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构建适合乡镇中学的初中历史课堂

2018-05-14张敏

学校教育研究 2018年21期
关键词:乡镇中学初中历史课堂构建

张敏

摘要:面对乡镇中学学生的教育环境以及当前对中考历史学科成绩的弱化,如何能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了解历史知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如何构建适合的课堂,使历史知识的学习真正有实效。

关键词:构建 乡镇中学 初中历史课堂

中学历史教育通过对中国历史,世界历史的知识进行了解,使初中生了解到我国乃至于全世界历史的进程,读史而知人、知事,提高整体国民的素质,以塑造学生的正确的人生观。如何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在乡镇中学这快阵地上更好地实施历史教学,作简单的探讨。

一、乡镇中学历史教学的背景

1.农村传统理论和对教育的固有思想

对于我国大多数乡镇,多半具备农村传统教育理念的思想。首先就是教育理念不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有限,农村父母受限于自身的知识水平或观念,能够在家庭教育中给予孩子的帮助比城市的孩子有限。这就使得我们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的问题。在我们设计教学的时侯考虑在内,课堂知识的扩展和精选就尤为重要了。

2.在國民基础教育中历史课程的考核设置的影响

目前的基础教育,初中历史课程在中考中占据的分值所占比例较小。60~100分只占10分,这样的设置,从历史教学来看,是有弊端的,学生与家长均认为分数少的,显然不重要,这会造成学生对历史学科的不重视。

如何针对目前的这些普遍现状,采取相对的有效措施,以构建适合乡镇中学的历史课堂呢?

从多年的乡镇中学的初中历史教育,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以下的观点:

二、扩大学生的知识体系,重塑人生观,使学生认识到历史知识的

重要性,端正对历史学科的态度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贞观政要》)历史是综合性学科,从历代典籍来看,不仅有史料、有政治,有哲学、法家、医术;有传统文化传承,还有经济发展,总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国历史典籍中蕴含的基本思想体现在诸多学术与古典文化交错。

学习历史不仅可以学习整个人类社会的进程与发展史,同时,对历史中的中国文化传统传承也能了解,在为人、处事、立身、立德方面均有指引;历史学科的知识同时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有关联,对这些学科的学习同样有帮辅的作用。教师完全可以以此来带动学生对于学习各科的兴趣而使学生认识到历史课堂的重要性。

三、充分利用当下多媒体时代的便利,结合各类多媒体载体,使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当代社会是电子讯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多媒体已经广泛运用到各类教学中。首先,一个好的教学模板,是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注意力的。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全面把握教材的内容,研究新旧更替的内容,最好要能做出美观大方的视与听可以结合的多媒体教学片:课件、微课等形式,结合本校资源,利用各类网络课堂,多采用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其次,结合热播的电视电影,或时事政治,都可以找到与教学有关联的地方。比如讲到张骞出使西域,可以从电视剧《汉武大帝》、著名的“金屋藏娇”的历史典故来讲,也可以从古代西域与现代西域来讲,甚至于说结合当地的同期历史来讲,比如,我们身处云南省,可以讲到,正是从西汉开始,武帝派人入滇,云南开始归于中央王朝集权之下,之后云南的历史再不是空白,而是跟随着中央王朝历代更迭而风起云涌;有故事、有典故,有学生所处的地理及空间,学生自然而然注意力便会提高。当然,这对教师本人的综合知识结构是有要求的,每个朝代的正史、编年史、传记、野史、相关文学作品,方方面面、洋洋大观,需要教师涉猎广泛,知识面广博,又善于总结和把握教材主线,才不会照本宣科、枯燥乏味,带领学生读死书的过程。

四、把握青少年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其兴趣相结合,触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按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入学年纪,初中学生多半处于12~16岁之间,多处在青春期的兑变阶段;所谓青春期容易叛逆,实际上是个体在寻求独立的途径过程中的体现。这些都是青少年期学生的特点,正是由于以上的心理特点,初中学生比起小学生,更加具备独立意志,而相对于高中生的学习自觉性,又难以了解。教师在课堂中,要关注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做一些态度与言语上的调整。

