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教学模式研究

2018-05-17赵诗海

现代交际 2018年6期
关键词:大学英语

赵诗海

摘要:以本科非英语专业一个教学班为研究对象,实践两个学期的“SPOC+面授课程+移动微学习”的中国文化翻译课程模式。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结果表明:该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翻译鉴赏水平,促进中国文化融入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关键词:SPOC 中國文化翻译 大学英语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6-0003-02

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中中西文化教学不平衡,重视西方文化忽略中国文化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2000年,从丛提出“中国文化失语”这一概念,认为“中国文化英语表达之教学,无疑应成为我国各层次英语教学共同担负的重要任务”[1]。《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是指导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国家文件,其中指出:“鼓励教师建设和使用微课、慕课,利用网上优质教育资源改造和拓展教学内容,实施基于课堂和在线网上课程的翻转课堂等混合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朝着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将信息技术与中国文化翻译教学深度融合,能为非英语专业翻译教学理念、内容、方法、手段、模式等全方位创新提供强大支撑。

本研究聚焦大学英语教学,通过整合新兴在线课程类型SPOC,结合网络课堂、课堂教学与移动微学习,设计研究基于SPOC的大学英语创新教学模式,并通过教学实验检验这一模式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一、SPOC的内涵

2013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 Fox[2]教授率先提出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概念,意为“小型限制性在线课程”。其学生规模小,一般在几十人至几百人之间,有助于提升学习参与度、互动性及完成率;对学生设置限制性准入条件,达到要求的申请者才能被纳入SPOC课程,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因此,祝智庭教授将SPOC译为“私播课”。[3]

采用SPOC教学模式,将网络课程与传统课程相结合,是高等院校课程改革过程中值得借鉴的一种途径。但是,SPOC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相结合的研究成果刚刚起步,作者通过中国知网以SPOC和英语作为关键词,查询到相关文章42篇。在这些仅有的SPOC文章中,大部分是理论研究,关于英语SPOC平台课程建设及翻译教学实践的文章1篇。因此,本研究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改革起到一定促进作用,能够针对“低头族”现象提出一些解决办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大学英语课堂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及问题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信息学院A级班54名本科生,其中男生32名,女生22名。学生使用的《全新版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和《新世纪大学英语听说教程》不断改版,但是随着学生对英语知识内容需求的不断更新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翻译新题型的推出,仍然避免不了教科书内容比较陈旧、更新难的问题。

针对非英语专业翻译课时少,教材缺乏中国文化内容等现象,本研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升课堂翻译教学的有效性;②建设“SPOC+课堂教学+移动微学习”的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教学模式。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本研究为行动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定量研究包括调查问卷,定性研究为访谈。即聚焦问题(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教学模式优化)——提出方案(将SPOC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实施方案(构建有效的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教学模式)——评价成效(找出合理的干预措施)。具体工具为:教学、调查、访谈等。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SPOC+课堂教学+移动微学习”教学模式实践

建设“网络自主学习”“网络协作学习”“课堂教学”和“移动微学习”四位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网络自主学习”与“网络协作学习”是学生课前获取语言知识的预习环节,是支撑“课堂教学”的前提条件。“网络自主学习”是学生在2016年9月至2017年6月两个学期分别完成《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英语词汇汇编》《大学英语:中国文化阅读与翻译赏析》两门课程,前者主要内容是与中国文化相关的八个模块的词汇学习及翻译知识讲解,后者是前者内容的阅读延伸与翻译赏析。两门课程均包含与内容相关的选择题、填空题、英汉互译等练习或测试。课前教师利用泛雅网络平台发布本周讲授的翻译素材,学生利用网络、书籍等途径了解熟悉素材,就其中的要点、难点做课前笔记。网络自主学习因材施教,使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求,观看课程视频,完成课程练习、测试和作业。网络自主学习帮助教师转变角色,让学生成为外语课堂的主角,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网络协作学习”主要是利用泛雅网络学习平台的“讨论”功能,为学生自主学习答疑解惑。学生可以就任何问题随时在讨论区发帖求助,既可以向教师提问,也可以等待同伴的解答,并分享学习资源,如学习网址、视频、图书等。

“课堂教学”主要指大学英语翻译课堂教学,为学生提供语言知识内化、翻译技能提升的时空。主要内容包括:综合教学(小组展示、讨论等)、布置任务和知识内化(重点难点解析)。学生以小组形式在课上用5分钟时间就网络平台上自主学习的翻译素材进行自由讨论,之后展示其讨论结果,教师点评;教师介绍翻译知识,讲授翻译作品的欣赏角度和评判标准;课堂以学生欣赏和评判为主,教师点评为辅。

