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交融,求实求真

2018-05-29周敏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小学品德情景创设有效教学

周敏

【摘 要】情境交融,求实求真是当前学科教学的至高目标,而小学品德課程是小学阶段进行儿童德育教育的主干课程,它是小学生端正态度、积极情感、科学行为的重要载体。因此,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也要致力构建一个寓情于境、情境交融的课堂环境,帮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环境下冲破原有思维定势的束缚,步入更为开阔的思维空间,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的育人目标。本文主要以人教版《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为例,探讨了小学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情境”创设策略。

【关键词】小学品德;情景创设;有效教学

《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要变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为学生开展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积极建构学生乐于参与的学习“情景”,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并根据学生与品德课程的特点,科学地实施情境教学,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实现情感的充分体验和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创设情景的意义

小学生的道德品质往往与自身的性格特点、周围的环境诱导因素有着直接的关联,再加上自身对实际生活的感悟和理解,但是这些都需要家长或教师来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既然小学生道德观念需要实际生活的影响,那么小学的品德课堂教学就应该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在课堂上创设实际的生活情境,情境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快速吸收课堂上的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观念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另外,新课标也指出,小学生《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开展应该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将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作为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要素, 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能够对实际生活有所了解和感悟。所以,在课堂上创设情景不仅能够大大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水平, 还能够不断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 小学品德教师还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来搭建一个课堂与实际生活相连接的教学桥梁,教师则可以通过这座桥梁来培养学生理解社会生活的意识,让他们能够去充分了解一个人或一件事物,优化小学生实际生活当中的思想道德问题,在让他们获得成就感的同时向其输送一定量的知识,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小学品德课程教学中创设情景的策略

作为一名小学品德课教师,在教学实践发现,情境教学法能将教学与生活、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的教育巧妙的融为一体,不失为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果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法是通过引入或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以情入理,情理交融。

(一)以学生实际生活为背景搭建学习情景

小学生年龄较小,容易受环境的影响,其原因主要在于他们的思维还处于以形象为主要形式的思维环节,脑海中抽象的道理、原则和概念较为缺乏,作为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来搭建教学情境,借以让学生从实际的生活中真正体会、了解品德规范等。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一些具有童心、乐趣的生活情境为背景,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进而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例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13课《美丽的冬天》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冬天在哪里”这个话题出发:“元旦节过后,小朋友们发现了吗?现在和刚上学时穿得不一样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天气冷了,冬天来了!冬天是怎样一个季节呢?这两天,你发现身边的景色发生了什么变化?让学生从身边展开观察、探究,感受冬天与其它季节的不同。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出冬天的发现: (1)天气冷了,气温低了。(老师用温度计测量教室温度)(2)人们穿得多了,暖和了。(棉衣毛裤)(3)植物的变化:树叶掉光了,花儿都不见了,草地都秃了。(4)市场的水果少了,萝卜白菜多了。(5)动物的变化:大雁南飞,蚂蚁搬家。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的基础上观察探究,帮助学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体验到了冬天的乐趣,形成了积极的生活心态,同时也激发了学生观察大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锻炼了他们交往、分享和表达能力。

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是课程的基础,教育的内容、形式只有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才能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社会,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社会。一句话,他们只有在自己的真实生活中才能进行有意义的、有效的学习。

(二)以创设虚拟环境为手段丰富道德情景

情感是由人对客观事物的感知而产生的,情感因素的作用离不开特定的环境。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尽量为学生创设丰富的道德情境,使他们提高是非辨别力,在生动形象的教学氛围中受到感染和熏陶。例如多媒体技术能创设生动的情境,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直观性,这对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创造了有利条件。媒体情境能将枯燥的教学过程变成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学生产生新奇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保持旺盛的学习激情和专注,这有利于突破重点和难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从而带来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第五单元第1课《不断更新的通信家族》利用多媒体播放学生“烽火狼烟”、“驿站”等动画内容,将古代传递信息的的形式形象直观的展现出来,学生仿佛立刻穿越到几千年前的古代,激发了学习的兴趣,然后又有序地将现当代熟悉而又陌生的BP机,大哥大,电报等通信工具制成效果短片,帮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变化与发展,利用多媒体课件形式的教学,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较高的积极性,主动参与、交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感受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以及科技进步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进而感受到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以开展多元活动为载体实现入情入境

活动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内容,作为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内容,开展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富有道德观念的活动,借以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增强对思想品德教育的认知。因此,当进行品德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精心设计的趣味性、形象性、实践性的活动来进行。

例如,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4课《上学路上》的教学,教材上只是呈现一段话:“路上有温暖,我发现了……”另外还配了几幅图画。假如仅仅让学生从教材上的几幅图和文字去感知上学路上的温暖可能只是浅显地理解。然而,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游戏、故事等多种样式感染学生,学生得到的是心灵上的震撼。为了让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播放活泼欢快的动画版《上学歌》,展示上班途中见到的违反交通规则过马路的图片,播放身边的老师、亲人及交警叔叔送孩子出校门,护送孩子们过马路的感人录像,这些情境有效地活跃了课堂,唤起学生感受关怀和温暖,,让孩子们的各类感官参与到了教学中,情境教学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总之,在品德教学中,创设有效教学“情境”可以使学生对道德加深理解,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得到巩固和发展,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不断转化成道德行为,养成道德习惯,在情景交融的课堂环境中,实现求实求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秀云.情景 开启知识大门的“钥匙”——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的情景创设刍议[J].小学生(中旬刊),2017(06):82.

[2]吴珍.创设实践情境 构建体验课堂——浅谈小学品德教学中实践情境的有效创设[J].基础教育论坛,2015(33):49.

猜你喜欢

小学品德情景创设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生活化情景创设的作用和策略
浅谈高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策略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