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脾氨肽治疗婴幼儿病毒相关性喘息疗效观察

2018-05-23侯元婕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合胞病毒感染婴幼儿

侯元婕

(惠州市中医医院儿科,广东 惠州 516001)

婴幼儿喘息属于异质性疾病,有喘息症状和体征,但诱发喘息的病因不同[1]。病毒相关性喘息主要与病毒感染有关,临床常见的感染病毒有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流行性感冒病毒等,表现为在生命早期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后,出现反复喘息,可持续到3岁以上,其中5岁以内患儿的就诊及再诊率较高,有相当数量的病例最终发展为哮喘。反复喘息给患儿带来极大痛苦,也给家属增加了经济和心理负担。本研究采用脾氨肽冻干粉口服对喘息发作的婴幼儿进行干预性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2015年5月至2016年2月惠州市中医医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喘息性疾病患儿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0例,女20例,年龄6~36个月。患儿均有喘息及哮鸣音,其中毛细支气管炎1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15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12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8例,流感病毒感染12例,副流感病毒感染6例,腺病毒感染4例。患者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1]中的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喘息发作,且均无严重肺外并发症,排除肺结核、支气管异物、先天性心脏病、支气管发育异常、先天免疫缺陷患者等。将4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6~36(17.2±0.9)个月;病程 7~14(10.54±2.15)d;其中毛细支气管炎8例,喘息性支气管炎6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0例,流感病毒感染6例,副流感病毒感染3例,腺病毒1例。观察组:男11例,女9例;年龄6~36(16.9±1.4)个月;病程7~14(10.27±2.42)d;其中毛细支气管炎7例,喘息性支气管炎7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8例,流感病毒感染6例,副流感病毒感染3例,腺病毒感染3例。2组患儿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及病毒感染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吸氧、抗病毒治疗、糖皮质激素布地奈德吸入、支气管舒张剂沙丁氨醇解痉平喘等对症支持治疗7~10 d,喘息控制后出院。出院后,观察组患儿给予脾氨肽冻干粉 (大连百利天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105) 2 mg,口服,每日1次,治疗30 d;对照组患儿仅在喘息发作时给予对症支持治疗。患儿家长记录患儿出现的患病状况、用药情况和不良反应。每月电话随访1次,随访6个月,记录随访资料,如有患病每次均复诊或回访。

1.3观察指标(1)喘息发作情况及症状评分。记录患儿在治疗后6个月内喘息发作的次数、发作后治疗时间及喘息复发率。(2)呼吸道感染情况。记录治疗后6个月呼吸道感染(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的次数。(3)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均抽取2组患儿静脉血,流式细胞仪测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2 结果

2.12组患儿喘息发作及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结果见表1。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发作后发作次数、发作后治疗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儿喘息复发率分别为85.00%(17/20)和25.00%(5/20),观察组患儿喘息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136,P<0.01)。

表12组患儿呼吸道感染和喘息发作次数及发作后治疗时间比较

组别n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发作后治疗时间/d对照组208.95±1.653.95±1.757.95±2.74观察组205.01±1.342.01±1.065.28±2.35t4.8352.8472.355P<0.01<0.05<0.05

2.22组患儿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比较结果见表2。2组患儿治疗前血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018、1.914、1.875,P>0.05)。对照组患儿治疗前与治疗后6个月时血清CD3+、CD4+、CD8+水平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01、1.735、1.971,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血清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5.689、7.321、3.045,P<0.05),CD8+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6.523,P<0.05)。治疗后6个月观察组患儿血清CD3+、CD4+水平及CD4+/CD8+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69、5.219、4.107,P<0.05);但2组患儿血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78,P>0.05)。

表22组患儿血清CD3+、CD4+、CD8+水平和CD4+/CD8+比值比较

组别nCD3+/%CD4+/%CD8+/%CD4+/CD8+对照组20 治疗前51.21±5.89 25.37±7.16 21.57±4.76 1.31±0.48 治疗后6个月51.45±6.5926.13±7.7320.16±3.481.35±0.52观察组20 治疗前50.18±6.2431.42±6.3622.36±3.421.27±0.54 治疗后6个月57.23±5.74ab38.72±7.45ab19.13±4.18a1.83±0.68ab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3不良反应治疗期间观察组患儿无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病毒特别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是导致婴幼儿喘息及哮喘发作的最常见原因,可激发T淋巴细胞非特异性扩增,分泌细胞因子及炎性介质,进而诱发哮喘或喘息发作[2-3]。楚和平[4]随访了148例首发喘息患儿,发现其中98例(66.2%)出现反复喘息,喘息发作6~10次,最终诊断为哮喘。有研究发现,婴幼儿喘息呈Th2类细胞因子优势表达的免疫失衡状态,在免疫学上与哮喘的Th亚群细胞因子表达异常有相似性,提示婴幼儿喘息可能已经存在免疫方面的紊乱[5]。另有调查显示,喘息发作患儿机体Thl/Th2处于紊乱状态,Th2类细胞因子呈强势表达状态,与哮喘发作患儿的免疫功能紊乱状态相似[6]。因此,平衡Th1/Th2细胞因子,对喘息患儿的治疗及预防日后演变为哮喘有重要意义。

脾氨肽是一种细胞免疫调节剂,用于治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和自身免疫功能紊乱等疾病,主要作用于免疫系统的信息传递、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受体的调节。其进入人体后,通过增强T淋巴细胞杀伤、协同、增殖、复制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调节功能,从而有效抑制呼吸道感染和局部炎性反应。研究显示,应用脾氨肽治疗后能增强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l介导的细胞免疫,抑制Th2介导的体液免疫,通过调节Thl/Th2细胞因子平衡,使患儿的机体免疫能力得到增强[7]。本研究将首次喘息发作的婴幼儿分为2组,观察组患儿给予对症治疗联合脾氨肽干预治疗,对照组患儿仅对症支持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儿治疗后6个月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水平。说明脾氨肽的治疗可以改善喘息患儿的细胞免疫失衡状态,提高细胞免疫水平。同时本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呼吸道感染次数、喘息发作次数、发作后治疗时间、喘息复发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较少,患儿均能耐受。本研究结果提示,脾氨肽可能通过改善喘息患儿的细胞免疫失衡状态,提高细胞免疫水平,来减少婴幼儿喘息发作频率及呼吸道感染频率,减少其发展为哮喘的概率。该药依从性和安全性高,可以改善临床症状,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丽,蔡栩栩.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临床研究进展[J].国际儿科学杂志,2010,38(4):360-363.

[2] BOQUETE M,CARBALLADA F.Childhood asthma and viral infection:interactions and therapeutic possibiliticsl[J].AllergolImmunopathol(Madr),2013,29(3):133-140.

[3] 杨丽华,张国成.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与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6,31(21):1675-1677.

[4] 楚和平.婴幼儿喘息与哮喘148例临床报告[J].中国航天工业医药,2000,12(5):36-37.

[5] 纪经智,陈状桂,陈岩峰,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婴幼儿喘息发作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7,28(3S):95-97.

[6] LEGG J P,HUSSAIN I R,WARNER J A,etal.Type 1 and type 2 cytokine imbalance in acute respiratoty syncytial virus bronchiolitis[J].AmJRespirCritCareMed,2003,16(8):633-639.

[7] 王丽英,周其刚,张磊磊.脾氨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Th1/Th2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6):489-490.

猜你喜欢

合胞病毒感染婴幼儿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预防诺如病毒感染
《针织婴幼儿及儿童服装》标准探讨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
雾化吸入干扰素α2b注射液对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的作用研究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什么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图解婴幼儿窒息紧急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