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问题式教学的探讨

2018-05-29张晓妮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高中生物有效性

张晓妮

【摘 要】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推行问题式教学这一教学模式。通过教师设计的问题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高中生物;课堂教学;问题式教学;有效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抛出问题,通过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激发学生的潜能。同时,在问题式教学模式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是主体。而教师只是要进行相应的引导即可。

一、问题的设计

教师通过充分备课来设计有价值的问题,以此来引导学生。而问题的设计必须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问题也要有难有易,要有梯度,更要符合学生的学情和认知情况,要多联系生活等。在具体情境的创设过程中,教师可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联系学生生活、生物科技发展成果、生产实践等灵活使用。如在“基因工程简介”一上课,老师拿出一盒胰岛素注射针剂说:这是一位老师的必备药,因为他患有严重的糖尿病。”然后,讲一讲胰岛素的“前生今世”。以前,胰岛素主要是由猪和牛胰腺提取,但因牛、猪人胰岛素结构有差异,容易出现过敏等不良反应。而现在这个药品说明指出这是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由大肠杆菌生产的人胰岛素。此时学生头脑中会立刻产生一个问题:大肠杆菌怎会生产人胰岛素?老师回答,这正是我们要解决的,相信通过下面两节课的学习,大家能自己找到问题的答案。学生的学习热情一很容易被激发出来。

二、问题的解决

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的过程。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老师要注意引领学生的思维。当学生的思路陷入困境或对某问题发生争执而无法深入的时候,教师要抓住关键,点拨学生思路。当然,课堂上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出乎老师意料,这要求老师有扎实的专业功底和教学基本功,有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既保证课堂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而进行,又能充分利用这种课堂上生成的资源。

例如,在“植物体细胞杂交”内容一开始,老师依次出示三张图片:马铃薯植株、番茄植株的照片、虚构的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图片,学生感到非常有趣,然后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半开放性的问题:这是目前科学家正在尝试培育的新的植物。如果这个任务交给你,你有什么方法?可行性如何?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的方案一般有三种:①让两种植物进行异花传粉;②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马铃薯的基因转移到番茄体内或相反;③进行人工诱变育种。对这三个方案的可行性的分析,学生之间往往会产生激烈的争论,对有的方案能达成一致,但对有的方案学生之间常常互不服气。

①不可以。因为不同的物种之间有生殖隔离;②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可以。这时老师适时点拨:一个或数个基因是否能控制果实或块茎的全部性状?基因工程通常能转移的目的基因的数量有什么特点?这样学生思考后清楚了,基因工程的方法也难奏效。同理,人工诱变中发生变化的基因也是少数,且方向不定,这一方法也不可取。

也可能有的同学提出了第四个方案:嫁接可以吗?学生对这个问题常常没有分析思路,此时先作启发性讲解:参考本地农民种无子西瓜的经验,无子西瓜的幼苗作接穗是可以和葫芦嫁接的,西瓜和葫芦不是同种植物但能嫁接成功,从此推论,番茄马铃薯也许能嫁接成功。但嫁接属于营养生殖这时再提出系列问题:①营养生殖的特点是什么?②这里的亲本指的是接穗还是砧木?③砧木主要作用是什么?④如果嫁接成功,植株应有什么表现?这样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能顺利分析出即使嫁接成功,地上还是番茄,但地下应结不出马铃薯;植株上所结种子也不会是番茄马铃薯的种子,所以这种方法应该是行不通的。

杂交、转基因、诱变、嫁接都不行,还能怎么办?学生困惑了,此时老师作点拔,提出系列问题:番茄-马铃薯可以说集中了两种植物的许多性状,性状由什么控制?那么有什么办法能让一种植物表现出两种植物的性状?请大家讨论思考,并将操作大致过程的流程图画出来。學生很快想到,如果能让两种植物的基因集中在一个植物的细胞中,再让这个细胞能发育成植株,则问题迎刃而解。由此,大多数学生能画出相应的图示。

三、在解决新的问题中感悟、提升

学生在获得新知识后,应及时设计更高层次的问题,让学生感知和体验生命科学的价值和魅力,领悟生命科学发展的规律和研究方法,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

如上述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内容完成后讲到,老师提到,如果大家没有什么问题了,老师还有两个问题:到此我们学过了杂交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想想看,如果让你培育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植物新品种,请思考第一,育种中最关键的操作对象是什么?第二,与传统的育种方法比,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这个过程,实际是对学生高中生物所学所有育种方法的一个小结,是需要学生对已有知识的进行概括和梳理,也是提练加工知识、培养分析比较等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老师的启发下,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能答出如下要点:

新品种是体现在若干个优良的新性状上,性状是由遗传物质控制的,所以操作的对象应是基因;传统育种方法得到的是种内新品种,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合障碍,得到种间新品种,即能使不同物种生物的优良性状综合在一个植物体上。

接着老师还可提供一个科学事实:科学家已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得到了番茄马铃薯植株,但遗憾的是未达到地下结马铃薯地上结番茄的理想结果。学生立刻提出了新的问题:为什么呀?要怎样做才能得到理想的植株?老师讲到,据老师了解,目前详细机制科学家也不清楚,这一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教师在问题式教学活动中,首先要营造宽松、民主、活跃的课堂氛围,教师也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保证问题的质量,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等。

猜你喜欢

问题式教学高中生物有效性
浅谈初中科学问题化教育模式的开展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问题式教学, 串起化学课堂的精彩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