依托移动学习终端的微型学习使随时随地的学习成为可能,并能够满足成人学习者短小、松散、实用的学习目的,是一种可以满足终身学习需求的非正式学习方式。[4]“移动微学习”借助微信公众平台推出“ABCandMe工大英语”微信公众号,定期向学生推送与“网络自主学习”和“网络协作学习”以及“课堂教学”高度相关的英语学习微资源、课程文化点津、学生学习成果展示等。学生利用校园网络学习平台或微信公众平台等进行作品赏析,学生可以进行“碎片化学习”,并能通过微信平台给予反馈。通过其反馈,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同时,学生也参与微信平台“中国文化版块”内容的查找、编辑、上传,让学生更多地参与锻炼其自主学习能力。

2.调查问卷与访谈

本研究数据均由本文研究者搜集,问卷调查和访谈在2017年6月进行。参加SPOC课程者54人、参加问卷调查者54人、参与访谈者8人。研究步骤如下:

本文研究者利用課间在泛雅网络平台SPOC课程上发放调查问卷共54份,收回54份,其中有效试卷54份。问卷调查后用QQ随机邀请其中8位学生参与访谈,用时每人10~15分钟。以上测试卷、调查问卷及访谈数据都经过定量分析处理,并存有纸质和电子文档。

问卷及访谈的目的是调查学生对大学英语中国文化翻译教学优化模式的满意程度,最终找到有效的教学模式。问卷共9题,其中1~8题为选择题,1~6题调查学生本学期对SPOC课程的内容、难易程度、学习效果等满意程度;7~8题调查学生参与SPOC课程的意愿等;第9题是开放性问题,请学生提供其对大学英语之中国文化翻译教学的建议。访谈内容涉及学生在SPOC课程中学习的困难、建议等。

三、研究结果

(一)SPOC课程完成率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全班54人《大学英语:中国文化英语词汇汇编》《大学英语:中国文化阅读与翻译赏析》两门SPOC课程的结课率均在94%以上。

(二)教学模式满意度调查

课程满意程度等调查结果为:95.60%的学生认为可以更自由地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95.3%的学生对课程内容表示满意或基本满意;84.4%的学生对利用SPOC进行预习复习的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97.5%的学生对在线测试效果满意或基本满意;75.2%的学生愿意参与网络协作学习。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认为SPOC课程具有学习时间和地点的灵活性,对课程的内容及难易程度较为满意,认为SPOC课程能够帮助其预习、复习并愿意参与网络协作学习。随后的深度访谈中,部分学生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容易忘记做,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醒学生吗”“用手机考试太不公平了,还是纸质考试好”“用手机答题打英文很费劲”等问题和建议。

四、存在问题

(一)课程内容

基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中国文化知识水平及其英语表达能力现状,将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目标定位为“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和水平是不现实的”[5]。本研究目标是提高学生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以提高其翻译鉴赏水平,所建SPOC课程以词汇学习、阅读理解和翻译赏析为主。课程形式还应增加音视频等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线讨论、就重点难点问题在课堂上做Presentation并积极参与微信公众号建设。此外,根据泛雅网络平台的统计,该班54人中85.93%的学生使用移动客户端学习课程,14.07%的学生使用电脑网页版学习课程。很多学生提出“容易忘记做网络作业,有什么办法可以提醒学生吗”的问题,今后可以在SPOC课程“通知”模块及微信公众号增加提醒推送环节。

(二)测试与评估

关于学生的成绩考核,本研究采取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SPOC课程学习占期末总成绩的10%。调查与访谈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于将网络课程测试结果计入平时成绩感到满意。但有部分学生认为不公平,因为网络的开放性使得部分学生粘贴复制、抄袭答案。因此,今后要更多地在课堂教学中使用在线测试,规定时间内完成测试并提交,并将SPOC视频观看时间、完成任务数量及“发帖讨论”同时计入成绩,保证评估的全面和公平性。

五、结语

在两个学期的行动研究中,本研究探讨了“SPOC+课堂教学+移动微学习”课程模式的有效性。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本文认为该教学模式有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充实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率。本研究的局限是样本数量有限,并且内容局限于中国文化的翻译教学,今后的研究可以扩大研究群体的数量和广度。同时,SPOC课程的内容也可以做更好的调整,以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从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10-19:C1.

[2]Hashmi,A.H.HarvardX Set To Launch Second SPOC[EB/OL].http://harvardx.harvard. edu/links/harvardx-set-launch-second-spoc-harvard-crimson-amna-h-hashmi-september-16-2013,2017-07-23.

[3]祝智庭.“后慕课”时期的在线学习新样式[N].中国教育报,2014-05-21:11.

[4]顾凤佳,李舒愫,顾小清.微型学习现状调查与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3):94-99.

[5]赵卫东.论非英语专业本科翻译教学的目标定位[J].中国大学教学,2013(2):41-44.

责任编辑:于蕾

猜你喜欢

大学英语
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实用翻译人才的培养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校园网络背景下大学英语大班教学的缺陷探究
情感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程中语音教学现状与重要性简析
浅析支架式教学模式下大学英语教师的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