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育对于儿童性格塑造及培养研究

2018-05-29宋玉梅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培养研究音乐教学小学

宋玉梅

【摘 要】幼儿教育历来是教育界的重点研究课题。同时,音乐学科又是主要的艺术类科目之一。因此育人功能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体现是值得学者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本文围绕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性格塑造的关系,从情绪调节、学习态度、价值观念、集体认识这四个角度论述小学音乐教育在儿童性格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最后,结合音乐教育理论知识和音乐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系列有效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儿童性格;培养研究

小学阶段优质的音乐教育有助于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学会运用音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因此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要注意把握儿童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通过美好的音乐教育塑造儿童健全的性格。

一、科学的选择音乐作品

优质的音乐教育应当是兼具形式美和内容美的音乐教育,因此小学音乐教师要科学地选择音乐作品。第一,教师在选取音乐作品时需要考虑儿童的接受能力和欣赏需求。小学阶段的儿童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快速发展的时期,对音乐的记忆能力和敏锐程度均在逐年提高。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不同音高、不同节拍和不同调式的变化都能产生相对正确的反应。第二,音乐作品的选取还应当符合小学阶段儿童的审美需求。因此教师应当尽可能选取短小精悍且生动形象的音乐作品。比如:《好娃娃》就非常适合儿童欣赏和演唱的典型歌曲。《好娃娃》的歌词贴近小学生日常生活,旋律动感,“给我穿啥就穿啥,给我零钱不乱花,给我饭菜不挑拣”鼓励小学生养成不挑剔、不浪费、不挑食的好习惯;《赶花会》活泼的节奏和动听的旋律响起时,学生仿佛成为花海里自由快乐的小动物,享受美妙的大自然,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美好向往,营造愉悦的课堂氛围

二、让音乐融入学生心灵

小学音乐教学应当引导学生发自内心地喜爱音乐,运用音乐进行心灵上的沟通。因此音乐教师需要打开学生感情世界的大门,树立学生音乐信心、激励学生音乐创造、启发学生音乐灵感。第一,同其他科目相似,音乐课堂上也存在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在接触音乐初期没有正确认识自己音乐学习方面的能力,导致学习效果差,逃避课堂,学习效果更差的恶性循环。教师需要创造机会使学生动用自己的音乐能力,鼓励学生在音乐方面的自信。以歌唱教学为例,教师可以安排这些学生同歌唱能力较好同学一起表演,引导学生开口唱歌,接受同学的掌声。歌唱能力较差的学生在同学们的鼓励下逐步树立歌唱信心。第二,教师应当秉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意识,提高学生音乐课堂的参与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课堂任务,给与学生独立思考和自主创作的空间。面对学生的音乐探索成果,教师应当予以热情的赞扬以鼓励学生的创造性。第三,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小学音乐教育并非把培养音乐家作为主要目的,而是要培养学生基础的音乐能力,使其能够获得终生的音乐乐趣。因此教师需要利用音乐课堂启发学生,使其获得灵感,认识到音乐具有的奇妙作用从而把音乐当作一项终生爱好。

三、采取多种形式进行音乐活动

音乐活动是有别于静态音乐知识传授的动态教学方法,弥补了静态课堂的不足。小学音乐教师可以从作品欣赏、歌曲演唱、器乐演奏三个方面组织多姿多彩的小学音乐活动。作品欣赏方面,欣赏能力是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之一。作品欣赏过程中,学生在动用体验音乐情感、领悟音乐情感和表达音乐情感的能力时也锻炼着这些能力。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激发儿童的课堂兴趣,促进儿童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消化。第一,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歌曲的资料。图片和补充的音频资料化抽象的音乐形象为具体形象,有助于降低理解难度。第二,创设情景是促进儿童理解音乐作品的有效措施。以《迷人的火塘》的歌曲赏析为例,老师或者学生可以担任导游,其余学生担任游客,结合图片和音频资料,带领学生充分了解作品内容。第三,教师应当做一个合格的聆听者,鼓励学生发表自身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主动聆听学生的音乐感想。

歌曲演唱方面,演唱歌曲具有形式简单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同时,演唱歌曲可以直接体现演唱者的音乐素养和音乐能力。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展现自己的审美情趣、审美感悟以及审美能力。学生在演唱歌曲时必然要运用自身的想象力。在演唱歌曲前,学生需要熟练背诵歌词、理解歌词内涵、领悟歌曲想要传达的思想感情;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学生要把握歌曲节奏和旋律变化,发挥想象力,表现歌曲内容,表达歌曲情感。演唱活动具有高度联系性,歌曲中的种种元素会使演唱者联想到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比如,舒缓的节奏和悠扬的旋律通常用于渲染辽远天空和壮阔大海的宏伟气势;紧凑的节奏、轻快的旋律通常用于表现跳跃、奔走、跑步等动作。歌曲启发演唱者从过往记忆中搜寻与当下歌曲表现相符合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一种带有主观色彩的艺术再创造。因此,演唱活动通过调动学生的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表达能力。

乐器演奏方面,乐器演奏丰富了学生的音乐学习选择,给予不擅长歌舞的学生获得音樂成功的机会,增强这些学生在音乐方面的信心,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在音乐课堂上,教师需要注意课堂教学在时间和人力方面的局限性。每一种乐器都拥有独特的演奏方法,乐器种类的增加会增加教师的教学难度、缩短每一种乐器的课堂有效时间,最终导致器乐教学效率的下降。因此,一到三种的乐器教授是理想选择。在帮助音乐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时,教师不妨安排学习较差的学生坐在学习较好的同学身边,方便学习较差的学生有更多机会聆听和观赏正确的乐器演奏方法。此外,音乐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触摸乐器、使用乐器,促使学生在亲手实践的过程中激发探索音乐世界的热情。

参考文献:

[1]童琳.多维联动,让课堂精彩满溢[J].新校园(中旬刊),2016,(1):136.

[2]李莲花.浅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儿童性格的培养[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17,(1):85.

猜你喜欢

培养研究音乐教学小学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初中音乐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究
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多媒体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音乐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