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究

2018-05-29王珍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能力自主学习小学生

【摘 要】传统的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占据主导地位,这是众人皆知的,从课前到课堂再到考试题型以及最后的考试形式,都是由教师单方决定。毫无疑问,这样的教学模式根本无法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起来,他们对于知识的吸收都处于被动的状态,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有效学习方法。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的教学模式应该有所转变,而更倾向于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自主读书、自主思考等方面的培养,使他们得以在学习中感受乐趣。小学教学课堂应该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作为工作重心。因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學教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问题进行深入探究,谨希望能为教学一线的众多教师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小学生;自主学习;培养能力;对策

在社会文明日益进步的今天,新课改理念不断推行的背景下,教育领域中的教学创新改革已经是必然的趋势,更是成为当今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重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最有利的保障,对小学生进行二次学习提供扎实的知识基础,更对小学生获取全面知识和技能起到推动作用。对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让他们学会怎么学习、怎么应变自如、如何调节学习方法,从而实现自我规划和自我学习的目标,让他们得以自己掌握和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为日后他们的继续学习和实现学习高效率奠定稳固的基础。由此可见,无论是新课改理念的要求还是社会进步的发展需求,都是以小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为基础。为了实现个人全面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为了给社会培养更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一、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经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形成一种掌握技能、吸收知识和获得发展的能力,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自学能力。对社会和学生个人而言,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首先,从社会角度来看,时代的进步离不开具有创新能力且较强自主学习能力的人才,这也是顺应了我国新课改理念的步伐,其宗旨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以发挥有赖于自主学习的能力;其次,从学生个人的角度出发,适应不断进步的社会发展,就必须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跟海绵一样不断的吸收飞速增长的知识,从而使自己的知识储备越来越丰富,更快的跟上社会发展的节奏。相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身心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到了高年级,学生的自律性形成并显现出来,这个阶段如果能给予学生有效、正确的指导,他们的自学能力定会加速提高,这对于他们日后进入更高学府进行学习有莫大的帮助。

二、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概况来说,能对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以下三点:第一,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会受到其自身效能感的影响。效能感指的是人们能否通过自身所拥有的技巧和能力去达到某项工作的自信程度。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主要体现在即使学习中遇到困难和疑惑,都能有足够的自信去面对并努力寻找解决的方案。理清思路、查找突破点、搜寻资料、研究解题步骤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过程。学生在这个通过自身努力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满足感和成就感;第二,从教室的角度出发,学生成长历程中的点滴都会受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不例外。这几方面的影响,对正处在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逐渐形成的低年级学生而言更为明显;第三,从家庭来看,家长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影响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良好的教养方式应该是不溺爱、不偏执、因材施教、全面发展、态度统一、教育一直等。溺爱会使学生产生较重的依赖感,碰到挫折和坎坷,最先想到的不是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而是丢给父母,让父母代为处理,这店最不利用孩子形成自我学习能力。

三、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途径

(一)创造一个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

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课堂教学顺利开展的保障,要利用定期组织富有针对性活动的机会,使学生能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还要关注学生的成长,与他们时常沟通交流,形成一种民主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不害羞,不胆怯,能畅所欲言,把自己心里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久而久之,这样的态度自然也就用于学习中,自主能动性得到了发挥。

(二)培养学生责任心,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的自学能力跟学习责任心也有很大关系,有责任心的学生在学习中会呈现出明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稍欠责任心的学生则会更多的依赖教师,没有教师的命令与推动,则会处于一种倦怠厌学的状态。教师应该侧重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为自己制定学习目标,从而获得学习的动力。教师在引导部分不能确定学习目标的学生时,可以先将学习目标细化为学习行为,当学生具备基本的制定能力后,教师要求学生依据自己呈现的教学目标,根据自身能力和水平将教学目标转化为自己的学习目标。

(三)引导学生学会在学习过程中的自我评价

教师在设计评价体系时,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增加进来,同时要求学生在对个人评价的过程中必须客观,不能带有个人感情色彩。通过一套规范的评价规则,使学生的学习评价得以从外在向学生自主要求的转化,从而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自觉的进行自我学习的评价,这个自我评价的过程,能使学生对学习投入更大的热情,自主完成更多的学习任务。

四、结语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需要长时间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不断的、有目标的、持续的训练。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着重于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学习积极性的培养,能够充分把学生的潜能开发出来,使其学习能力更大程度的增强,最终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作者简介:王珍(1992-),女,四川省眉山市人,民 族:汉 学历:全日制本科,研究方向:教育教学方向。

参考文献:

[1]张梦池,杨敏.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涵及其结构[J].科教导刊(下旬),2016(12):145-146+192.

[2]刘桂辉.小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及能力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04):44-47.

猜你喜欢

培养能力自主学习小学生
“双减”背景下主题语境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培养初一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