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全勤工助学体系强化勤工助学育人功能

2018-05-14吴姗姗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岗位育人大学生

吴姗姗

高校勤工助学,是高校资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勤工助学活动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相应报酬的途径,解决学生基本生活困难,帮助其顺利完成学业。同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是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有效环节,更是维护高校和谐稳定有力保障。因此,深入探索有效的高校勤工助学工作体系,强化勤工助学育人功能,是新时期落实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一、开展勤工助学工作的意义和作用

在国家层面,《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问题的通知》及《关于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勤工助学工作的意见》等文件中分别强调指出,“帮助数百万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使其顺利完成学业,是高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高校勤工助学活动,是一种有偿的实践活动,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成为促进大学生社会化的一条有效途径。

在学校层面,近年来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使得在校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给学校维护正常教学、生活秩序带来一定压力。校内各部门根据需要设立勤工助学岗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学校的人员配置不足问题,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与此同时,学生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管理各项工作中来,能够培养学生主人公意识,爱校情怀及感恩精神。

对学生而言,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可以在缓解经濟压力的同时,实现能力和素质的提升。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的过程是将已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用于实践,并且从实践中检验知识并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还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提升自身能力和素质,提早接触社会,使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

二、我校勤工助学工作开展的现状

笔者以问卷形式对所在学校勤工助学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有效调查,通过对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到以下结论:

1、勤工助学活动已被学生普遍接受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还有部分学生持“无意愿”的态度,但绝大多数大学生愿意参加勤工助学的活动。这一方面表明勤工助学的观念正逐步深入当代大学生的心中,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想在实践中锻炼成长的观念和一种可贵的责任意识在不断增强。

2、学生勤工助学的目的已不再单一

调查结果显示,同学们参加勤工助学的目的不再仅停留在缓解经济压力、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的层面上,更多的学生希望通过勤工助学的机会能够提早的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适应社会,他们希望通过勤工助学岗位的锻炼,提升能力、开阔视野,为迎接今后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巨大的就业压力做好准备。

3、勤工助学的育人功能不凸显

一是学生认识不足,仅仅看到勤工助学“经济属性”抱有“参加勤工助学就是为了打工挣钱”的偏颇认知。学生认为勤工助学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在工作中只是被动工作,没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忽略了自身素质的提高。二是用人部门培养不足,忽视了勤工助学的“教育属性”,忽视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进一步健全勤工助学工作体制,强化育人功能

(一)加强勤工助学信息网络化建设

促进勤工助学工作管理手段的信息化、网络化,简化勤工助学的管理程序,这也是工作科学化、上水平的必然途径。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面向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学校各设岗部门及全校学生的,集政策宣传、信息发布、网上投简、过程监督、薪酬管理等功能在内的综合管理系统。全部勤工助学岗位信息通过网络发布,学生可以网络投简并查询录用情况,岗位负责老师可在线对学生进行考核,勤工助学管理部门可通过系统统筹发放学生薪酬,实现各类勤工助学信息的集成和共享,增强管理透明度的同时大幅提升管理效能。

(二)健全机制、加强管理,确保勤工助学健康稳定发展

持续完善勤工助学考评、激励机制,制定一套科学的量化考评指标。将勤工助学岗位按照岗位性质、工作时间、技术要求等进行分档分类,明确岗位职责和奖惩考核办法,确定薪酬标准,既体现资助的公开、公平,提高学生勤工助学活动的效率,又能对学生自身能力提高、责任意识的培养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健全勤工助学培训机制。按照勤工助学岗位类别及要求,为学生提供岗前工作技能、技巧培训;根据学生兴趣及需要,为学生提供电脑操作、社交礼仪、法律安全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各类培训活动的实施,在提高学生岗位工作服务水平的同时,切实增强学生法律维权及安全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完善。

(三)顺应人才培养的要求,彰显勤工助学活动的核心价值

与专业教育相结合,让学生“学有所用”。分配岗位时, 充分考虑学生所学专业与岗位的匹配度,对专业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岗位更应优先安排那些有专业特长的学生。学生的勤工助学工作贴近专业,能够促使学生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一方面用理论指导实践,又能在实践中反思理解所学得的知识理论, 相互促进, 相互提高。

强化勤工助学的育人性。高校勤工助学活动即是一种学生通过有偿劳动取得一定经济报酬的资助手段,更是学校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因此要求每一个设岗单位、每一位责任教师要充分发挥教育职能,树立育人理念。勤工助学是实践活动的有偿服务形式,实践活动有别于在一课堂的理论学习, 更容易让学生有体察之感。

(作者单位:中国民航大学)

猜你喜欢

岗位育人大学生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普通高中文化育人的思考与实践
大学生就业趋势
悦人亦育人 冬季里的音乐绽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我为什么不能享受事业单位八级岗位退休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