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好的解题习惯成为对付粗心的良药

2018-05-14杨娟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错题书写题目

杨娟

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试总有这样那样的“粗心”错误。考完试后家长总是会说:“我们家小孩就是太粗心了。”问及孩子时,他也会说:“老师,其实我会的,就是一不小心粗心错了。”真的是粗心吗?有了“粗心”后孩子就有了借口,轻易原谅自己,而不去深究原因,从而忽视了真正的问题——解题习惯。

粗心不是错误的原因,而是结果。在粗心的表象下,有许多真正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也许是简单的不小心写错了;也许原来会的,考试却做错了;也许是审题不清导致做错……那么也什么办法呢?我觉得必须从解题习惯抓起。

1、一级粗心,要有演算工整的解题习惯。

(一)书写要规范

数学课标虽然没有对数学作业的书写设有规定,可能打开数学作业不如语文作业工整。但是,数字必须书写规范、工整。因为时常有这样的错误出现,例如:例如: “1”和“7”、“0”和“6”不当心就会写错,不用橡皮擦,自己都不知道哪个才是对的。所以我认为规范学生的数学书写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图中要标记

读完题目可以圈一圈,画一画,标一标,避免由于数字找错而失分。例如,在教学三年级《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这一单元时,我就教给学生三步曲:一画,二标,三算。特别在拼图或拆图后计算周长的题目,如果不画,用4个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形,学生就会把4当然成边长去乘4条边,如果画了图就知道边长是2了。再比如数平移的格数时,总有孩子数错,不妨让他边画波浪线边数,这样一格一格框出来就容易出错了。

(三)过程要完整

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教育中学生在数学解答上要“想得清楚,说得明白,写得干净”。这种良好的习惯应从小培养,有些孩子思维是跳跃式的,他会从题目中立刻反应出一个未知的数,于是直接拿这个数就去演算了,熟不知,方法是想对了,结果那个数因为没有演算,在心里直接跳出来的不一定完全正确,一错错到底了。另外答案写规范,写完整,就必须审清题目的目标,按目标作答,解答题是分步给分的,因此在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碰到比较烦琐的计算,一定要让学生独自动手进行规范求解,教师不能越俎代庖。

2、二级粗心,要有独立思考的解题习惯。

(一)多读

拿到题目一定要慢慢读,细细读。看清每一个字,太长的句子可以断开分两三次读。切不可断章取义,有的孩子觉得字多不愿细读,大概看了一眼就下定结论写下了算式与答案,同一类的题他有时是对的,有时是错的,其实全靠蒙对的。真正考试的时候,他会去细读题,结果发现这题这么陌生,不知该如何解决了,再蒙一次,这次或许就错了。如果每一次都是细读的话,问题早就发现了,而且通过几次的练习和对比,记忆会更加深刻。班里有个小男孩,他每次作业完成得很快,不管对错总能在前幾名来给老师批,也是他每次一到单元测试时问题最多,他的口头语:老师,这道题目好奇怪……怪吗?其实是他平时从来没有细读过。

(二)多问

完整地读完题目后,要会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题目的大概意思,已知什么,要求什么?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比如:比小明多写了28个字,就要问问谁比小明多写了28个字,反过来怎么说呢?确实不明白意思的句子可以去请教老师和同学。如果,当时不问清楚直接去别人那要一个答案,就会变成这种情况“原来我做对的嘛,这次怎么错了,太粗心了”。

(三)多想

问完了题目后,还要进行自我消化,把不明白的地方想通,想透。特别是每次订正作业时,一定要多想想为什么错的,为什么这样改,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等等。每学完一个单元,学生可根据错题情况评价自己该单元学习的成绩和问题,确定自己复习的重点。要求学生做题时认真仔细,独立完成,不依赖别人,不弄虚作假,做错了也要错个明白,学会真本事。但老师批改后,找错题原因,改错时可以互相研究,这样促使同学们课下互相研究,养成求甚解和对自己负责任的习惯。再做题时就细心多了,错题率大大降低。

3、三级粗心,要有反思质疑的解题习惯。

(一)先估再算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数(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为了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方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推断。我认为估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正确率,但是现在学生主动估算的意识极为薄弱。新课程根据这一现状,在各个学段增设了不同层次的估算内容。我们要帮助学生养成估算的好习惯。

(二)边做边验

解题时要边做边验。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学会验算,养成解题时必有验算的习惯。验算首先是验算理,验方法,其次是验计算。提倡边算边查边验,一步一“回头”,争取一次做对,防止无效劳动。

(三)一题多解

一题多解是由多种途径获得同一数学问题的最终结论。学生如果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话,这何尝不是一个很好的检验方法。

“粗心”是个怪物,家长怕提它,学生怕碰它,老师怕见它。但是“粗心”最怕遇到良好的解题习惯了,一旦有了好的解题习惯,它就会慢慢消失。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分析错误原因,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让粗心降级,习惯升级。

(作者单位:溧阳市溧城镇平陵小学)

猜你喜欢

错题书写题目
“二元一次方程组”易错题练
本期练习类题目参考答案及提示
书写要点(十)
养成书写好习惯
“一次函数”易错题
化学反应热计算易错题点击
“机械运动”易错题练习
书写春天的“草”
追根求源
你的情绪够稳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