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儿童的视角形成正确的表象

2018-05-23马奇飞

关键词:表象学习动机

马奇飞

摘要: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和毫米,它们属于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中的测量内容。其中“分米和毫米”的认识重在让学生形成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其实没有感知便没有表象,没有表象便没有形象思维的产生,也没有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帮助学生通过对具体学习材料的感知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表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表象;学习动机;活动指导;估测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79-2

小学生学习长度单位,为什么不从认识千米开始教学或者从认识毫米入手呢?因为二年级学生身边的许多物体的长度只能用厘米或米来计量,他们暂时既没有能力用千米为单位计量较长的长度,也没有能力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比较精密的测量,因此,二年级上册只要求学生认识厘米和米这两个基本长度单位,二年级下册再建立分米和毫米的概念。这样四个长度单位学生容易混淆,究其原因,学生对它们本身的概念模糊不清,沒有对其形成清晰而准确的表象。下面笔者就以“分米和毫米”一课教学为例,谈谈如何让学生建立正确清晰的数学表象。

一、激发学习动机

众所周知,度量单位是度量的核心。一个新单位的习得,不是简单的告之,而是应该考虑到如何让学生经历单位产生的过程。首先要引入认知冲突,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产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的学习的动机。

片段一:

师:出示1根1米长的磁条,问:猜猜它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生:1米长。

师:(手拿米尺)让我们量一量,确实是1米长。

师:出示1根1厘米长的磁条,问:猜猜它有多长?(贴在黑板上)

生:1厘米长。

师:请小朋友们量一量。确实是1厘米长。

师:现在用1米长的磁条和1厘米长的磁条去测量数学书的厚度,你会选择哪一根?说说你的想法。

生:书不厚,我选择1厘米长的磁条去测量书的厚度。

师:那么请用1厘米长的磁条去测量书的厚度。(磁条上没有刻度)

生:动手测量。

师:谁能告诉我书有多厚?

生:数学书的厚度1厘米都不到。

师:这时用厘米做单位还能得到一个准确的结果吗?

生:不能。

师:此时我们要创造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从哪里来?还在1厘米里面找,所以我们要将1厘米分一分。

米和厘米学生已经学过,选择1米长的磁条去量书的厚度还是选择1厘米长的磁条去量书的厚度,学生都选择了后者,因为他们有生活经验和学习的基础,接下来让学生通过测量获得一种体验,感悟到1厘米长的磁条太长,必须有更小的长度单位,制造他们认知的冲突,产生学习毫米的需求。

二、注重活动指导

在教认1毫米时,先让学生看直尺上的1毫米,引导他们用铅笔尖指着两条小竖线之间的长度就是1毫米,然后教师可以借助课件及时点拨讲解“1厘米中间任意1小格的长度都是1毫米”,并用红色线段表示。1毫米长度的表象建立是很重要的,它是需要学生经历观察、比划、举例等一系列活动后才能逐步形成。

片段二:

师:你能借助直尺,在学具筐中找到什么物体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生1: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生2:银行卡的厚度大约1毫米。

生3:这张纸条多折几次,它的厚度大约1毫米。

师:将你折好的纸条拿上来量一量,像这样10张纸的厚度大约1毫米。

师: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毫米有多长。睁开眼睛,你能用大拇指和食指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吗?

生:开始比划。

师:此时两个手指头不能动,我们用什么来验证一下?

生:尺。

师:有更方便的吗?

生:银行卡。

师:轻轻地捏住银行卡,手指头不动,轻轻地将卡片抽出来,放进去,再抽出来,多试几次。此时两个手指之间的缝隙大约1毫米。

智慧自动作发端。其实那张纸条长1分米,是为下面学习分米提供的材料,但那个学生却能想到这样也可以创造出1毫米,真是了不起!美国教育学家苏娜丹·戴克说:“告诉我,我会忘记;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与,我才明白”。借助银行卡的厚度,让学生反复做抽、插的动作,从感性上理解1毫米,最终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记忆,1毫米的表象终生难忘。同时也是由粗糙的经验向数学理解过渡,由非正规的三、培养估测能力

教学毫米花了大力气,认识分米就有扶到放,有的放矢。“放”主要是给出活动要求,放手让学生借助认识毫米的活动经验,自主探究分米的相关知识,主要还是建立1分米的表象,会建立1分米的“身体尺”,设计了以下4个活动:

1.我能在尺上指出1分米。

2.我能在纸上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

3.我能在学具筐里找到1分米长的物体。

4.我能借助“身体尺”估出课桌宽度。

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只要数出10个1厘米,很容易得出1分米=10厘米;让学生画出1分米长的线段,用大拇指和中指比划出1分米的长度,经历建立1分米的“身体尺”;在学具筐中找出长度大约是1分米的物体,用1分米的“身体尺”去比划来建立表象;最后借助这把“尺”来估测课桌的宽度。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头脑中1分米的概念逐步清晰,有了这把“身体尺”随时可进行估测。估测是一种知识,是一种能力,更是建立长度概念的重要手段。学生估测到的结果也是有度的,不是盲目的,只要在精确结果的范围内即可。

在直尺上感知1分米和1毫米固然准确,但往往不太牢固。一旦离开直尺或间隔一段时间,感知形成的表象会逐渐淡薄。因此,本节课主要围绕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产生认知冲突,通过观察、测量、交流等一系列活动去让学生丰富对毫米和分米的感性认识,强化头脑里的1分米、1毫米的表象,帮助记忆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

生活语言表述向严密而正规的数学语言表述过渡的过程,历经着对自我原有认知的建构,并在不断的新事物中建立新的认知,这是教师无法取代学生完成的,丰富的感知活动是学生形成表象的必由之路。

猜你喜欢

表象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表与里
表与里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研究
数学思维的培养需依靠表象的积累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Factors Influencing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 for Non—English Majors
这些年,我们曾“误”得有多离谱?
透过表象看公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