1.对学生要有共情能力,包容理解,积极沟通

学校相当于一个微型社会,从幼年时期起,老师的话几乎比家中还管用,这种认知,随年龄增大有所趋弱;而对于乡镇学生而言,由于家庭环境不同,在极度自卑与极强自尊心的两极之间不断转换,一次成功沾沾自喜,一次失败沮丧万分。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多从正面进行引导和鼓励,少进行惩罚、斥责等负面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应用教育心理,关注学生的情绪与思维,具备共情能力。乡镇初中课堂,也要积极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理解学生这一时期的人格与心理特点,从而让学生产生信赖,对教师不排斥,不影响自信心。

换言之就是尝试尊重孩子,成为他们的大朋友,在之间建立一个平等融洽的可交流的平台,从情感上去影响学生的积极性。

2.培养学生的意志力和人格力,塑造乐观的人生观

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状态不稳定,往往缺乏长期的注意力,对于人格塑造,乡镇中学教师可以从人物传记开始教育。对于历史课堂,闲余时间可以穿插历史事件来解析历史人物的意志与品格,比如历史上的孔子、司马迁历史人物,对学生的责任感、立志方向,意志力培育,都有正向的影响作用,教师可以多加引导,同时也要对学生的优点加以肯定,以激发学生自身的学习意志力和品格上的乐观性,达到激发学习力的成效。

五、重视历史学习的记忆力与理解力,重视思维引导,引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1.注重记忆与理解

众所周知,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都必须有记忆力和理解力。“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读书也会偷”,这些谚语,正是说明了记忆力的重要性。大脑记忆除去图像和声音,要得到长久的记忆,就需要不断重复的刺激与刷屏。而初中学生记忆力具备了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的可能,这种情况下,应用多种方法来记忆,加以理解,加以重复,基础才能扎实和牢靠。

记忆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一堂总结课堂,让学生各抒已见,自已来总结好的记忆方法。初中历史需要记忆的年份、朝代、事件都非常多,如朝代歌,编顺口溜,“唐尧虞舜夏商周,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明到共和”;这差不多囊括了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朝代和更迭秩序,顺其脉路进行梳理,就是框架记忆法;

另外可以运用排序法:比如,相隔100年,相应重要事件有呼应的:1789攻占巴士底狱,1889第二国际成立;应用关键字眼排序《马关条约》:“一开厂、赔二亿、割三岛,开四口”;

谐音法:用相同的可理解的文字来联想记忆。

比对法:同时期世界史与中国史比对,中国王朝与国外政权比对。

图象记忆法,可以自画,也可以与相关的课文配图记忆,也可以自画思维导图。总之,以上都是一些记忆的方法,需要学生按自已的意愿去总结归纳,形成自已独特的学习方法。

2.提练问题,开成互动有效的兴趣课堂

除了记忆,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发问,形成互动有效的兴趣课堂,比如对课文中一段话的思考与理解,可以启发,引导,按序发问,有奖惩,或者将预习得较好的学生做一个加分项。可以通过合作学习的方法,由学习小组来带领做一些与时俱进的话题做辩论或小竞赛。

六、注重有效学习方法,训练高效审题与答题技巧

无论何种教育,最终的成果都要依靠试卷来检测。除了记忆与理解,还需要自已动手来完成才能加深记忆,平时就应该多练习,可以在课堂后总结性来个10~15分钟的课后小作业,训练学生做题的熟练程序,另一方面,也是对当天课程的总结和复习。

做题中有些传统的答题技巧要让学生熟悉起来,比如选择题中的排除法、分析法,比较法。有解析题的,会遵循一些固定的答题步骤来完成。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训练,使学生熟练应用。

历史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乡镇中学教育也有其独特性,要在其中窥到有效的方法,结合自身所面临的实际教学背景总结以上几点,抛砖引玉,若有广大同仁们借鉴与指引,共同构建师生共乐的学习乐园,以资共同进步。

猜你喜欢

乡镇中学初中历史课堂构建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如何将个性化教育熔铸于初中历史课堂
“国学”在当下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构建游戏课堂加强体育快乐教学的探究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乡镇中学生的生活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乡镇中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