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做的转变

2018-05-17辛红娟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辛红娟

摘要:“大数据”是当今最为流行的技术,“大数据”时代的变革正日益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必须与时俱进,尤其是教育思维的转变。这里,我们讨论关系思维、主客观思维、过程思维和经验思维在“大数据”背景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此启发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 思想政治教育 思维方式转变

中圖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180-02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并不仅仅意味着数据的几何多重增长,更意味着思维方式的转变。如何通过整合、挖掘、利用大数据来了解和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的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因此,必须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维方式,以适应时代的趋势。

“大数据”的概念最初是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库克耶在“大数据时代”提出的,它指的是对搜集到的全部数据分析和处理,而不是随机分析(抽样调查)。后来,世界最权威研究机构Gartner集团,将大数据重新定义为: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大数据具有5V特点(IBM提出):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1]。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给出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大数据海量信息的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设置了一个难题。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尤其是“互联网+”时代,学生的获知很大比例来自于网络,在这样的条件下,普世价值观、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广泛盛行,这不仅迷惑了青年人的眼睛,也极大程度上冲击了他们的思想。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到来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它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个更为行之有效的思维方式,来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日新月异。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数据时代面临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格局,而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思维的以下几种转变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大数据的到来。

一、关系思维代替实体思维

实体思维来源于本体论和认识论哲学的“形而上学”,认为事物是由几个彼此不相关的实体构成的,每一个实体都是孤立的、固定的、静止的。事物之间的关系只是外在的联系,而不是事物之间的联系[2]。这种基于实体的思维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表现,是追求教育的最高实体、绝对愿望、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实体思维方式导致了思想政治教育对受教育者的简单化和固定化,无法看到人与环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四重关系。它似乎重视人的教育,但其效果是“人”,只有政治手段,远离需求的价值。

关系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始思维方式。具体来说,理解一个东西不只是从这件事的原因入手,同时也要从相关的东西入手,那就是,从事物的存在来把握这件事有关或相关的东西。大数据的到来使实时交互信息数据量更为庞大,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学会寻找其中的诸多规律与联系,从而找到更好的思维方式以适应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主客观统一思想取代主客体思维的分离

主客体对立的思维方式是一种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它把主体和客体对立、分离,看不见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受教育者被认为是教育中的一个纯粹的控制对象和教育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很少甚至没有交流,尤其是对于热点问题和思想现实之间的沟通,这使得一些生僻的概念对于受教育者来说,是很难理解的。这意味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一方面,要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课堂要有必要的交流,同时,还要充分倾听对话者的心声,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这样,我们提出最好采用互动式对话教学法,来提升课堂活跃度和学生参与积极性。另一方面,认识到教学对象对于所学知识的消化理解也是很重要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活动中不应该是一味地灌输,机械性地传教,而应该充当一个“服务员”的角色,根据学生自身的意愿和想法来塑造他们,充分尊重他们的需求,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角。总而言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应是人格上平等和谐共存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

三、过程思维代替静态思维

过程思维是关系思维的动态表达。马克思的历史观认为,世界是一个生命过程,自然、社会、思想和个体都是作为过程存在的。正是因为“现实的个人”存在的真实性、可感知性和不断变化性的社会关系,所以动态的,活的,持续存在的,才是“人”的根本属性。

与过程思维相反的是静态思维方式。在这种思维方式下,思想政治教育只关注“是什么”而不是“怎么样”的问题。结果是,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种固定模式,以生产和产出为衡量的、刚性的制度化的教育,而不是精神的、可感知的、被认同、被理解的知识。在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与生活是完全分离、脱离联系的,这就背离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使得学生为考试而学习,从而无法在这样的教育中真正提高、升华。过程思维这种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打破了一成不变的传统教育模式,注重运用动态的、过程性的思维,在不断变化的教育对象、教育课题、教育环境的背景下,为深受大数据影响处在复杂网络和多重舆论中的高校学生提供了更为容易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经验思维代替灌输思想

当前,我国各高校乃至各民间团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总体上仍处于“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思维模式。“灌输论”最早源自于列宁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工人不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部灌输进去。列宁认为,灌输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是培养工人先进政治理念的有效方式。在当时的历史条件,这样的方式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不否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坚持向青年学生灌输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方法,对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指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大数据时代,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要及时转变为经验思维这样的教育思维模式。

经验思维方式强调过程,即关注真实的个体体验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这一思路,以迎接现实教育中“大数据”的到来。虽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挑战,但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大数据也可以被我们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在大数据时代赶上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搭建一个新的平台。我们可以尝试把教育目标贴近现实生活中的教育对象,避免脱离实际的“绝对真理”灌输,克服简单粗暴,克服功利化,克服急于求成。真正走出一条思想政治教育实用主义道路。

五、结语

大数据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与机遇并存,一方面,新时代的大数据技术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模式的转变提供一个很好的参考;另一方面,大数据环境中,网络新媒体盛行,当代青年面对越来越多的干扰和诱惑。只有积极努力将大数据分析引发的思维变革融入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当中,才能在迎接这一划时代的颠覆式变革中探索出更为适应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思维。

参考文献:

[1]Big data, how to collect and use[N]. People's daily,2015-04-20.

[2]王莎,杨扬,杨航.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评述[J].大学教育科学,2015(3).

责任编辑:孙瑶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