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航拍中国·海南篇》解说词修辞

2018-05-14牛亭亭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辞格音韵海南岛

牛亭亭

纪录片《航拍中国》一经播出,就受到观众们的喜爱。这除了画面的精致和视觉角度的冲击,自然少不了解说词的功劳。该片解说词既平实又注重细节描述,富有情感,像是一个老朋友在空中带观众去看大美中国。解说词具有独特的修辞魅力,是纪录片不可缺少的因素。本文对《海南篇》中几段解说词运用的修辞进行分析。

一、语音修辞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中使用词语“中国、辽阔、澎湃、天地、乐章”利用双音节词使音节匀称整齐,有韵律感,富于音乐美,传到观众的耳朵里是一种美的享受。

为了将所要传达的内容向观众娓娓道来,利用声调的平仄,使得所要传达的内容在声调上达到和谐,如:

1988年海南建省,并成立了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闯关东”、“走西口”,当年的闯海人勇于冒险,走在了开放的前沿。“下海”是他们贡献给那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流行词。

这段解说词,平仄有韵,抑扬顿挫。每句结尾的词语“经济特区、前沿、流行词”,除了对那个时期的描述外,平仄之间将对那个时期人们勇于冒险,追求梦想的精神融入音韵中,使内容与声调达到和谐之美。

二、词汇修辞

该解说词中多用数字,使观众在数字中得到直接的听觉冲击。如:

(1)它的南岸是中国第二大岛——海南岛。

(2)海口是海南岛离内陆最近的城市,90%的进出岛货物都在海口中转。

(3)槟榔树一般十几米高,最高的可以达到30米。

(1)中的数字直观地表明了海南岛之大,位居全国第二,而没有直接介绍海南岛面积,从面积排名上体现其面积之大。(2)90%体现了海口货物承载能力之大,也体现了海口这座城市的重要性。(3)两个数字对比,体现摈榔树之高。三组数字都给观众直观感受。

为让观众清楚理解明白,解说词使用口语化的词语,既鲜活又生动,如:

南湾的猕猴个头较小,体重一般不超过10公斤。小个头更容易散热,这是他们为了适应炎热的海岛气候,在进化过程中做出的改变。中午时分猕猴们纷纷下水避暑。猴王担负起教练的职责,它只在岸上观望,从不下水是它的原则。毕竟湿漉漉的毛发有失猴王的威严。

这段解说词,没有太多专业术语,观众能很快明白其所要表达的意思,“小个头、下水、湿漉漉”等词语既口语化又不失艺术性,再加上“职责、原则、威严”等形容人的词语与猴子联系起来,把猴王的形象描写得传神活泼又有画面感,让观众忍俊不禁。

三、句子修辞

考虑到解说词的特殊性,要通过听觉传到观众的耳朵并被接受,所以解说词多使用短句子,句子过长,观众可能没办法及时反应并接收信息,也可能造成画面与解说词分离的结果。

中国的海岛超过7000个,但具备居住条件的海岛,不到500个,因为缺乏淡水,大多数海岛无法居住,海南岛的幸运在于,它拥有充足的淡水水系。

阳光和温度是最好的加速器,热带气候让海南的植物飞速生长。在内地,培育一个农作物新品种需要八到十年;在这里,周期节省了三到五年。

上段解说词多使用小短句,易于观众接收信息,同时在观看纪录片时,能一边结合画面,一边收听信息,达到视觉与听觉的结合。

除此之外,散句的使用,使得解说词在传播过程中,平平仄仄,灵活多变,有音韵之美,而整句相对于散句,过于工整,显得活泼不足,严谨有余,容易使得观众在观看时产生疲劳感。

“三沙一号”是一艘交通补给船,每月4次往返于海南岛和三沙之间。海水颜色由浅变深,意味着轮船进入深海。当深蓝褪去,海水再次变回浅色,西沙群岛就在不远处了。

这一段运用的都是散句,句式简单,配合画面,能使观众轻易通过听觉接收信息,并能享受灵活多变句式带来的活泼与音调的音韵之美,形式虽散,内容却逻辑相通,娓娓道来。

四、辞格运用

为吸引观众的喜爱,解说词运用大量修辞手段,使得内容生动活泼,充满生趣,也容易被观众所接受,为纪录片增加一抹亮色。

(1)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

(2)数千年前,一些成熟的椰子从马来半岛的椰树落下,被潮水带入海中开始漂泊。搭乘洋流的班车,它们必须在两个月之内遇见陆地,否则等待着它们的就是死亡。这样艰险的旅程失败了很多次,直到某一颗椰子率先登陆了海南岛。这是幸存者的胜利,一颗椰子最终繁衍出一片椰林。

(1)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段,用三个问句的形式,抑扬顿挫,一步一步地引领观众去想象,同时也激发了观众继续观看纪录片的欲望,而且为纪录片的内容作出铺垫,每一個问句都将观众引领到更深一层次的思考当中,吊足了观众的胃口。(2)描写的是海南椰树的由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段,将椰子比拟为人,将其来到海南的过程描写地如探险一般,既生动又形象,让观众深深沉醉其中。

五、总结

本文从语音、词语、句式和辞格的角度分析了《航拍中国·海南篇》解说词的修辞,通过实例分析体会解说词语言的美。该解说词有口语的表达特点,易使观众接收信息;善用散句使配音抑扬顿挫,使观众享受音韵之美;运用辞格,使解说生动形象,充满趣味,深深地吸引观众。

(作者单位:河北传媒学院研究生院)

猜你喜欢

辞格音韵海南岛
1961—2020年海南岛参考作物蒸散发变化及其成因
Stabbing Pain with Words
海南人为什么说福建话
“早春茶”开采
二语教学中的辞格教学
论汉字三美
从声调演变史看方言中调值变化现象
漫谈修辞研究的起源
教师的语言如何主宰课堂
试论对修辞主体建构夸张文本的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