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导入的创新

2018-05-29冯冬梅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教学导入创新小学语文

冯冬梅

【摘 要】语文知识是小学生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在小学阶段开展语文教学需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手段从而保证教学的质量,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导入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导入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教学的积极性。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导入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导入;创新

传统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开展课程导入方式都是采用旧知识引入新知识,这样可以快速的将学生带入到新的知识学习环境中,同时还能对传统的知识进行复习。这种导入方式使得学生丧失了对课堂的新鲜感,因此对课程的积极性就有所降低,学习效果也逐渐下降。对此,我们必须要从实际出发,找到更加舒适、形象、直观的导入方式,争取在教学课堂的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力。

一、利用情境的设置,高效率地导入新课

教学环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上课心情,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有直接影响。教师对此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来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之前就进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从而带着感情去学习。这种情境的创设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教师所提供的线索自行描绘和想象。这种教学方式可以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情境设置具有多种形式,根据课堂常用情境导入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情境导入法——创设良好的意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情境设计的最大优点就是可以感染学生,让学生进入到这种情境中,把自己想象为主人公,可以深刻体会到主人公的思想情感。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课文知识内涵,就需要先让学生理解这种思想情感。即教师需要发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引导学生感受这种思想情感,实现和作者的共鸣。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会营造一种类似的文章内容或者是情感体验,学生潜意识下就会被作者的情感所感动,从而顺利随着教师的引导进入到教学的下一个环节。

(二)看图导入法——利用优美艳丽的情境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育阶段,语文课本中一般都会有插图作为文章情感的情境图片,并且有的还会有一些教学挂图。这些都是教师教学的工具。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网络中寻找一些相关信息图片和资料,利用这些资料信息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这样让学生自己亲自观察和研究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这种方式可以将抽象化的情感表达出来,帮助学生积累更多的知识和经验,让学生可以更深层次的了解文章内容。教师在导入环节可以充分发挥图片功能作用,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中的知识内容,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方位描述的文章,有时候图片的效果会更加直观,方便小学生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习效果得到迅猛的提升。

(三)多媒体导入法——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激发学生进行丰富的联想

多媒体教学是随着信息化科学水平的提升产生的一种教学方式,其主要是依赖多媒体教学设备进行辅助教学。素质教育要求语文教学摆脱以前枯燥的教学模式,从单纯的讲解走到声情并茂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教学环境中学会知识,掌握技巧。

多媒体教学相比其他教学方式,它具有声音、色彩、动画的特点,并且还可以给学生提供视频,辅助教师开展教学。直观性的视频展示可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直观认识,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识,丰富学生想象力。多媒体教学导入方式可以从视频、音频、动画片等角度出发,结合小学生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深入开展,从而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氛围。

二、通过质疑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求知欲望,顺利导入新课内容

问题导入也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导入方式。问题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吸引学生注意力。在知识导入环节教师应该重视提问的方式和效果。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按照教师思路进行文章探索学习,让学生带着浓厚的趣味去阅读文章,提升学习效果。问题导入的另外一个优点就是可以活跃课堂氛围,发散学生思维。

(一)提问导入——利用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动力

问题导入需要教师根据文章内容,课堂的教学目标来设计,保证问题的有效性。导入环节的问题并不是随便一个问题就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引起学生好奇心的目的。而是教师需要结合课堂设计,教学内容选择的难度适中、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学生在教师提出问题后,才能充满求知欲,才能主动、积极的对课文知识进行探索和学习。对于问题的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文章中值得探索的点进行设计,也可以直接提出课文中已经给出答案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课文中搜寻答案。

(二)悬念导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促进学生不断学习新知识

悬念导入是问题导入的一种。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还不成熟,好奇心是小学生的一个重要特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在新课的导入环节给学生设置一些感兴趣的悬念,吊起学生的胃口,这样就会比较有效地让学生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中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所以,语文导入环节需要教师根据知识内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注意力和兴趣。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课堂导入具有多种方式,教师在教学环节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生理特点选择具体的导入方式,并且教师应创新导入方式,引起学生对课堂的好奇心,提高注意力,提升課堂教学效率,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金红.巧用语文课件,优化小学语文课堂导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6(10):78.

[2]王雅平.精彩演绎,激活课堂——小学语文课堂导入教学设计分析[J].赤子(上中旬),2015(24):312.

[3]刘丽云.小学语文课导入方法之我见[J].学周刊,2013(29):39.

猜你喜欢

教学导入创新小学语文
浅谈中职电工电子课堂教学的艺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