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生植物在三门峡城市湿地中的应用

2018-05-24高阿娜谢文燕张新峰

湖北林业科技 2018年2期
关键词:三门峡水体公园

高阿娜 谢文燕 张新峰 王 成

(1.三门峡市涧河管理处 三门峡 472000;2.三门峡市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处 三门峡 472000;3.济南市林场 济南 250000)

三门峡市地处豫西丘陵山区,晋、陕、豫三省交界处,东有崤陵,西有函谷,南依秦岭,北傍黄河的两条支流青龙涧、苍龙涧,形成了“城在山水中,山水在城中”的自然山水城市特色,由于独特的天然地理环境,形成了大面积的自然湿地及人工次生湿地[1]。水生植物作为营造园林水体景观的重要材料,因其生长迅速、栽培粗放、管理容易、功能性强等特点,得到了广泛应用。

1 调查地点和方法

1.1 调查地点

本次调查选取位于市区水域面积较多的三座公园: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黄河公园、涧河公园。

1.2 调查方法

1.2.1 以实地调查为主

对水生植物种类进行统计,确认种名、学名、科属、习性、类群、观赏特性及用途等,最后汇总成表。

1.2.2 水生植物的分类依据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常被广泛应用于湿地保护、公园美景、河道绿化等方面[2]。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4类:

(1) 挺水植物。在湿地景观中应用广泛,一般植株高大,根生于泥中,植株茎、叶高,挺出水面,此类植物适应性强,观赏性高,多用于浅水区、河湖沿岸和沼泽区,常见的有荷花、芦苇、水生鸢尾、菖蒲、水生美人蕉、香蒲、慈姑、千屈菜等。

(2) 浮叶植物。根系生于水下泥中,茎细弱不能直立,叶片自然漂浮于水面或略高于水面,花大色艳,具极高的观赏价值,常见的有睡莲、荇菜等。

(3) 漂浮植物。根悬浮在水中而不生于泥中,茎叶或叶状体漂浮于水面,可随风浪四处漂泊,大多以观叶为主,种植在水域中,既装饰水体又净化水质,常见的有凤眼莲、浮萍、满江红等。

(4) 沉水植物。根系扎于水下泥土之中,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面之下,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通气组织特别发达,在水中能释放氧气,叶多为狭长或丝状,种植在较深的水域,能净化水质,常见的有金鱼藻、菹草等。

2 调查结果及分析

2.1 三门峡城市湿地水生植物调查统计

三门峡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占地面积810 hm2,其中水面、滩涂400 hm2,是在青龙、苍龙2条涧河的治理和改造上建成的,公园的水生植物主要集中在苍龙木栈道两旁,共有14个品种,其中挺水植物12个品种,浮叶植物2个品种;黄河公园总面积745 hm2,其中水面、滩涂面积500 hm2,依托黄河沿岸的沟壑、台地、滩涂和原有地被植物等自然地形地貌建成,水生植物主要分布在稍经人工干预的次生湿地,共有13品种,其中挺水植物11个品种,浮叶植物2个品种;涧河公园总面积139 hm2,其中水域面积53 hm2,是沿涧河南北两岸而建的带状开放公园,园内有涧河河道及引涧河水的湖泊、溪流,水生植物有9个品种,其中挺水植物7个品种,浮叶植物1个品种,沉水植物1个品种;三个公园水体均没有漂浮植物种类[3](见表1)。

表1 湿地公园、黄河公园、涧河公园水生植物调查统计表

注:A湿地公园;B黄河公园;C涧河公园

2.2 三门峡城市湿地水生植物存在的问题

(1)物种的多样性仍显不足。中国水生植物资源非常丰富,据统计有74科204属560余种,本次湿地水生植物调查中,三门峡市的水生植物品种仅有13个科属,湿地中实际应用的仅局限于垂柳、荷花、芦苇、香蒲、睡莲、荇菜等常见品种,种类较少,造成水体景观雷同而缺乏特色。

(2)水生植物景观效果单调。三大公园的水生植物配置采用平面上的自然式灵活布局,植物群落随水体的边缘线曲折多变,但由于缺乏与岸际植物的自然衔接和过渡,导致水生植物景观经常带状分布于水岸边,显得单调突兀;高大的湿生乔、灌木种植较少,导致水体立面景观效果不佳。因此,应加强水陆空间植物景观序列,营造水陆自然过渡、相互交融的整体水体景观。

(3)生态问题研究尚显欠缺。水生植物通过自身代谢大量吸收水体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一些种类还可以富集不同类型的重金属或降解一些有机污染物[4],把污水转变成清澈见底的景观水体。但随之带来的问题也显现端倪:水生植物多为无性繁殖,扩张速度非常快,如果不予人为控制,会过度蔓延甚至会侵占其它植物的生长空间,形成单一优势种,从而破坏生态群落的稳定性。青龙涧河3号坝至甘棠路段部分水域生长的菹草,扩张蔓延速率接近每年20%,严重影响水体景观效果。

