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大灾难中引出对现代体育教学的深思

2018-05-14谢秋香

知识文库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震防灾减灾

谢秋香

作为我国学校教育应该结合体育教育实践性强等特点把防震疏散演练内容引入到体育教学中来,这样将有利于应对和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对人民造成的危害程度。本文通过对日本防震疏散演练内容的研究拟实现来提高我国学生在面对地震灾害等突发事件时的实践和应对能力的目的并通过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社会影响力全面实现提升我国民族在预防和处置地震等自然灾害方面的能力。通过演练演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防灾应急实际技能等减灾教育建议,在体育课堂上还应把基本医学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与防灾自救结合起来 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和实践技能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的伤亡。学校还应该注意开展地震灾害的心理干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以提高学生在困难和灾害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1、前言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少数国家之一,主要有大气圈和水圈灾害、地质、地震灾害、生物灾害、森林和草原灾害等,特别是在汛期,受气象因素的影响,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繁发生。我国自然灾害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灾害种类多;(2)发生频率高;(3)分布地域广;(4)造成损失大。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明显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的重要因素。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减灾工作,减灾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因我国灾害预防和应对突发性灾害的体制不够完善以及防灾教育等方面还很薄弱,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仍然十分的严重。

2、刻骨铭心的记忆和反思

据平易近政部统计近几年的数字显示,我国因自然灾难(首要的重年夜自然灾难事务搜罗地震、台风、洪涝、滑坡泥石流和冰雹等)衰亡的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向,这声名我国在自然灾难的防御上存在很年夜的缺陷。据电视、报刊新闻报导,2010年发生在小学、幼儿园的酬报危险惨剧,造成多个幼儿衰亡。就拿汶川年夜地震来说遇难人数为69142人(官方发布),其中学生就有5335人。学生是生命平安教育的重点,因为学生是一个成长的群体,是我们国家教育的首要对象,生命平安教育要作为一门课程固定下来,履历过生和死考验的国人应深刻熟悉到素质教育才是教育理当追求的方针。大学生目前接受减灾教育最主要的方式是参加知识讲座,其次是看宣传栏,这也是学校主要的减灾教育方式。显然,学校主要还是提供传统的教育方式,以传递知识为主; 而学生本身更愿意接受集知识性、实践性、趣味性于一体,能给人带来直接体验或感 (视 )觉冲击力的新型教育方式。学校减灾教育的效果没有充分体现出来,一方面需要提高教育内容的趣味性; 另一方面,应该实现知识型教育向实践型教育的转移,真正使减灾教育对学生的生活有幫助。

3、学校的教育方式: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以实践教学手段为主

针对学生防灾意识弱、掌握的灾害知识少,但是有学习愿望的现状,应该开专门的灾害方面的选修课程。以专门的减灾教育教材代替科普简本,对大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减灾教育。但是教育方式要以实践教学手段为主。正如本调查显示,学生的减灾教育方式和内容都较为侧重于基本理论,真正让学生实际操作的机会较少。现有的教育效果表明一些图片和文字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减灾防灾技能。因此,以技能培训、防灾演习演练、情景模拟等多种方式辅助教学完成,同时必须按照课程教学的规范程序进行考核,通过考核让学生对某项技能形成深刻印象,固化为学生真正掌握的自救技能和常识。除此之外,还要通过多种教育方式比如电影电视、知识竞赛等,共同构建“ 安全文化”“预防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防灾意识和习惯。学校应该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以演习演练、情景模拟等实践教学手段为主,通过考核环节,培养学生真正掌握防灾抗灾技能。

4. 政府防灾管理与学校防灾教育结合

作为政府机构设在各地的消防署是日本防灾救灾的主力,除此之外,各地群众自发组织的防灾救灾团体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消防团”就是其中之一。 “消防团”成员都是自愿参加防灾救灾的,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不从地方政府领取报酬。政府应结合学校把安全减灾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和素质教育范畴。除传授自然灾害与事故隐患及安全减灾的知识外,还应介绍在突发灾害和事故时的应急自救救护的知识。结合学校体育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教学中设置相应的运动方案把防震疏散演练内容引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来,以此来提高学生逃生技能和自救能力增强防震自救意识,并锻炼和提高了我国学生在面对地震灾害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实践能力、应对能力。所以学校把防震疏散演练内容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来对于减少地震等自然灾害给我们带来的损失和伤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校应该把防震疏散演练、防震自救列为体育教学的教材内容把防震救灾知识贯穿于整个教学组织过程中并进一步提高学生防震自救的意识。

5、结论与建议

第一,为减轻和降低灾害损失,必须实行防灾教育,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第二,提高我国整个民族的灾害意识和防灾知识水平及其素质,已是刻不容缓。第三,防灾教育,能够减轻和降低灾害损失,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和谐社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第四,在体育课堂上还应把基本医学知识体育保健知识与防灾自救结合起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和实践技能。结合学校实际,利用各种校内外资源开展生活教育。

第五,把有关内容采用模拟、探究、运动游戏,实景演习、磨难炼习等方法,列入学校教育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

第六,利用节假日,组织攀岩,登山定向越野、徒步远足,水上救生等。

第七,依据不同学段,主题活动内容,开展拓展运动。它是充分发挥学生潜在的体适能(身体素质、运动能力和适应能力)水平,培养学生超越之我,挑战自我,磨炼学生坚强的毅力、忍受力和抗挫折力等品行。

第八,学校还应该注意开展地震灾害的心理干预,心理健康引导工作以提高学生在困难和灾害中的心理承受能力。

(作者单位:海口经济学院)

猜你喜欢

防震防灾减灾
中国“防灾减灾日”问答
自然灾害高风险区居民防灾素养调查
“安全”开会
湖南认定24所省级防震减灾科普示范学校
防灾减灾(消防)应急疏散演练
气象部门防雷减灾工作及问题分析
首尔七成房子不防震
地震让日本防灾食品热卖
一种具有防震垫的内藏式汽车牌照架