[3]Bessant,J.and Tidd,J.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2007,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4]孙有中.英语教育十大关系——英语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的基本原则初探[J].中国外语教育,2014(1):3-10.

[5]孙有中.谈谈跨文化思辨英语教学[EB/OL].2016,http://ucourse.unipus.cn/course/372.

[6]郑连忠.创新驱动思辨再促进英语学习[EB/OL].2016,http://ucourse.unipus.cn/course/275.

[7]闫宇涵.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联想记忆的实践应用[J].高教学刊,2016(09):90-91.

猜你喜欢

英语词汇教学思辨创新
从学情认知“思辨”教学内容
马尔扎诺六步词汇过程教学法在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实践
浅析亚里士多德的幸福观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组块理论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翻转课堂在大班型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论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现状及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