(4)专业知识还显匮乏。由于缺乏对水生植物生态习性的了解,经常出现将湿生、喜湿植物栽在水里的情况,影响植物正常生长发育甚至死亡;部分水域水生植物与水体面积的比例超过1/3,产生水体面积缩小的不良视角效果,也没有足够空间展示岸边植物的倒影;另外,种植拥挤、通风不好,常导致病虫害发生。

(5)水生植物冬季景观急需改善。水生植物大多为草本植物,生长观赏期在每年的4月初至10月末。由于气候原因,三门峡地区秋末冬初季节,水生植物大多枯萎,收割后水面一览无余,尤其是结冰后只能看到零星散落的枯枝败叶,景观效果差。因此在园林设计中,必须合理利用现有的水生植物种类,结合岸边的乔灌一起营造冬季景观。

2.3 三门峡城市湿地水生植物的优化建议

(1)加大应用挖掘水生植物新品种,提高物种多样性。三门峡地区近几年虽引进不少观赏价值较高的新品种如再力花、花叶芦竹、水葱、黄菖蒲、水生鸢尾等,但与丰富的水生植物资源相比,仍显不足。因此进一步提高水生植物的物种多样性,不仅选用一些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水生植物新品种如花叶变种类的花叶水葱、金叶芦苇、金叶香蒲等,更要推广应用适应性强的乡土水生植物品种如慈姑、红蓼、莎草等。

(2)充分利用植物习性,营造湿地特色植物景观。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本地区域的既具较高观赏价值又能净化水质的水生植物,尽可能营造出景观价值与生态意义俱佳的水景。为防止不同品种间相互侵占空间,可采用精品植物盆栽后再沉入水下的方式进行处理,以提高品种的纯度和单一品种的观赏效果。

(3)加强新物种管理,构建良好湿地景观模式。黄河公园新种植的再力花,生长繁殖速度快,水肥吸收能力强,对其它水生植物有强烈郁闭和侵扰作用,应加强管理,谨慎使用,防止形成生态灾难。为确保水生植物景观的连续性及稳定性,根据不同水体的水质环境、泥底条件及水生植物的特性,构建湿生—挺水—浮叶—沉水的立体水生植物景观模式。

(4)利用生态方式,加强水体系统日常管理。潜流型湿地表面干燥,容易生长旱生杂草,可以通过淹水或手工去除方法清除杂草;水生植物的病虫害控制不可引入新的污染源如化学农药,防治模式可参考农作物的绿色防治方法如光源诱杀、施用害虫性外激素等,从而防止水体污染;休眠期植株水上枯萎部分应及时收割,防止腐烂的植物残体携带氮磷污染物重新释放到水体中,造成二次污染等。

3 结论与讨论

(1)发挥湿地植物的生态效益。随着三门峡城市湿地的合理开发利用,水生植物及其生存环境逐步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湿地生态系统,不仅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而且改善了周边环境。有实验记载:湿地良好的水体和植被可使周边地区1月份气温提高0.5 ℃,夏季最高气温降低1~2 ℃,7月份空气湿度相对提高10%~20%[5]。

(2)彰显湿地的社会效益。保护湿地是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积极倡导生态旅游,做到以旅游带动资源开发,以资源开发促进旅游发展,将三门峡城市湿地建设成集白天鹅观赏、湿地保护、生态旅游、文化展示、物种保护、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旅游区。

(3)发挥水生植物的经济效益。收割后的水生植物,其衍生物或产品往往还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可以综合利用。如:做切花、切叶材料,做药材和食用蔬菜,做工艺品原料,做生物有机肥的堆制原料和饲草饲料等[6]。

(4)着力推广新优品种。千屈菜作为一种优良的水生植物类型,既可观赏,又可药用,又能净化水体,对污染水体中总氮、总磷的去除效果也很显著,在园林水景营造中发挥可发挥重要作用,这次调查发现仅有很小面积,建议大面积种植。

参 考 文 献

[1]梁红艳.三门峡市水生植物配置现状及分析[J].园林绿化,2013(07):49-50.

[2]闵帆,张万荣.城市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初探[J].山西建筑,2017(29):189-190.

[3]喻来,陈舒静,林葳,等.成都白鹭湾生态湿地公园水生植物应用研究[J].四川大学学报(自燃科学版),2016(01):221-227.

[4]种云霄,胡洪营,钱易.大型水生植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3(02):36-40.

[5]三门峡市园林局.天鹅湖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J].建设科技,2009(03):66-67.

[6]杨利民.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应用——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1(03):83-85.

猜你喜欢

三门峡水体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三门峡地区下沉式窑洞防洪防涝设计研究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河南三门峡西周墓出土器物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复合修复技术在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中的应用评价
在公园里玩
走在路上的三门峡
An Analysis of the Common Errors in Oral-English Learning and Its 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