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夯实基础训练出彩本色课堂

2018-05-23谈海珍

关键词:字义天鹅语言文字

谈海珍

摘要:语文课离不开语言文字训练,亦即离不开字、词、句、段和听、说、读、写的“双基”训练。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抓住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实实在在的训练,让语文课返璞归真,力求朴素,但厚实;本色,亦出彩。

关键词:基础训练;方法;成效

中图分类号:G623.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5-024-1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两者不是矛盾对立,而是有机融合。但课改后,提“感悟”的多了,提“训练”的少了,学生的语文基础受到削弱。个人觉得,语言文字训练作为语文教和学的主要手段应该永远地伴随着语文教学的存在而存在,它是永不过时的。下面笔者谈谈一些粗浅的做法:

一、字——抓要点,求达标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那一个个方块字,无论是象形还是指事,无论是会意还是形声,都蕴含着造字者的智慧,常常激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

多音字的准确认读是汉字教学的难点之一。好多老师不够重视,认为到了中高年级,识字教学已经不是重点了,于是匆匆忙忙一带而过。而我觉得,要教,而且要教透;不但教会认读,还要教给方法。比如,《石榴》一课中有三个多音字:结、露、间。“结”字的读音很容易混淆,电视剧中常把“结婚”念成“jiē婚”。为了让学生正确辨别字音,我首先联系一年级学过的“花生结果”一词,引导学生明白字义——读“jiē”时表示“长出(果实或种子)”,所以文中应该读“jiē出了一个个小石榴”,顺势总结学法:“根据字义定字音”。接着,我出示《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三个读“jiē”的词:结果、結实、结巴,进一步告诉学生:记住这三个词,别的词也就会读了,这叫“记少不记多”,本文中“仿佛”的“佛”也可以用这个方法来记。“露”字,口语中读“lòu”,书面时读“lù”。方法如下:读“lòu”的时候,可以把词语拆开来,在中间加进“了”或“出了”,读“lù”时则不能拆开。然后出示“露马脚、露天、露营、露面”等词语让学生读,检测他们的实践运用能力。最后出示含有“露”字的成语“餐风饮露、藏头露尾、抛头露面……”让学生明白,成语是固定的,不能拆开,所以肯定读“lù”。“间”用的也是“根据字义定字音”的方法,同字义的词还有“黑白相间、黄绿相间、红黑相间”等等,我通过出示图片的方式引导学生拓展积累。

在我的课堂上,我努力践行着:抓住字的重难点,采用适当的方法,让识字教学落到实处,达到“四会”目标。

二、词——抓关键,求达意

词的核心是词义,理解了方能运用。理解,并不是知道词的字典义就可以了,对关键的词,我们需引导学生理解它的内涵,透过它感悟人物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精准表达之意。

一篇课文词语那么多,课堂时间有限,哪些该讲呢?我认为,这取决于教师对教材理解和把握的程度,也取决于教师自身的语言功底。一般,我们都会抓住对理解感悟文本有帮助的关键词、重点词来教学。比如《黄鹤楼送别》一文,一般都会抓“杨柳依依”和“依依惜别”这两个词,一是因为“一词多义”,二是这两个词之间存在关联:写“杨柳依依”,就是为了表达李白与孟浩然之间的“依依惜别”,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还有一些值得抓的词,本身的词义不难理解,但对训练学生的语感很有帮助,它们往往用得与众不同,夺人眼球。比如郑振铎的名篇《燕子》,作者用“几痕”这个数量词来写电线,十分精妙。教学时,我让学生替换成常用的“根”或“条”,在比较中体会感悟:用“根、条”,很实,看上去清清楚楚;用“痕”,让人感觉模模糊糊、若隐若现、似有似无。作者用一个“痕”字告诉我们,电线杆很高,离他很远。无独有偶,曹雪芹在《红楼梦》第六十五回用“一痕雪脯”来描写尤三姐暴露的雪白酥胸,一个“痕”字,异曲同工之妙啊!这样的词精准到了别的词无法替代的地步,如果经常品味、揣摩,学生的语感就敏锐了。

词不达意,影响交流和表达;反之,才能出口成“语”,下笔成“文”。

三、句——抓感悟,求达情

理解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叶圣陶说过:“讲析课文,无非是把语句讲清楚。”因此,在教学中,我们须得有方法有步骤地引导学生逐层深入,读懂文字背后的含义,感悟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

小学课文中有许多重点句运用了比喻、反问、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教学的时候大家一般都会根据句子的特点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需要指出的是,教了就需教透,不但悟其意,而且体其情。比如《灰椋鸟》一文,作者最后用一个比喻“穿着盛装的少女”写出了“鸟儿之美”。句意一读便知,我们需将它与前文的外形描写——“尖尖的嘴,灰灰的背……有什么好看的呢?”对比着读,学生才能感受作者由“不喜欢”到“喜欢”的情感变化。又如《天鹅的故事》中描述老天鹅破冰的关键句:“老天鹅腾空而起,像石头似地让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老师们都会从本体和喻体的相似点入手,体会老天鹅扑打时的用力之重。有的老师教到这儿就结束了,我认为这一处比喻更应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本、喻体的不同之处:老天鹅是血肉之躯,是有生命的,它用身上最重要的两个部位“胸脯和翅膀”去扑打冰面,是会受伤,甚至死亡的。至此,学生才能深切感受到老天鹅的奋不顾身、勇敢奉献,才能真正体会到它的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才能从心底里认同它是“破冰勇士”,进而升腾起对它的敬佩和喜爱之情。

抓准重点句,引导学生品析、感悟,让他们既悟表面之意,又达文中之情。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根本”和“泉源”就是强化“双基”训练。“双基”之于语文,犹如基石之于大厦。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要扎扎实实地练,循序渐进地练,讲究方法地练,把识字教学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字义天鹅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一张图看天鹅奖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多说一遍”字音字义大不相同!
“热跑”天鹅
天鹅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优雅的天鹅
绝和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